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亲子关系教案

高中生亲子关系教案

真水亲情
高中生亲子关系团体心理辅导
一、主题与背景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谈论他们的父母。

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无话可说,也不想说;很多学生说与父母不能沟通,一旦说话往往是以吵架结束,代沟太深了;很多学生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理解而情绪低落……亲子关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比例远远超过了由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带来的烦恼,并致使很多学生无法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全感,并最终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总结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的爱与主观权威性使得他们有时会把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或者采用了孩子不喜欢或不能全部接受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容易有抵触情绪,想要摆脱家长的控制。

因此,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接纳并不完美的父母、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等,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二、教学方法
心理剧、心理游戏、音乐意象对话、角色扮演、互动讨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心理剧、互动讨论、心理游戏和音乐意象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的爱,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接纳并不完美的父母。

2.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3.引导学生学会和父母和谐相处,学会感激父母付出的辛劳,并能把感恩的意识融入平常的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以心理剧的形式讲述一个案例进行导入,并要求成员结合案例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与父母沟通不良的现象及其不良影响。

心理剧剧情:周末回家,小强高兴的推开家门,妈妈迎了上来,两个人互相打招呼。

这时,妈妈比较关心地询问小强:“你在学校里面吃得怎么样啊?睡得怎么样?”小强说:“还行。

都还行。

”妈妈问:“学习怎么样啊?成绩有没有进步啊?”小强说:“不知道,没考试。

”妈妈马上又说:“孩子,你可要好好学习啊!现在高考竞争这么大,你可要加把劲。

要是考不上大学,将来能做什么啊?能不能吃好穿暖都有问题……”小强听不下去了,快步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猛地一下关上了,也关住了还想要继续唠叨的妈妈的嘴。

1、请学生充分发表对小品及对自己父母的意见。

2、教师不对意见作任何评价,促使其充分倾诉。

3、点明本次活动主题。

(二)通过互动讨论、心理游戏和音乐意象对话等活动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的爱,并尝试使学生接纳并不完美的父母。

活动一:互动讨论
教师:有没有不知道自己生日的?
学生:没有(学生感到教师的提问太简单了,似乎有点低级,于是很多同学笑了起来)。

教师:那么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怎么样为你们过生日?(让学生们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的每一个生日,爸爸妈妈往往都非常重视,为我们精心挑选生日礼物、给我们做丰盛可口的饭菜……总之,每个生日,爸爸妈妈都费尽心思为我们过出不同和精彩来。

教师:那么,谁清楚地知道自己爸爸和妈妈的生日?(部分学生迅速、自信地举起手,且跃跃欲试;部分学生思考、犹豫一下后,将手举起;还有一部分学生始终没有举手,可能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学生们不再嬉笑,他们开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由发言、互动、分享,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的爱与关怀。


活动二:心理游戏《五点障碍法》
通过游戏环境的改变(撤去绳子)与个人原来经验的冲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与分享中感悟到父母和自己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初步体悟到父母和自己的沟通出现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受到原来起作用的沟通经验的牵绊,为学生们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并接纳不完美的父母、认识到自己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为尝试改变父母与自己的沟通现状而做好铺垫。

活动三:音乐意象对话
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全身放松,这时播放背景音乐《父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们在脑中分别浮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在意象中观察他们的背影、脸和手,鼓励他们用心感受并体会他们略带苍老的身体部位,体会他们的辛劳,体会他们关爱自己的眼神,想象他们正在默默关注自己的成长。

2、在此基础上,切换背景音乐《妈妈我爱你》。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与关怀,并尝试接纳不完美的父母。

教师给予适当引导:爸爸妈妈都是爱你们的。

爸爸妈妈对于怎么爱你们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循,他们也是第一次尝试做爸爸妈妈。

也许他们在和你们交流过程中,由于这种经验的不足、以往经验的影响和真正关爱你们的心而处理不当、过分着急、不知所措、唠唠叨叨……你能理解爸爸妈妈的爱吗?你能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爸爸妈妈吗?如果可以,请在此时、在你们
的心里和爸爸妈妈拥抱在一起,然后在心里对爸爸妈妈说出:“我爱你们!”。

3、结束音乐意象对话,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自己做音乐意象对话的感悟和体会。

(这时,是他们打开心扉,积极参与的开始,他们在此活动中更深的体会到父母的爱,体会到父母唠叨、训斥、责骂等等言行的背后,并尝试接纳自己做得并不完美的父母。

)(三)设置情景并让成员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如何更好的与父母沟通。

1、出示模拟情景:如:双休日回家,吃饭时,妈妈老是在讲学习上的事;考试没有考好,希望父母给你帮助,又怕被父母责骂;妈妈在打了你之后躲在屋里哭;今天你参加同学的生日PATY,很晚才回家,父母一直等着你安全回家后才睡;父母亲总是拿我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作比较等。

2、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更好的与父母沟通,现场进行角色扮演
3、让同学们在模拟沟通中体会双方真实的感觉,并进行分享和讨论,以相互启发并寻找到比较好的沟通方式。

(四)温馨提议: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总结(与父母沟通和相处的八大招式)。

招式一:主动交流。

每天找一点时间,和爸爸妈妈谈论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说说那些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等。

招式三: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以退为进,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

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

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想要动怒时,可以用深呼吸、离开一会等方式及时缓解自己的情绪。

招式七: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

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协议。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

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电脑游戏而荒废学业,如
果能就玩电脑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做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五)结束活动
1、请2-3名成员自由谈论今天活动的感受。

2、布置实践作业:和父母维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3、教师寄语: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是我们成长的守护者。

我们每一个人要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劳,并能把感恩的意识融入平常的生活中,不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五、教学后记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方法和技巧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社会适应性的优劣。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心理剧、心理游戏、音乐意象、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体验式活动中感悟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逐步实现从不愿与父母沟通、不会与父母沟通、不善于与父母沟通到懂得如何去沟通、如何策略性地沟通的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必将更为广泛地迁移到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人际沟通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避免了空洞说教,采用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们从一开始的“怒”、“笑”到后来的音乐意象中的感动的“哭”,也凸显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魅力,
使本活动课锦上添花,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转变心态、主动承担与父母沟通改善的责任并学习运用有效的、有策略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