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教子—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名人教子—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穷且意坚的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的父亲一生勤劳俭朴,很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亲手教孩子们学习种菜、种花、木工、旋工手艺。

巴甫洛夫是家里最大的男孩,是父亲的一位好帮手。

巴甫洛夫成名后,一直保持着从小养成的劳动习惯。

当他六七十岁高龄时,还常常亲自种菜,种果树,栽培紫罗兰。

他认为,体力劳动,是运用脑力后很好的一种休息办法,能使肌肉结实,身体健康。

巴甫洛夫的父亲工作起来很有毅力。

有一次,太阳烤着他光秃秃的头,又热又累,他也依然细心地给苹果树接枝,不干完总不住手。

巴甫洛夫尽管也干得小手麻木了,腰也酸了,但只要一看父亲的神色,也会坚持干下去。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巴甫洛夫从小做事就很有毅力。

有一次,他和孩子拉到乡间采果子。

许多孩子把果子吃了,空手回来,而他没光顾着自己吃,却带回家满满的一篮,和父母分享。

这种从小养成的耐性和毅力,是巴甫洛夫日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临终前在给苏联青年科学家的一封信中,告诉他们从事科学工作要循序渐进,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恒心。

父亲对孩子们的体育活动也很重视。

在菜园里,父亲设立了双杠、秋千、跳高的架子等,供孩子们体育锻炼用。

这些体育设施对邻居的孩子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巴甫洛夫小时候最喜欢玩掷棒游戏。

九枝短木柱交叉架垒在地上,他拿一根长木棒,站在一定距离外,掷向目标,能够一下把木柱击散。

他在77岁高龄时,还兴高采烈地玩掷棒游戏,一些同事还往往玩不过他。

巴甫洛夫家里虽然穷,但父亲对孩子们的文化教育却很重视:穷,也得让孩子们读书。

他及时把巴甫洛夫送到当地教会学校去念书。

为了支付巴甫洛夫的读书费用,家里的吃、穿、用都很节约。

他晚年在总结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常常带着感激的心情回忆起父母对他的教育。

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说:“我总是感激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教会我过简单朴素的生活,给我良好的品德,使人有可能接受了高等教育。


点评
在劳动中获得毅力、耐性和责任心,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勇敢和机敏,这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是很有帮助的。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的事情只有学习文化是最重要的。

我们很难发现哪个名人不是一个能吃苦而又自得其乐的人,这个
优点往往从劳动中就能获得。

当然,学习也是劳动,只是千万不要只为了学习。

“水滴石穿,非恒久之力不可以为之”,人和人相比在智力上是差不多的,而成绩为何有天壤之别,最大的区别是耐心和毅力不一样。

要培养孩子这个坚韧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家长首先做出表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