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概述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概述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概述
1
表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1. 软基处理
§1.1 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框图及施工工艺
§1.1.1 施工工艺框图
2
§1.1.2 施工工艺文字叙述
§1.1.2-1 平整场地
场地平整误差控制在±5cm以内,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整修出一条和路拱一样的拱度,并进行压实。

填筑时,注意除净杂草,清除树根,草根、垃圾和石块等障碍物,同时还必须挤出泥浆,排除积水。

§1.1.2-2铺设砂砾垫层
铺设砂砾垫层的目的,就是经过砂砾垫层把塑料排水板挤出的孔隙水经过砂砾垫层排出路基外,砂砾的质量直接影响软基加固的效果,因此在选料时要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和含杂质量,含泥量和含杂质量不大于设计要求。

摊铺时,在清理好的基底上分两层铺筑,,每层层厚10cm,并逐层压实,压实到按JTJ051-93±301重型击实法测得的最大密度的90%以上。

铺设砂砾垫层材料时,从路基横向两侧向中间摊铺,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

§1.1.2-3 打设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打设前,根据其间距、深度和位置进行测量并绘制方格网确定打设点位,在已经确定的打设点位上采用红油漆或其它醒目标志做以标记;塑料插板机上设置机械平衡装置,保证插板机的平衡度和垂直度,以确保塑料插板的施工质量。

打设完成后露出砂砾垫层的塑料排水板不得遭受污染,并及时清除排水板孔周围带出的泥土,同时使用砂砾回填。

在塑料排水板露头周围已经摊铺好的20cm厚砂砾垫层上,挖15cm深坑,将塑料排水板弯贴坑底后及时回填压实。

3
塑料排水板施工时应遵照以下技术要求
(1)塑料排水板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
(2)施工之前,应将塑料排水板堆放在现场,并加以覆盖,以防暴露在空气中老化;
(3)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指出的位置、深度和间距设置。

塑料排水板的顶部应伸入砂砾垫层,外露长度不小于20mm,使其与砂砾垫层贯通,保证排水良好;
(4)塑料排水板在插入地基的过程中应保证板不扭曲、透水膜不破损和不被污染。

板的底部应有可靠的锚固措施,以免在抽出保护套管时将其带出;
(5)塑料排水板插好后应及时将露出垫层部分进行处理,并予以保护,以防因插板机移动、车辆的进出或下雨时受到损坏而降低排水效果;
(6)塑料排水板宜采用滤水膜内平搭接的方法连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

§1.1.2-4 复合土工布和土工格栅铺设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完成第一层砂砾垫层并打设好塑料排水板后,整平砂砾垫层,并在其上铺一层复合土工布,复合土工布的质量要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规范要求.完成复合土工布的铺设作业后,先均匀的铺设第二层30cm厚砂砾垫层,然后根据图纸要求,K50+050~K50+165(R,L)、K50+390~K50+660(R,L)、K51+050~K51+165(R,L)、K51+600~
4
K51+660(R,L)段铺设一层土工格栅,K50+660~K51+050(R,L)、K51+660~K52+050(R,L)段铺设两层土工格栅,其余地段上层不铺设土工格栅。

铺设复合土工布和土工格栅时,必须遵照以下要求:
(1)铺设土工织物时应按图纸要求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
(2)铺设时,土工织物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
(3)土工织物的重叠、缝合和锚固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4)土工织物的搭接在现场由人工或机械缝合,填料高度不足1米时,机械不应在路幅内掉头;
(5)施工过程中土工织物不应出现任何损伤,以保证工程质量。

§1.2 粉喷桩施工工艺及施工工艺框图
§1.2.1 粉喷桩施工工艺框图
§1.2.2 粉喷桩施工工艺文字说明
粉喷桩施工,先清除地表,包括杂草、草根和树根、表层淤泥、垃
5
圾、积水、石块等在内的各种杂物,然后使推土机整平压实基础地面,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组织测量人员按设计要求进行桩位的测量放样。

将深层喷射搅拌机运至测量好的桩位对中后,启动电机,等搅拌机搅拌头转速正常后,边旋转边切土下沉,直至设计加固的深度后,从桩底向上喷粉,并搅拌提升至离设计地面0.5m处,重复搅拌下沉至桩底,又重复搅拌提升至离设计地面0.5m处,再向下将地面下桩长的1/3(但不小于5m)段重复搅拌一次。

关闭搅拌机并移至另一桩位,未搅拌的地面下0.5m内采用水泥土回填密实。

施工时,可按20米一个施工分段,本段水泥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在上面均匀的摊铺一层砂砾垫层,并碾压密实。

根据设计要求,固化期完成后即可进行路基填筑。

水泥粉喷桩施工时,应遵照以下技术要求:
(1)在机具设备和材料进场的同时,应进行场地清理,使之符合施工要求并布置粉喷桩所需材料的储存和机具设备安装地点以及水电供应和排水沟位置;
(2)钻机技术性能和指标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
(3)钻机就位,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垂直度偏位不得大于1.5%,桩的孔位与图纸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4)严格控制喷粉时间、停粉时间和水泥喷入量,确保粉喷桩长度;
6
(5)桩身上部1/3桩长不小于5m的范围内必须进行两次搅拌,以确保桩身质量;
(6)发现粉喷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粉喷中断时,复打重叠孔段应大于1m;
(7)粉喷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喷头转速、提升速度、水泥用量等技术参数,使其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8)施工期间必须作好施工记录,实际的孔位、孔深、每个钻孔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及工程地质情况应作详细的记录。

§1.3 软基处理沉降观测
§1.3.1 观测点的设置
本合同段进行地基沉降和位移观测,每个里程设置沉降观测板3块,沉降杆若干节,地面位移桩10个(每侧5个).沉降板为400×400×10mm的钢板,沉降杆为Φ42钢管,管箍为沉降杆连接件,内壁有丝口;沉降板护管采用Φ85钢管。

地面位移桩采用12×12混凝土桩。

§1.3.2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设在路基中心及左右路间。

在准备设置的观测点上,挖开已经填好的第一层填料至地面或恢复后的地面,整平并放置中心焊有沉降杆的沉降板,测量板面标高并回填夯实。

测量第一节沉降杆(焊在沉降板上的一节)杆顶标高后用沉降板护管保护好沉降杆。

开始填下层料,填好后测其杆顶标高,两次标高之差即为沉降量。

用管箍接长沉降杆,测量杆顶标高并保护沉降杆,继续填筑下一层,以此方法循环,直至填至路堤施工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