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 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有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愧怍.(zuò)自诩.(xǔ)怃.然(fǔ)分.当引决(fèn)B. 媲.美(pì)冠.冕(guān)瞋.目(chēn)一匡.天下(kuāng)C. 蹩.进(bié)慰藉.(jiè)阙.如(jué)遗.赵王书(wèi)D. 攻讦.(jiān)颓垣.(yuán)纾.祸(shū)箪.食陋巷(d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晦朔蛊惑委曲求全食不裹腹B. 繁衍纹身伏法受诛不径而走C. 恶运俯瞰金榜提名引人注目D. 震撼磨砺流觞曲水皇天后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进攻)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B. 节用.而爱人(费用)若.入前为寿(如果)C. 愿无伐.善(夸耀)都督诸路.军马(道路)D. 何以文.为(修饰)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 尧舜其.犹病诸以旌其.所为C. 何以伐为.吾属今为.之虏矣D. 使子路问津焉.焉.用亡郑以陪邻5.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 植其杖而芸秋豪不敢有所近B. 斯己而已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 吾其被发左衽矣敛赀财以送其行D. 道千乘之国臣死有余僇6.选项的两个语句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璧有瑕,请指示王B.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 民免而无耻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D.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既来.之,则安之⑤饭.疏食,饮水⑥而耻.恶衣恶食者⑦毕礼而归.之⑧吾得兄.事之⑨君君.,臣臣.⑩间.至军中⑾君子之德风.⑿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 ①④⑦ /②⑥⑿ /③⑧⑩ /⑤⑨⑾ B.①④⑦ /③⑨⑩ /②⑧⑿ /⑤⑥⑾C. ①④⑨ /②⑥⑿/ ③⑤⑧ /⑦⑩⑾D. ①②⑥ /⑤⑨⑾ /④⑦⑩ /③⑧⑿8.下列加点字的语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请问其目.范增数目.项王B.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如今人方.为刀俎C. 人不堪.其忧众不能堪.D. 止.子路宿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9.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2)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的账。
(3)因此,我们不应以偏赅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A.袒护荒诞统筹 B.袒护荒唐统筹C.庇护荒唐统摄 D.庇护荒诞统摄1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B.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C.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D.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当遇到困难,甚而陷入困境时,我们尤其需要一个能与我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朋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11.下列语句分为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这四类,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使民以时②君子哉,若人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未足与议也⑤于斯三者何先⑥甚矣,吾衰也⑦八佾舞于庭⑧晋军函陵⑨季康子问政于孔子⑩而谁以易之A. ①④⑦ /②⑥ /③⑨⑩ /⑤⑧B. ②⑥⑩ /④⑧ /③⑤⑦ /①⑨C. ①⑦⑨ /②⑥ /③⑤⑩ /④⑧D. ②④⑥ /①⑧ /③⑤⑩ /⑦⑨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剑桥大学副校长艾利森•理查德说:“我们为中国总理能来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感到荣耀,滋事者的行为是对剑桥大学受邀嘉宾的不敬,剑桥大学是一个辩论的地方,不是扔鞋子的地方。
”B.随着世博会开幕日期的临近,“世博”已经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上海市民口头语,可见人们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世博。
C.各位观众,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它代表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季节,请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D.2018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建议,在四川和台北设立分会场,将五大洲各华语媒体的祝福传送过来,营造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深则厉,浅则揭。
”荷蒉者以水为喻,水深比喻世道昏暗,就全身隐退,保全自己;水浅比喻世道清明,就尝试着去做官。
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悲叹,讽刺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把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行凶,龟玉被毁,看守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非常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C.“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孔丘是一个博学多才者,自己应该知道渡口。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浮云有多种比喻义,如浮云聚散无常,比喻富贵短暂,如过眼云烟。
又如浮云在天上飘动,高不可及,比喻富贵与自己无关。
表现了孔子厌弃富贵,甘于贫贱,而坚守道义的精神。
1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品为《楚辞》,其作品风格是浪漫主义的。
B.《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国别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共130篇,鲁迅曾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赞扬《史记》。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论”指“言论”,“语”指“语言”,所以《论语》为语录体作品,编辑者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6---23题(一)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5、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16、“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17、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
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我決起而飞決:疾速的样子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去,往则芥为之舟芥:芥子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而后乃今培风培:凭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坳:凹陷不平1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水浅而舟大也C.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南冥者,天池也(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 B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C而谁以易.之易:交换D耰而不辍.辍:停止2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 ①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 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 ①何德之.衰②不得与之.言D 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行以.告22.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