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2 篇工程测量技术论文范文一:桥梁工程测量中gps 技术的应用1gps 技术在桥粱工程测量中的优势1)gps 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具有相当领先的优势,gps 技术为桥梁施工部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同时在桥梁工程的测量工作中,gps 技术测量的精确度更高,施工效率更快。
gps 技术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例如,普通且地势较高的桥梁施工场地,只需要设置单个操作站就可以对15km 范围的地区进行gps 技术监测,极大地减少了桥梁工程中监测站的数量和人为监测的次数。
2)在桥梁工程中应用gps 技术进行施工测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施工测量出现较大误差造成的返工问题,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勘测准确度和桥梁工程监测工作的效率。
在监测工作中,建立以3/4 人为一单位的流动站进行施工,各放样点只需停留1/2s 即可完成中线测量5/10km,还可在进行中线放样监测的同时将中桩抄平一起完成。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gps 技术检测的覆盖面较广,包括桥梁测量平面、横面、纵面等。
同时gps 技术涵盖有对工程监理和桥梁施工的放样监测、桥梁工程完工的测量、工程后期桥梁养护测量等内容。
gps 技术中的rtk 定位技术还能够更好地完善gps 技术在桥梁工程勘测、施工和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2gps 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的应用分析2.1gps 静态定位技术gps 静态定位技术是指至少应用2 台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然后对收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化、精确化的处理。
桥梁工程应用gps 静态定位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测量的可靠度和精准度。
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gps 静态定位技术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小、耗时也较少,还能确保施工测量的结果符合桥梁工程的施工要求,大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
由于我国桥梁工程的传统测量技术不仅容易造成资源过度浪费,而且精准度也难以满足现代桥梁工程的施工要求。
gps 静态定位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因此,在桥梁工程测量中加强gps 静态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必要。
2.2gps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测量gps 实时动态定位是一种非常精准的测量方法,将gps 信号接收机放在运动载体或已知点等位置上,然后对于接收到的gps 信号进行测量,测量定位和实时监控运动目标的运动轨迹和一些动态参数。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作业中,往往采用gps 动态定位技术和传统数字测深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测量方法难以完成的大跨度地形图测绘问题,而且还可以较为快速地把大跨度地形图测绘出来。
并且动态定位技术对水下地形测绘的内业、外业测量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
同样这个测量模式还能够应用于水域地质的钻探定位和测量流向等一些定位工作。
2.3gps 高程拟合计算gps 高程拟合计算是指利用gps 定位得出各空间点的精度高差,然后利用平差求出各gps 点的大地高,再计算得出各空间点高程的异常值,最后采用相关公式算出各个空间点的正常高。
现阶段,由于各空间点的大地高和高程异常值无法进行准确获取,使gps 高程无法获得精确度较高的测量。
控制点精准度在桥梁工程测量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重视控制点高程精度的异常问题。
当前主要利用测量的已知水准点通过曲面拟合解析内插等方式计算各空间点的高程异常。
通过相关试验得知,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小型桥梁施工中,采用gps 高程拟合计算所取得的效果要好于其他方式。
当前,gps 高程拟合计算方法己经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初测阶段和高程测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现今gps 高程测量的理论和方式还不够成熟,在桥梁工程高程精度的测量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2.4gps 中的rtk 定位测量gps 中的rtk 技术进一步完善了gps 技术的发展,真正地实现了实时获取厘米级定位精准度的目标。
由于rtk 技术具有其本身的独特优势,现阶段已成为一种非常常用的gps 测量方法。
rtk 技术的原理是按照gps 相对定位理论,在基准站设置接收机,在移动站设置一或多台接收机,实时对相同卫星信号进行采集。
在桥梁工程的测量中,rtk 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域桩基定位,能够有效解决由于距离过长带来的定位困难问题,并能大幅度提高测量定位的精准度。
同时在桥梁工程中的地形测绘、断面测量、定线放样等工作中,rtk 定位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工程测量作业中采用rtk 定位测量技术不仅能够确保定位精准度符合要求,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测量成本。
3gps 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1)当前,gps 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gps 技术的不断完善,给桥梁施工测量也带来了极大的效益。
但与此同时,gps 技术在发挥水平上也存在不足。
目前,影响桥梁施工中gps技术发挥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不稳定的施工条件影响gps 接受信号的强弱,造成明显的干扰,能观测到的卫星数量变少,几何图形变形。
②多路径效应导致桥梁施工中的gps 定位精准度降低。
③定位的精确度与观测的时间出现矛盾,尤其在桥梁施工中接收信号较弱的状况下,矛盾尤其突出。
④桥梁工程的gps 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较难实现。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gps 定位的准确性,首先,施工过程中应选用性能较为稳定、能够减弱多路径效应的接收设备; 其次,改进具体施工方案,为gps 测量制造较为有利的观测条件; 然后采用gps测量技术与传统地面测量技术结合互补的措施; 应用地面伪距观测的设备获悉具体伪距观测值,可以改善几何图形的强度,提高gps 定位测量精准度。
2)rtk 定位测量技术被应用于桥址定线和地形测绘过程中,应该加快研究符合要求标准的数字测图软件,高效发挥gps 技术以及全站仪的作用,充分体现桥址定线和地形测绘的数字化以及内外业的一体化。
3)水文的测量是桥梁测量中的重中之重。
水文测量是指在桥址流向的测量与航迹线的测量过程中,跟踪水流浮标以及过往船只的动态变化的路线测量。
目前应用gps 动态技术跟踪测量水流浮标的位置,是否能使gps 流动设置与水面浮标保持一致,是否能够测算船只和流动站的最佳距离,能否提高效率,都取决于能否正确运用好gps 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
4 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gps 定位系统在桥梁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桥梁测量工程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gps 定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桥梁工程测量的主要应用手段,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gps 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开发前景还将更加广阔。
工程测量技术论文范文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一、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综述1.1gps 定位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向来是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分支。
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水利水电控制测量技术也发生了新的变革,逐渐呈现出以“ gps 无线定位测量技术” 为主的全新发展方向。
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由美国研发并于1994 年投入应用,该系统主要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控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空间卫星群由24 颗卫星构成,它们的运行周期为11 小时58 分,以实现对地球上任何地点的“无缝覆盖”监测;地面控制系统由1 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和5 个监控站构成,主要完成对测量数据的录入。
gps 技术的研发源于上世纪50 年代末,原本是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 年正式投入使用。
20世纪70 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
经过20 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 亿美元,到1994 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 颗gps 卫星己布设完成,这也预示着gps 全球定位系统已迈进成熟期。
测量作为较早采用gps 技术的领域, 最初主要用于高精度的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测量控制网。
现在,gps 技术还用于各种类型的施工放样、测图、变形观测、航空摄影测量、海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采集等方面。
在各种类型的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方面,gps 定位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测量手段,成为主要的技术手段。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革新,gps 技术在工程定位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技术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使用精密卫星星历。
精密卫星星历是gps 技术精密定位的重要保证,利用精密卫星星历,调制在l1 载波上的卫星轨道参数、卫星轨道信息等参量能够被计算得更为精确,测量误差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1.1.2区域范围小,网中基线边较短。
一般来说,采用gps 技术能够使得接收机的卫星信号具有类似的误差特性,且接收网中基线边误差不会超过5km,在信号接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差分解算使得公共误差得到很大程度的抵消,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而区域范围小、网中基线边较短的特性也成为了gps 测量技术的核心优势。
1.1.3测量点选择灵活。
传统测量模式下,相邻的测量点之间需要互相通视,因此对测量工作条件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人眼观测也会使得测量的精度降低。
在gps 测量中,无需考虑站点的互相通视,测量的数据完全依靠卫星给出,精度和灵活性都得到显著提升,测量的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由于gps 技术具有精密性高、区域范围小、测量点选择灵活等优势,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我国三峡水利工程项目的截流施工阶段,施工方面应用了静态gps 测量技术,创建了三等平面控制网; 在库区滑坡监测工程中,项目组也应用gps 与glonass 进行组合,对12 个滑坡体进行了准确定位监测。
1.2变形测量技术变形测量又称为变形观测,在具体的应用中,通过对监测对象的变形测量,确定物体内部形态的变化特征,从而确定被测物体的形态。
变形测量技术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全新发展分支,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基准网、工作基点、变形体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测量。
常用的变形测量技术包含以下几种:1.2.1 大地测量技术。
通过采用电子水准仪、精密全站仪等设备,以三角测量、几何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作为技术手段,完成变形监测基准网、工作基点和变形体变形测量等工作。
该种技术的优点为:理论方法成熟,测量数据精准,成本较低。
缺点为:观测强度较大,数据处理智能化较低。
1.2.2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技术。
该技术是变形测量技术的一个发展分支,主要应用在水利工程坝体廊道内高程观测和高程传递,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主要通过传感器对水体的高度进行定位和测量。
该技术的优势为:精度高、智能性好,能够同时测量数十个监测点。
缺点为:成本较高,测量数据处理过程较复杂。
1.2.3基准线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