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说课稿郭霄静修订稿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说课稿郭霄静修订稿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说课
稿郭霄静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说课稿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

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

这篇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

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

2.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种子的变化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了解太空种子的变化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生物科学所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四、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2课,(板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齐读课题),看了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交流)
点评:以疑导学、层层质疑是一种促使“多思、精思”的教学方法。

围绕课题展开的质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并且对读文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读文探疑
1.自读课文,用“”画出难读难理解的词。

2.思考填空题,用“”在书中画出答案。

“飞船”指的是,特殊乘客指的是,特殊乘客经历太空旅行的特殊原因是。

3.运用工具书或同桌合作,抽读画出的难读的字词。

4.集体交流。

①读词语(出示):
特殊比较差异遨游淘汰辐射筛选美味佳肴浩瀚
②交流填空题的答案。

点评:这一层次的释疑、探疑的过程是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过程,“填空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提纲挈领,直奔课文的中心。

(三)再读设疑
1.根据大家的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
奇的用途。


2.存疑: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有哪些美妙的变化,又有哪些神奇的用途呢?“魔力”是指什么?
点评:全息阅读提倡抓文中的全息元。

中心句中的“魔力”“美妙的变化”“神奇的用途”就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息元。

因而,针对此进行设疑对于下一步的有效阅读非常关键。

(四)情境激趣
1.师: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可是飞船上特殊乘客中的一位,我们听听他的介绍吧!(媒体播放或学生现场表演。


2.明确听的要求:他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经历的?
3.交流后出示要点:
①先说明自己的身份。

②说说自己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

③说说自己从太空回来后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之处。

4.师:你想来演演这些特殊乘客吗?认真读读课文和老师发下去的课外资料,按上面的提示开始准备吧!(个人准备,小组交流。


5.谁愿意给大家演一演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评一评,谁介绍得最清楚,最生动(集体交流。


6.评价总结学生发言中的优点与不足。

点评:情境表演的渗透,将阅读教学推向一个有声有色的环节,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的情境表演体现了对认知价值的倾心追求。

“表演”自始至终都是解读课文,发展语文能力的一种富有意趣的手段。

(五)回文探疑
1.师:刚才有“特殊乘客”讲到自己获得了“魔力”,你知道这“魔力”从何而来吗课文哪一段向我们作了具体的介绍
2.师生共同小结。

①是因为受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一部分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自然的作用)②是经过了科学家对太空植物种子的优选和优育。

(科学的力量)
3.出示文章最后一句:“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①为什么称科学家为魔法师?
②你想成为这样的魔法师吗?
请你试着帮科学家们完成一份小报告。

(见附表)
③你还想带哪些植物种子遨游太空猜想它们会有哪些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交流后填写到附表中的空格处。


点评:“科学小报告”是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

要完成这份报告,就要将静态的文本动态化。

重组语言,合理想象,多元表述但不离本文主旨。

让课堂自由、自如、自在,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总结提炼
1.师:看来大家对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有了深刻的了解。

课文写得生动有趣,结合举例说明使我们很快明白了原本深奥的内容。

课文当中还有几个句子作用很大。

①出示句子1:
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

这些优点从太空中来。

A.比较,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B.文中为什么用第1句呢(自问自答,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C.联系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②出示句子2: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
A.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第5段)
B.第4段写什么第5段主要讲什么
C.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小结:读课文,不光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观察研究课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知道课文是怎样通过文字来介绍的,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学懂了语文呀!
3.拓展阅读:选读课文《人造发光植物》。

点评: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踏踏实实地走一个来回是语文本体最朴实的体现。

“比较法”虽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有效。

拓展阅读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内容的扩容,更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