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理论复习资料2
140公里 180公里 250公里
每半年 每季度 每月
肥边
拱腰
爬行
5对
6对
7对
气温条件
实际锁定 轨温
现场锁定 轨温
25℃
35℃
45℃
气压焊接
激光焊接
超声波焊 接
200mm 300mm 400mm
轻检重修 综合治理 严检慎修
调节器两种型号。
120公里
47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 轨撑螺栓、尖轨轨撑螺栓涂油一次。
)对调节器基本轨
B
每年
48 尖轨的( ),能够造成尖轨与滑床板离缝。
C 侧弯
49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 )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 增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D
4对
50
无缝线路作业必须掌握( ),测量作业轨温,根据作业轨温条件进行 作业。
B
12mm
30 高速道岔按直向通过速度可分为时速250km、( )两种类型。
D 270km
31
( )的功能是协调因温度引起的长大桥梁梁端伸缩位移和长钢轨 伸缩位移之间的位移差。
D
减速顶
32 客专线42号道岔( )为5000m。
D
岔后曲线 长度
33 客专线道岔( )轨底采用弹性夹扣压。
34 35
客专线道岔在尖轨闭合状态下,辊轮顶面应高于滑床台上表面( )客。专线道岔防跳限位装置与斥离尖轨(标准开口)间隙应为( ) 。
C
施工轨温
51
无缝线路上的钢轨硬弯,应在轨温较高季节矫直,矫直时轨温应高 于( )。
B
15℃
52 高速铁路常用钢轨焊接种类有闪光焊接、( )、铝热焊接。
B 氩弧焊接
53 高速铁路左右股单元轨节锁定焊接头相错量不宜超过( )。
A 100mm
54 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 D 边检边修
)时,严禁
D
10m/s
对影响行车的灾害监测系统设备故障应尽快( ),在故障未彻 86 底排除前,对故障影响范围内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应采取相应安
全措施并提出相应行车条件。
D
通知各单 位
87
线路动态评定标准,线路动态评定以千米为单位,分为优良、合格 、失格三种;其中合格公里扣分标准为( )。
C
300分以 上
C
高度
72 线路标志,双线区段设线路标志时,应设在( )。
A
列车运行 方向左侧
73
( )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离为4m的中间。线间距离不足4m时, 设在两线路中心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
A
警冲标
74
禁止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跨河桥长500米以上的铁路桥梁, 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 )。
A
采砂、淘 金
68 高铁无砟轨道CPⅢ点间距离( )一对点。
C 20-40m
69 高铁无砟轨道CPⅢ平面控制网方向观测中误差( )。
C 1"
70
高铁有砟轨道CPIII控制点高程测量250km/h~300km/h(不含) 测量等 级为( )水准测量。
D
一等
71
高速铁路精测网复测:复测网( )等级应与原网相同,复测方法 及技术要求应与原测保持一致。
A
每5年
59
对正线厂焊焊缝每5年检查1遍;现场闪光焊焊缝( 热焊焊缝每半年检查1遍。
)检查1遍,铝
A
每年
60
钢轨预防性打磨周期按通过总重和钢轨运用状态确定,原则上每 30 ~50Mt 通过总重打磨一次,最长不宜超过( )。
C
半年
61
道岔基本轨、尖轨、辙叉及导轨伤损更换后但未焊接时,应限速不 超过( ),并应尽快恢复原结构。
C 锈蚀
10 探伤检查发现钢轨重伤时,应( )重伤部分,实施焊复。
B 及时打磨
11 探伤检查发现( )时,应及时组织加固处理或实施焊复。
D 钢轨波磨
12 高速铁路正线有砟道床砟肩宽度不小于( )m。
B
0.2
13
高速铁路正线有砟轨道轨枕配置标准为每公里( 。
)根,均匀布置
B
1520
14 高速铁路正线有砟轨道混凝土枕( )应判定为失效。
IV
砟肩堆高 砟肩宽度 道床边坡
T型螺栓 竖向螺栓 横向螺栓
螺栓道钉 平垫圈 预埋套管
W1
W2
X3
W1
W2
X3
13mm 14mm 15mm
290km 340km 350km
道岔
缓行器
钢轨伸缩 调节器
岔前曲线 导曲线长 导曲线半
半径
度
径
尖轨内侧
基本轨内 侧
基本轨外 侧
2~4mm 3~5mm 3~6mm
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道床板、(
21 )、底座(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凹槽(或凸台)周围弹性垫层等 C 滑动层
部分组成
22
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道床结构由( 隔离层、底座及凹槽周围弹性垫层等部分组成。
)、道床板、
C
双块式轨 枕
23 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对( )级伤损应做好记录。
75 高速铁路天窗时间原则上不应少于240min,且宜采用( )天窗。 A
76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路基排水设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 )。
B
垂直 50年
77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均应设置( )。 A 过渡段
78
隧道洞口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景观要求, 采取( )的设计原则。
A
“早进晚 出”
79
高速道岔转换设备主要包括( )、转辙机、密贴检查器、安装装 置等。
A
外锁闭装 置
80
( )是轨道电路与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连接线,其作用是将流经吸 上线的牵引电流直接回送牵引变电所内的牵引变压器。
B 馈电线
81
大型养路机械有:线路和道岔( 钢轨和道岔打磨车。
)、动力稳定车、配砟整形车、
55
动态检查发现问题时,应结合( 定维修作业方案和计划。
)复核,全面分析原因,合理确
B
波形图
56
综合检测列车检查发现Ⅲ级及以上偏差或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时, 检测单位应立即通知( )。
A
铁路局
57 无砟道床静态检查对未处理的Ⅱ级伤损处所( )检查 1 遍。
A 每季度
58
对正线厂焊焊缝( )检查1遍;现场闪光焊焊缝每年检查1遍,铝 热焊焊缝每半年检查1遍。
36 18号道岔心轨采用( )结构。
C 尖轨外侧
A 1~3mm A 3~5mm
C 单肢刚性
37 客专线350km18号道岔( )轨头宽50mm断面处降低值为0mm。 C 直尖轨
38
查照间隔(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 测量位置按( )规定。
B
规定图纸
39 客专线道岔护轨轮缘槽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为( )。
A 侧向挡块
18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隧道地段道床结构由轨道板、( )、支承 层等部分组成。
B 凸形挡台
19
(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具有限位凹 槽的底座、凹槽周围的弹性缓冲垫层、隔离层等组成。
A
CRTSⅢ 型
20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自密实混凝土厚度一般在( )。
D 20-40mm
A
450
高速铁路正线应采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60kg/m、100m定尺、强度
7 等级为(
)热轧钢轨,兼顾货运的应采用强度等级为980MPa热
轧钢轨。
8
高速铁路钢轨伤损形式主要有轨头磨耗、轨头剥离裂纹及掉块、轨 顶面擦伤、波形磨耗、( )、内部裂纹和锈蚀等。
B 780MPa D 表面脏污
9 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 )和折断三类。
C
施工锁定 轨温
65
200~250km/h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作业验收轨距偏 差管理值为( )。
D
+2、2mm
66
轨道动态不平顺峰值管理中线路(含道岔及调节器范围)各项偏差 等级划分为( )。
D
一级
67
线路动态评定以千米为单位,每千米线路动态评定标准:失格—— 总扣分在( )以上。
D
201分
网状龟裂
挡肩轻微 破损
不得大于 允许大于 必须等于
50mm 80mm 100mm
凸形挡台
自密实混 凝土
限位凹槽
水泥乳化 沥青砂浆 充填层
自密实混 凝土
侧向挡块
CRTSⅠ型
CRTSⅡ 型
双块式
30-50mm 40-80mm 90-100mm
支承层 隔离层 CA砂浆
Ⅲ型枕 Ⅱ
桁架式预 应力岔枕
新Ⅱ型枕
Ⅲ
150m
4
高速铁路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缓和曲线、( 重叠设置。
)及调节器均不得
D
桥梁
5
高速铁路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应符合竖 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的曲线半径( )的规定。
B
最大值
6
高速铁路设计行车速度300km/h,曲线超高为150mm时,缓和曲线 长度一般条件应不短于( )米。
1~2mm 1~3mm 2~4mm
双肢刚性
单肢弹性 可弯
双肢弹性 可弯
短心轨 曲尖轨 岔跟尖轨
设计图纸 铺设图纸 调整图纸
—1~ +3mm
2~+2mm 2~+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