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发展课程论文(设计)题目:设施工程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姓名:秦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班级:11级01班学号:1307110118指导教师:贾(双双)老师2013年04月25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农业发展阶段 (2)二、农业设施 (3)1、农业设施工程 (4)2、设施农业现状 (5)三、农业设施的发展前景 (6)1、设施农业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6)2、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7)四、结束语 (10)致谢 (13)参考文献 (13)设施工程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摘要:我国农业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蔬菜、花卉的温室栽培记载,但是直到近20 年来才得到较大的发展。
设施农业是科技含量高、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具有很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农业设施、农业现状、发展前景、经济效益。
引言:“设施农业”一词是由“设施园艺”发展而来,而设施园艺是从日语中翻译过来的,西方国家没有明确对应的名词。
目前所提出的“Environment Controlled Agriculture”(ECA)在含义上与之比较接近。
而“Greenhouse”,“Plant Factory”都是设施农业中的一部分,在我国也有称“工厂化农业”的。
由于“设施园艺”、“设施畜牧业”、“设施水产业”、“设施栽培”等相继沿用,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类型,产生了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2010年我国农业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超过38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4.5%、78.8%、85.7%、46.5%和41.6%;设施水产中,海水与淡水养殖总规模已达156万公顷和4358万立方米。
一、农业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活动的农业。
始于新石器时代,系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
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
之前,采集和狩猎是人类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并采取措施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开始了靠人类的劳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时期,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
2、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
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以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铁锄、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得到广泛使用;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如选育良种、积肥施肥、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改革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制等。
传统农业在欧洲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约公元前5世纪-6世纪)开始,直至20世纪初叶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为止。
3、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二、农业设施“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农机化并向基本实现农机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安全设施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党中央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肯定了设施农业的重要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必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热情。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层出不穷,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1、农业设施工程广义的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
实际上设施农业就是利用农业工程手段,通过现代设施实现部分人工控制环境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侠义的设施农业仅指设施种植业即植物的设施栽培,通常所说的设施农业一般指侠义上的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
目前已由简易塑料大棚、温室发展到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大型温室和植物工厂。
设施农业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农业领域发展迅速,其栽培对象主要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近年来,设施畜牧业养殖也在逐渐兴起。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以超时令、反季节生产的设施农业作物的发展为主,且发展迅猛。
1997年设施农业作物栽培面积达86.7万公顷,较80年代初期的栽培面积增长了128倍,人均设施蔬菜占有量1996~1997年为33公斤,较1980~1981年人均设施蔬菜占有量增长了近164倍。
2001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将突破100万公顷,全国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将达到40公斤。
塑料大棚、中棚及日光温室为我国主要的设施结构类型。
其中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资源、节约燃煤、减少环境污染的日光温室为我国所特有。
1997年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已超过近16.7万公顷。
由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试验推广的新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每年每亩可节约燃煤约20吨。
采用单层薄膜或双层冲气薄膜、PC 板、玻璃为覆盖材料的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环境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和便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目前全国共有大型温室面积200公顷,其中自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引进的温室面积达140公顷。
2、设施农业现状20世纪3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在冬季开始利用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日光温室”进行蔬菜生产;到50 年代中期,经农业工作者的工作总结,将其命名为“鞍山式日光温室”;到80 年代中期,人们对原有的日光温室的建筑结构、环境调控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得到了节能型日光温室,在高纬度寒冷季节完全不加温或少加温的条件下顺利实现越冬生产,创造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道路。
“八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的采光和性能,农业部将“日光温室性能优化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列入了“八五”科研攻关课题,日光温室由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适应于中国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温室形式。
“九五”期间,在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广东等5 省市和国家科技部领导组织下开展的“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全国的设施农业得到了继续高速的发展。
随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 年“设施农业可控环境生产技术”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
农业工程专家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研制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温室设施: 设计建成国产化“智能型”连栋塑料温室及控制设备和配套仪器,如营养液的酸碱度、浓度、液温、液位监控专用仪器设备,测量大气的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的传感器等;研制出覆盖材料为双层充气多功能薄膜的华北型连栋温室,从而提高了温室的保温性能,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降低温室的运行成本,对温室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这些农业设施的一些关键技术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甚至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已在全国适宜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截止2002 年底,我国设施农业面积为200万hm2 ,占世界设施栽培总面积的50% 以上,总的设施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取得的新的突破,我国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设施农业的发展在欧洲已有100 年多的历史。
19世纪末,荷兰农户开始把玻璃盆覆盖在植物上用于透光和保温。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控制技术的突破,大规模的现代设施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发展成为一种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集约型设施农业在荷兰、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支柱产业。
三、农业设施的发展前景1、设施农业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设施农业的产品主要为蔬菜、花卉和果品。
当有市场需求时,其产品附加值明显高于传统农业。
加之一些蔬菜、花卉生产周期短、气候适宜地区内可多茬栽培,所以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也相应提高设施农业是在人工设施内进行的农业作物生产,所以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也相应提高设施农业是在人工设施内进行的农业作物生产。
可以提供反季节的鲜活产品,其价值比露地生产要高,所以是一条脱贫致富“短、平、快”的有效途径。
我国目光温室面积.由20世纪8O年代初的667.1 hm2,不到2O年就发展到20多万hm2。
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不推自广,就是因为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产投比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要高。
因此广大生产者弃粮种菜,发家致富就很自然了一些省市领导,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使当地农业和农村面貌迅速改观,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