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闻集中学刘广龙
课题:黄土高原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初二学生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也是跨省区域中的第二个大的区域。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形单元之一,作为地形单元在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地形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黄土高原以黄土广泛、深厚闻名于世,同时也以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
本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感悟本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四大高原的知识,已经知道黄土高原的名称,在地形图上又得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的地貌特征,具有很多感性认识。
在学习世界地理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中生对于自己未知的区域,一般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
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设计理念
重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五、学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黄土高原地图。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复习回顾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师画中国轮廓图,及黄土
高原在中国的位置,让学生猜猜图中地形区的名字。
引入课题:学生阅读理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出示:
1、知道: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和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
2、读图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
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观看默读学习
目标,让学生带着
目标去学习。
看着一组组精
心挑选出来的绝
美的黄土高原图
片可以很快的让
学生进入学习状
态中。
教师的导
入,让学生意识到
本节课所学习的
主要内容,学生阅
读、理解学习目
标。
【信息交流】
――黄土高原知多少(6分钟左右)
说出涉及到黄土
高原的知识(学生
个人以及小组之
间回答,对表现好
的给以表扬鼓
励。
)
给学生一个自
我展示的平台,
【自主学习】(10分钟)
自学导航:组长先组织学生认真第一和第三框题:“黄土
铺就的高原”以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课文以及图片。
读懂教材,用笔勾画出知识点,做好批注。
及时归纳完成问题,并在组内交流后,各组派代表展示:
1、黄土高原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属于哪个区域?
2、黄土高原的位置怎么描述?
3、黄土高原地跨哪些省区?
4、黄土高原的景观有哪些?学生读书,搜索答
案并交流展示,教
师追问。
如:黄土
高原景观的特点。
教师巡回监
督、指导. 学生自
学,主要目的是让
学生大致了解本
节课的基本内容
和知识体系,便于
下面的交流、研
讨。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20-25分钟)
在交流中,各组相互质疑,解疑。
1、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
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
⑴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⑵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⑶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及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⑷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学生各组派表
达能力比较强的
代表展示本组总
结成果,其他组同
学在此基础上补
充、并就所存疑惑
提问
教师指导总结评
价。
学生研讨、展示、
交流。
目的让所学知识
更加完整、系统,
并提升其能力
通过讲述黄土成
因对学生进行情
感态度价值观教
育。
【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黄土高原地貌及黄土成因。
师生共同完成归纳小结本节课内容。
【我的收获】学生自由总结收
获
教师点评
给学生创造表达自
己的机会
【巩固提高】(课堂小练习)学生先自主完成,
然后展示,最后师
生达成共识,完成
本节课学习任务
当堂检测,尽量减
轻学生的学业负
担,提高课堂效
率。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黄土高原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2.跨省区
3.地貌景观
二.成因---“风成说”
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作业
九、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我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
由于距离黄土高原很远,很多学生没去过,所以黄土高原是什么样的,真实的状况却很难想象,很难理解,只能通过多媒体和图片来去间接了解,和体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让学生在阅读图的同时,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乐趣,使学生更乐意去学习地理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