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河测量

跨河测量

当水准路线需要跨越较宽的河流或山谷时,因跨河视线较长,超过了规定的长度,使水准仪i角的误差、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误差均增大,且读尺困难。

所以必须采用特殊的观测方法,这就是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图8-3
进行跨河水准测量,首先是要选择好跨河地点,如选在江河最窄处,视线避开草丛沙滩的上方,仪器站应选在开阔通风处,跨河视线离水面2~3m以上。

跨河场地仪器站和立尺点的位置见图8-3。

当使用两台水准仪作对向观测时,宜布置成图中的(a)或(b)的形式。

图中I1、I2为仪器站,b1、b2为立尺点,要求跨河视线尽量相等,岸上视线I1b1、I2b2不少于10m并相等。

当用一台水准仪观测时,宜采用图中(c)的形式,此时图中I1、I2既是仪器站又是立尺点。

这种布置除了要观测跨河高差和外,还应观测同岸点高差和,以便求出b1b2的高差。

跨河水准测量,当跨河视线在500m以下时,通常用精密水准仪,以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

由于跨河视线较长,须要特制一觇板供照准和读数之用。

觇板构造如图8-4。

觇板上的照准标志用黑色绘成矩形,其宽度为视线长的1/2.5万,长度为宽度的5倍。

觇板中央开一小口,并在中央安装一水平指标线,指标线应平分矩形标志的宽度。

用光学测微法的观测方法如下:
1.观测本岸近标尺。

直接照准标尺分划线,用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

2.
图8-4
观测对岸标尺。

照准标尺后使气泡精密符合,测微器读旋到50。

指挥对岸持尺者将觇板沿标尺上下移动,使觇板指标线置于水平视线附近,并精确对准标尺上的基本分划线,记下标尺读数,每次读数差不大于0.1S(mm),S为视线长(m),如此构成一组观测。

然后移动觇板重新对准标尺分划级,按同样顺序进行第二组观测。

以上1、2两步操作,称一测回的上半测回。

3.上半测回完成后,立即将仪器迁至对岸,并互换两岸标尺。

然后进行下半测回观测。

下半测回应先测远尺再测近尺,观测每一标尺的操作与上半测回相同。

由上、下半测回组成一测回。

用两台仪器观测时,应从两岸同时作对向观测。

由两台仪器各测的一测回组成一个双测回。

三、四等跨河水准测量应测两个双测回。

各双测回互差的限值按下式计算:
(8-5)
式中——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三等水准为±3mm,四等水准为
±5mm;
N——双测回测回数;
S ——跨河视线长(km)。

当用一台水准仪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测回数应加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