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四:汽车零部件行业
2016年9月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项下1209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2117.23亿元,同比增长8.29%,这一增长率水平高于整体汽车行业4.73%和汽车制造业1.68%的水平。
从实现利润总额情况看,2015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项下1209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64.79亿元,同比增长13.41%,同样明显好于整体汽车行业1.74%和汽车制造业-5.62%的水平。
2016年上半年,汽车行业零部件公司总体业绩回暖,且呈增长态势,但净利润率仍维持在6%水平,整体盈利能力无明显提升。
截至8月31日,共有9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半年报。
9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为2556.6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改2015年上半年大幅下滑四成的态势,同比增长13.14%,至153.88亿元。
从营业收入看,排名前三的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均超过百亿元规模。
数据同时显示,约64%的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以乘用车零部件市场为例:国际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和该国车价水平与人均GDP的比例数R(R=车价/人均GDP)高度相关;世界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当R值达到2-3时乘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乘用车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
图表1:日本及韩国轿车普及化过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人均GDP值超过7990美元,人均GDP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随着普通家庭用轿车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汽车价格和人均GDP这两个因素同时朝着有利于R值降低的方向发展,国内汽车消费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平稳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受益于汽车整车行业的发展,与之保持同步增长趋势,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前景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概况
1、汽车零部件构成概况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构成:
2、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构成概况
上游:具体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各不相同,分别从不同的厂家采购。
下游: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包括整车厂商直销或是通过汽配流通商批发销售。
图表3:汽车零部件行业链
四、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汽车零部件企业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设备及其它物资一般通过经销商和生产商集中统一采购。
其中,原材料采购、外协加工、成品采购为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主流合作模式。
2、生产模式
各大汽车主机厂目前普遍采用JIT 管理模式,在主机厂库存管理方式变革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图表: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模式
(1)主机厂公布采购计划
每年、每个季度和每个月末,汽车主机厂商将其下一年度、季度和月份的采购计划发给其各主要供应商,此类采购计划仅作为各供应商备货生产的参考。
供应商根据各产品在主机厂的供货系数而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由于主机厂的采购计划并无法律效力,供应商实际生产主要根据各主机厂的正式订单组织原材料备货。
(2)组织生产并检验入库
供应商根据主机厂订单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完成并经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由包装人员负责包装并办理产品入库手续。
3、销售模式
汽车零部件目前销售的产品包括自制产品和外购产品。
自制产品和外购产品销售中与客户的合作模式有所不同:
(1)自制产品与销售客户的合作模式
企业各类自制产品销售模式根据行业惯例均可归入新产品开发合作模式和二次开发产品合作模式。
(2)外购产品与销售客户的合作模式
汽车零部件模块化供货的发展形成了主机厂的多级供应商体系。
其中,作为一级供应商,除了将自产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外,还会根据客户对零部件系统匹配性要求外购其他供应商的产品和自产产品匹配并销售给主机厂。
供应商外购产品包括关键和非关键产品。
4、盈利模式
(1)通过超前研发拓展新兴市场,提高产品议价权
超前研发是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国内汽车零部件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行业惯例,超前研发产品往往能够为企业获得一定时期的独家供货权,且由于该类产品的创新性往往使得超前研发产品具有较高的毛利率。
(2)培育系统匹配设计、模块化供货能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和优化成本结构
模块化供货是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向该模式转化过程中。
模块化供货在保障零部件配套企业市场份额、核心产品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掌握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出良好的系统匹配设计和模块化、系统化供货能力。
(3)通过推陈出新拓展利润增长点
汽车零部件行业内新产品和老产品定价略有不同。
老产品由于产品成熟、市场竞争等原因价格涨幅不大,甚至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新产品由于供应商付出了较多的技术和研发投入,拥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供应商往往能够获得一定的议价权,其利润也高于二次开发的供应商。
持续不断的新产品开发保证了企业产品总体价格的稳定和盈利能力。
五、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转移不断加速
当前,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增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这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采购全球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转而采用全球采购的策略,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采购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潮流。
(3)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
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就是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将以往由多
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
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机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集成化、模块化组件所占的空间更小,能够优化整机的空间布局,从而改善整机性能;再次,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已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尤其是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一个重要的趋势。
(4)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
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电子化和智能化设计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正逐步得到应用。
根据相关统计,2015 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 万辆,同比增长4 倍。
节能环保新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