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5 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 特点:
(1) v0 = 0 ,是加速运动;
(2) 只受重力作用;
(3) 轨迹是竖直直线。
3. 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 初速度为零;
(2) 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
(在地球上,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
)
(2)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开始的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典型例题】
【例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
B.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雨滴下落的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D
【解析】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等,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由于惯性,具有水平初速度,不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雨滴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有关,速度增大时阻力增大,雨滴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阻力与重力相比不可忽略,不能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可认为只受重力作用,故D对.
【针对训练】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则()
A.羽毛先落地B.石块先落地
C.它们同时落地 D.它们不可能同时落地
【答案】 C
※知识点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自由落体加速度
1.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
2. 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通过多种方法用实验测定,在地球上的不同
地方g不同,但变化很小。
在一般计算中g取 9.8 m/s2,近似取 10 m/s2。
★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理解
1.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
(1)方向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也不是指向地球球心。
(2)由于地球是球体,各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并不相同
3.大小
与所处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
(1)在地球表面会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最大,但差别很小。
(2)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
通常情况下取g=9.8m/s2或g=10m/s2。
※知识点三、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
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以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基本规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式
(1)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第n s末速度之比v1∶v2∶v3∶…∶v n=1∶2∶3∶…∶n;
(2)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前n s内的位移之比h1∶h2∶h3∶…∶h n=1∶4∶9∶…∶n2;
(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hⅠ∶hⅡ∶hⅢ∶…h N=1∶3∶5∶…∶(2n-1);
(4)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 n=1∶(2-1)∶(3-2)∶…∶(n-n-1).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题2】从离地 50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 10 m/s2,求:
(1) 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 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 1 s 内的位移、最后 1 s 内的位移;
(3) 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5s内物体的位移
【针对训练】1991年5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了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从 15 层高楼窗口跌出的孩子的动人事迹。
设每层楼的高度是 2.8 m ,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 1.3 s ,请你估算一下他要接住孩子,至少允许他有多长的反应时间?(g 取 10 m/s2 )
【典型例题】
【例题3】屋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落地时,第6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5、6滴距离约为1 m,估算房檐的高度(取g=10 m/s2).
【解析】方法1:设任意两滴水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为T,观察到第5、6滴(第6滴刚好形成)距离约为h=1 m,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解得:
设屋檐的高度为H,由题意知,
【针对训练】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一滴水滴到盘子时,有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空中还有一滴.从第1滴离开水龙头时开始计时,到第n滴落到盘中为止,总共用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求重力加速度.
【解析】这道题建立物理模型非常关键!空中有三滴水,第一滴刚落到盘中,第二滴水在空中某一位置,第三滴水刚好下落,示意图如图所示.任意两滴水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为T,则
当第n滴水落在盘中时,第(n+2)滴刚离开水龙头;从第1滴离开水龙头时开始计时,到第n滴落到盘中为止,实际上就是从第1滴离开水龙头时开始计时,到第(n+2)滴刚离开水龙头为止,共有(n+1)个时间间隔,则(n+1)T=t,所以重力加速度
特别提醒
自由落体中的滴水模型
滴水是常见的生活现象.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中,研究水滴的自由下落问题比较常见,可归结为“滴水”模型.对“滴水”问题的分析,应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对单个或多个水滴进行分析求解.“滴水”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典型例题】
【例题3】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所示,甲握住尺的上端,乙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甲放开手时,乙立即握住尺,若乙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乙的反应
时间约为()
A.2.0 sB.0.30 s
C.0.10 s D.0.04 s
【答案】 B
【解析】反应时间就是直尺自由下落的时间,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x=1
2
gt2得反应时间t=
2x
g
将x=(60.0-20.0) cm=0.40 m,g取9.8 m/s2代入得t=2×0.40
9.8
s=0.30 s,故B正确.
【针对训练】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起点起向下将其分成三段,使物体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3,则此三段位移之比是()
A.1:1:1 B. 1:3:5
C.1:4:9 D. 1:8:27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