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担在肩思己任___不用扬鞭自奋蹄(新2)

重担在肩思己任___不用扬鞭自奋蹄(新2)

重担在肩思己任不用扬鞭自奋蹄
——垂岗乡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垂岗乡于1996年11月成立,位于唐垛湖畔,南临淮河,北靠沙河,地理位置偏僻,全乡下辖6个村(居)委会, 11个党支部,共有656名党员,总人口25464人,总面积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484亩,其中,唐垛湖内耕地17000亩。

建国以来,唐垛湖区共行洪17次,行洪时,湖区一片泽国,庄稼颗粒无收,‚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的状况一直制约着垂岗乡经济的发展。

由于贫穷落后,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增收缓慢,致使人心涣散,群众上访不断,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向心力。

为转变落后面貌,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抢抓机遇,奋发图强,谋跨越、奔小康,努力推进全乡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蓬勃发展,真正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

厚积——向隅不泣只争朝夕
面对穷乡僻壤的艰难、人心散漫的困境,是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贫守穷,还是勇敢奋争、自立自强、带领乡亲开创幸福的生活?乡党委选择了后者!响亮地提出了‚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垂岗发展、我为先锋‛的发展口号,并结合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荡涤了全乡党员干部的灵魂,统一
了思想,理清了思路,认为穷并不可怕,要有‚不怕穷、不服穷‛的精神,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图跨越。

县委调整了垂岗乡领导班子后,乡党委采取有效措施,全乡上下迅速形成了奋发有为、分秒必争、追赶跨越的生动局面。

一是强化管理。

严格执行乡村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进行年中、年末两次考核,对乡村干部实行考评,并在述职会议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之间坦诚地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达到了明确方向、促进提高的目的。

二是问计于民。

多年来,乡党委立足乡情,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征良策,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努力引领垂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特别在2008年12月15日上午,垂岗乡党委邀请到垂岗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在垂岗乡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同乡党委、人大、政府班子成员,乡直各站所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欢聚一堂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商垂岗发展大计。

参会人员对开展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转变政府职能和实施民生工程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尤其是乡党委切实推进‚一线工作法‛,敦促乡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实现工作中心下移,要求乡机关干部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业绩在一线创造,真正了解和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通过机关同志走村串户、谈心交友、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
问题,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机关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

三是筑牢基础。

以村级区划调整为契机,在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始终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结合后进支部的整顿,真正把思想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和‚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

同时,采取村级资源整合的办法,加强村级阵地建设,采取县财政拨一点,乡里筹一点,村里出一点的办法,现已将六个村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全面新建,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五指不如一拳‛,通过乡党委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垂岗乡乡村干部上下齐心,敢于进取,夕日的‚乱麻丝‛,如今拧成‚一股绳‛。

薄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结构调整,治穷致富。

针对全乡大部分农民‚怕吃亏、不出头、不敢为先、‘小农意识’强烈‛,对新鲜事物始终处于观望状态的痼疾。

乡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明白乡亲们一门心思想致富,但祖祖辈辈形成的习俗,使他们想富又找不着门路,天天巴望着有人带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农村,老百姓最信的就是身边的典型,尤其是那些摸得着、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典型。

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一班人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面对面地交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典型带动不失为引导农民致富的一剂良方,要通过能人的典型带动,让农民‚跟风‛致富。

于是乡党委
决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请其它村调整成功的‚土专家‛、‚土秀才‛到乡亲中间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地去尝试、去调整,党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

经过重点培育,2008年全乡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5000亩,其中,新台村大葱种植达到3500亩,陶大郢村池藕、花卉种植达到1000亩,垂岗社区塑料大棚种植达到300多亩;水产养殖达到1700亩,其中,杨圩村黑鱼养殖达到130亩,陶大郢和新台两村的龙虾养殖达到700亩,黄鲢养殖达到700亩,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特色经济扮靓了垂岗科学发展的美丽图景。

在此基础上,乡党委审时度势,完善服务体系,从资金、技术、销售、信息等各方面强化服务,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完善‚支部+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建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也为调整后的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从而促进了乡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008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5%,增长速度位居全县前列。

解放思想,寻求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省委对皖北发展实行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实施‚项目强乡‛战略,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项目带动,作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积极编制各类项目规划,多层次、多渠道积极争取省、市、县的项目资金扶持,缓解全乡发展资金紧缺的矛盾。

二是搞好城镇规划,绘好新农村建设发展蓝图。

新农村规划是进行
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乡村规划区内土地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基础。

乡党委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的交通网络,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拉动商贸物流,带动市场繁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以满足群众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龙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外商来垂岗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我乡招商引资工作有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顺利实现引资500 万元,海西铁艺厂、惠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强人电子厂成功落户垂岗,为垂岗乡今后的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护稳定,构建和谐。

乡党委在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切实履行好维稳这个第一责任。

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垂岗‛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成立了乡综治工作中心,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集中力量先后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5件。

通过认真开展普法教育,群众遵纪守法意识不断加强。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两年来,全乡无一例进京赴省上访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计划生育工作认真扎实,管理科学规范;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安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呈现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和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全乡社会安定,人心稳定,群众反映普遍良好,在乡党委的领
导下,全乡两万五千多人民团结一心,在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奋勇迈进。

展望——科学发展豪情满怀
回顾成绩,苦战拼搏排难争先出硕果;展望未来,创新奋战精卫填海创辉煌。

乡党委将紧密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抓基础、谋长远,优支柱、保增收,兴科教、求发展,抓生态、建环境,重法治、促和谐‛的发展思路,着力资源环境保护,着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乡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把垂岗建成经济更快发展、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富特色、社会更趋和谐、人民更为富裕的淮河岸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目标,期待着新的冲刺;新的理想,期待着新的跨越。

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群众的冀望期盼着我们。

垂岗乡党委将永怀亲民爱民之心,永办为民利民之事,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和全乡干群一道,用火热的情怀、昂扬的斗志、睿明的智慧,携手创造垂岗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共垂岗乡委员会
二○○九年三月二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