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
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
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

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
生了。

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
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

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
可以供他们去探索。

《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
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
传播的秘密。

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
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
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的图片、图书或资料,四种传
播方式的字卡,分类展板。

3.录像《种子的传播》( 优酷网下载) ,自编配乐录音《种子的旅行》。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
兴趣。

(1) 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

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
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
料。

(2) 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

你看到了
什么种子 ?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
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

那么.种子
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
出新的植物来。

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
?
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 评: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
准备
师让幼
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
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幼儿通过


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

)
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 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
①风力传播( 蒲公英) ;②人和动物的传播( 苍耳、野葡萄);
③水力传播( 莲蓬);④弹力传播( 凤仙花)。

观看时教师可以
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 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
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

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
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

风来
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 其他种子同上。

)
?我们一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
起来说一说。

(3) 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 因为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
风力传播。

)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
系呢。

( 评: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了让幼儿更直
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

幼儿观
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
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
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

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
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
用。

)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 幼儿讨论。

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
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 拓展介绍。

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 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 评:《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
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
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
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
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
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 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
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
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

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
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
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
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
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
5.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 教师按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学学做做。

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的
传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 轮流上演各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学学种子的旅行。

当录音机里的阿姨说到哪一种传播方式的时候,喜欢这种种子传
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来表演。

(3) 结束活动。

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

我们把今天大家带来的这些种子种到自然角里,小朋友们来观察、照顾它们,看看
它们有哪些变化,好吗?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
一找,好吗?
( 评:教师先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播方式来学学做做,尊重了幼儿的意愿。

接着是分组学学做做,
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让幼儿根据旁白来轮流上演自己喜欢
的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多通道参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假如有的幼儿四种都喜欢,老师也不强求幼
儿只参演一种传播方式,幼儿可以根据意愿参演多种传播方式。

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
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
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

)
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展示“种子的传播”展板。

2.区角活动: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3.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的种子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



附:幼儿表演时的配乐朗诵
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等到成熟了,他们就去旅行⋯⋯
1.风力传播

适蒲公英张开降落伞,随着风儿飘不停。

一旦找到合
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无花果的种子虽然很重,但它的外形像直升机的螺旋桨,在风中旋转,可以飞得很远
2.水力传播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呀漂呀,沉下水底发芽,生根。

上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坚硬,海浪把它冲
海岛,岸边又会长出新的椰树。

3.人和动物传播
有的种子成熟了,蚂蚁会来搬运;有的种子靠鸟传播,鸟粪里常有幼苗诞生。

有的种子长着钩、刺,能挂在人和动物的身上去旅行。

4.弹力传播
凤仙花的种子靠自身弹力传播:当种子荚成熟时,只要你轻轻一碰,种子就崩了出去。

还有种喷瓜更神奇,成熟时种子会像火箭一样从果实里喷撒出去。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本领,一代又一代呵,繁衍着它们的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