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2、过程与方法:
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
的真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庄子与《庄子》,诵读课文;
2、学习《北冥有鱼》,疏通文意。
3、.通过分析描述大鹏的句子,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4、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
述的道理。
一、导入
李白《上李邕》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带有浪漫色彩,想象瑰丽。
我们的家乡宿州市有一所民办学校以鲲鹏命名,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一同从《庄子》散文中的片断《北冥有鱼》中,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为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
的《逍遥游》。
《庄子》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想象
奇幻,构思巧妙,时有幽默诙谐之趣。
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2、解题: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
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学习《北冥有鱼》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请同学们挺直腰板,
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 读准字音:
北冥( míng)鲲鹏( 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
2、师范读(要求:注意字词重音、节奏和停顿)
3、指名读
4、朗读指导:
前三句以顶真形式连成一个整体,读出语气连绵,韵律流畅。
中间四句读出磅礴气势。
最后三句要发挥想象,读出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5、齐读
6、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
7、积累字词
(1)、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垂挂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大海动荡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事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大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林泽中雾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深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 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 语气词呢、吗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二、理解识记,疏通句意
1.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主翻译
2.指名翻译(师生随时纠正错误之处)
三、深层探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
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
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四、诵读背诵:
1、学生自读《北冥有鱼》
2、学生试着背诵《北冥有鱼》
3、指名背诵《北冥有鱼》
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1---3)句鲲鹏外形
(4---7)句鲲鹏的活动
(8---1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