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七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贡献版)

十七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贡献版)


高铁展现中国发展速度
高铁带给中国的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国品牌的出现,逐 渐影响世界。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乘坐了新干线,亲身体验了像 风一样飞驰的列车。他深有感触的对周边人说:“这就像 风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这种跑。”32年过 去了,邓小平乘坐过的新干线还维持在时速250公里,而 中国自己开发的高铁已经跑出了时速394公里的速度。 京沪高铁正式运营那天,《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个 有意思的细节,列车抵进上海的时候,一位实习列车 员问一位在列车上采访的美国记者,说美国有高铁了 吗?这位美国记者说,基本没有。列车员沉默了一会 儿说,哦,真的吗?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
医保基本覆盖13亿中国人
“一老一小”纳入大病医疗保险 :以学生和婴幼儿为例,如患大病儿 童一年只需要缴纳50元保费,治疗费用就可以报销70%,一年内累计最 高可以报销17万,如果治疗费用是20万,医保可以报销14万,可基本解 决住院以及白血病等恶性病的医疗费。 案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江苏省高邮市的管金龙19岁时身 患白血病,巨额医药费曾让他放弃治疗。而2011年他参加了新医保后, 医疗费由原来的每年3、4万,到现在只需支付3、4千,负担大大减小, 因此他按时就诊,重新燃起生活希望,身体也逐渐得到恢复。
关键词:中国向世界更自信 地展示“软实力”
文化篇
上榜理由:中国对世界的影 响力越来越大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 化的繁荣兴盛,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 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全面认识祖 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十七大报告
国家形象片在美国播出,向世界传达自信的微笑
医疗
关键词:人字大写
上榜理由:十七大以来是国 家走向富裕的重要时期,也 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阶段
生活 改善
民生篇
教育
十七大报告中 涉及民生章节篇幅最长,内容最多, 306次提及“民”字
《华盛顿邮报》文章称: 中国政府对民生问题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法国《欧洲时报》评论说,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0)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所关注的重点,从 追求经济增长率向以民为本、科学发展转型;中国政府执 政方略,实践着从“国富”向“贵民”的重要转身。
科技快速发展的启示
科技强则国强,科技领先于世界,则国 家领先于世界。正因如此我们把自主创新战
略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 为科技界坚持不懈的追求。 尽管我们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要看到我们 国家虽是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知识创新方面,以中 科院为代表的国立科研机构,发挥了火车头作用。 我们作为中科院的一份子,这既是一种鞭策,也 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举措: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转变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 口拉动转变 向依靠消费、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 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
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数说中国经济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2 位,第1位是美国。但在5年前,中国GDP 还只是日本的一半( $ 2.3万亿)。 10年前,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7位, 在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3位。 2003年,中国人均GDP只有$ 1000, 而2011年中国人均GDP就已超过$4283。
医疗
民生篇
教育
生活 改善
城市发展毫不逊色于欧洲大都市
与之相比落后的农村
人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钱袋子更鼓了 汽车进入百姓家 百姓走出国门 发达的电子商务
居民收入持续 快速增长
表述
2012年中国进 入汽车社会 汽车梦— 2012 年一季度,中国 私人汽车拥有量 达到8650万辆, 一百户家庭中有 就有20辆。
“神舟”一号飞船:1999年11月,飞行21小时 “神舟”二号飞船:2001年1月,飞行近7天 “神舟”三号飞船: 2002年3月,飞行7天 “神舟”四号飞船: 2002年12月,飞行5天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飞行21小时,航天员绕地球飞行14圈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飞行115小时,二名航天员被送上太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 进行出舱活动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 2011年11月3日,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计划将于本月16日发射。
医改
民生篇
教育
生活改善
医改背景:看病难、看病贵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 障体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改过程:由政府闭门决策到社会多方参与 医改的方向:惠及民生,让百姓满意,以推进全民 基本医保为目标,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医改的经验:普惠各类利益主体(医院、政府、 病人等都能受益)
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 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 2012年,只有中国才能救地球。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现状,充分表明,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 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作为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0%以上的 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
国际评价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布 鲁斯.卡斯曼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 访时说:“这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 里程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一 个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相当困难的时期 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
8 9 10
加拿大 17368.6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
《新闻联播》3.9%这是世界经济 近年来的平均增速,而中国经济却 将这个数字定格在10.7%上。又好 又快的经济发展背后是国家面对复 杂局面,是国家张驰有度的宏观政 策。 经济成绩显著:2008年下半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及时出台 一揽子扩内需政策,扭转了经济下 滑的势头,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了 漂亮的V型反转,当年中国对世界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以上。
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4.77 3.0
孕产妇死亡率 (/万)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2.5
下降6.1 ‰
19.0
下降5.9 ‰
16.4
13.1
2005年 2010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医疗
教育
民生篇
生活改善
教 育
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

统计数字背后折射的百姓生活变化
平均期望寿命(岁)
数据来源:《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08年数据来自WHO《2010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统计数字背后折射的百姓生活变化
孕产妇死亡率(/万)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5年 2010年 世界平均水平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布《自然出版指数2011》报告 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中科院科研实力排名第一,中科大第二
我院过去十年论文数排名世界科研机构和大学第一。据美国信息科学研 究所(ISI)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数据库数据显 示,中国科学院在1999年-2009年10年间发表SCI论文数12万3593篇,首次 超过俄罗斯科学院(12万3480篇),跃居世界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第1名。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界都堪称最大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目前有2700多所高 校、总规模达到3000多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是强国之本。 通过十七大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回顾,我们 可以清晰的看到,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 重视,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保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教 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表述
旅游消费大大 增加,黄金周假 日消费红红火火。 越来越多的中 国人走出国门。
电子商务、物流 业极其发达:只有 想不到的,没有买 不到的,足不出户 网购,只需轻点鼠 标,即可快递送到 家。 《舌尖上的中国》 藏族女孩清早上摘 的松茸,当天就可 运到北京的餐桌上 食用。
表述
人字大写的启示
不因困难而轻慢民生,五年来在极其特殊、 复杂的条件下,仍然较好地践行了中央宣示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这些全面小康生活的美好图 景,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在一步一步 变成现实!
2007年,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 可谓问题丛生,突出的表现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对出口和投资的信赖过大,国内 需求不足,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 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服务业发展 滞后,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 困难。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漫延到中 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大大降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 困难下,政府通过实施行之有效 的经济政策,特别是推行三大经 济转变,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人均GDP几年内逐年翻升。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科技篇
上榜理由 :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七大报告对科技工作的定位
自主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 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会永远只躺 在摇篮里。” ——“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