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二)一、选择题1.《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解析] 由材料中的“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少府属官”可以看出涉及的是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市场,从材料中的“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少府属官”可以看出,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是面向市场,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一部分,主要为自给自足,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包括民营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答案] B2.《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解析] “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故D项符合题意;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始终是处于从属地位,故B 项错误;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故C项错误。
[答案] D3.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注重手工技术的训练,其目的是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因此选C项;“新技术的研究”的信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A项错误;“垄断”在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故B项错误;D项中“工序”错误。
[答案] C4.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小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进入流通领域。
民营手工业以赢利为目的,产品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可知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
[答案] B5.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解析] 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排除A项;生产资料私有,产品面向市场,这样的手工业就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项;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排除D项。
本题选C项。
[答案] C6.《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这里的“吾”的身份是( ) A.官营手工业者B.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项。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7.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未普及,但汉武帝执政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这是因为(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解析]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的推广,故答案为A项;汉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排除B项;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即水排,是在东汉时由杜诗发明,排除C项;铁农具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
[答案] A8.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冶铁C.纺织D.制瓷[解析] 据材料“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用于冶铁,故选B项。
水排不是灌溉工具,A项错误;水排不是纺织工具,C项错误;水排不是制瓷工具,D项错误。
[答案] B9.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B.冶金 C.造纸D.织锦[解析] 由材料可判断记载的是一种机器,且材料中多次出现“花楼”一词,可以判断此生产工具为花楼机。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花楼机主要用于织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10.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解析] A项材料依据不足;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规模的问题,故B项错误;“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 C11.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解析] 民营手工业在明清超过官营手工业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
官营手工业技术上更占优势,排除B项。
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区位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C。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是阻碍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排除D。
[答案] A12.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棉纺织品产量增多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解析] 汉代,东西方两大帝国——古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并峙,所以从古罗马一般要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汉朝。
题干反映中国的丝织品被罗马学者所记载,体现汉代丝织技术发达,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故A项正确;棉纺织品产量增多出现在元明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B项错误;C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元代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A13.在古代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中,唐代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
下列唐诗形象描绘出青瓷特征的是( )A.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C.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D.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解析] A、C两项是对白瓷的描写,D项反映的是烧制陶瓷时烟火冲天的壮观景象。
B 项形容越窑秘色瓷的釉色青翠莹润、如冰似玉,像秋天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故答案为B 项。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
……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
……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
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张天琚《兼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并答罗平章先生》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实行手工工匠纳银代役制度,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
……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手工业管理的变化和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可以得出产品主要供给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明中叶以来实行手工工匠纳银代役制度”“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归纳变化。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等信息归纳影响。
[答案] (1)产品主要供给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
(2)变化:工匠以纳银代替直接劳作;废除控制人身自由的匠籍制度。
影响:扩大了手工业者的人身和生产自由;改善了民营手工业的生产环境;推动了手工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15.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
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