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轮复习课件


部分出 社会经济生活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 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 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 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 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 期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 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 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 的产品。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是农户 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2.冶炼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 掌握了③ 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④青铜铸造进 入繁荣时期。⑤ 西周时期 ,中国已有铁器。 在冶炼中有许多发明创造,如东汉⑥ 杜诗 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⑦
灌钢法 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 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 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⑧青瓷 , 北 朝 烧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 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 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 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手工 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 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 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史记•货殖列
传》
江南
• 导思 史料1表明汉代________地区人
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黄,河也表明了当时
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________流域。
史料2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 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导思 史料2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 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中国的 经__济__重_心__南__移_____已完成。
隐性深挖 必修2教材P11《〈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图 片可以得出:
①中国的瓷器产品精美,尤其是青花瓷;②中国瓷器 大量输出国外;③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 外珍视。
☆重难点透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
1.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有何不同? 《导与练》P64
经营 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 方式
唐 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 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
文化之向南发展》
导思 从上述表格汉、唐、北宋三代南北方人 口户口数及比例的变化反映唐代后 南__方__人__口__逐渐增多,已经超过北方;从人 口数量的变化,客观反映我国经济重心在 宋代南移基本完成。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重要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 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 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 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 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南 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 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地位
官营手 工业
政府直 接经营、 集中、大 作坊
军用品 和官府贵 族生活用 品
至明代中期
不在 前占据主导地
市场流 位,代表我国

古代手工业最
高水平
民营手 民间私 民间消 在市 明中叶后占 工业 人经营 费的产品 场流通 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 副业
供自己 消费和交 纳赋税的 产品
剩余 一直存在于
出成熟的⑨ 白瓷 。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
大制瓷系统。⑩ 宋朝 形成五大名窑。明朝
宣德年间制造的⑪青花瓷 , 至 今 被 奉 为
珍品。江景西德⑫ 镇
是著名的瓷都。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⑬ 商朝 时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⑭ 唐朝 时丝织技术中吸收了⑮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细密精致的⑯ 缎 , 成 为 清 朝 丝
(3)部门众多,长期领先世界,在许多方面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 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 亚、非、欧地区的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中国古代的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等许多行业 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从经营方式来看,民间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 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 转变。到明朝中后期,在民间手工业中产生了资 本主义萌芽。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 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巧思妙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
探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主题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 史料1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积聚
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课 程 标 准 最新考纲
考点搜索
考情分析
列举古代中国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的 基本史实,认 识古代中国手
古代手 工业的 发展
历史历程 ② 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③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工业发展的特
征。
☆基础梳理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它由① 政府 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② 大作坊 生产。
织品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到⑰ 才隋得唐以恢复和发展。
2.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 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⑱ 棉纺织 技 术 , 产量增多。
3. ⑲ 明朝 中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 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巧思妙记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下图: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从20 开西始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 21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 达欧洲、非洲。
3.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 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史料2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 方
278人 84.5%
274人 63.9% 121人
40.3%
南 方
51人 15.5% 155人 36.1% 179人 59.7%
导思 上述表格看出,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宋官员中南方的数量逐渐增多,客观上 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文化的影响,实质 说明______文__化_重__心__随__经_济__重__心__转而移变化。
探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
素有哪些?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影响?
(1)因素 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
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②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
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 技术。
③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调整政策,采 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 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科举文化事业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 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 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 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 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 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 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⑤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 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主题二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史料1
南方
北方

占全国
占全国户
代 人口(万户) 户口数 人口(万户) 口数
比例(%)
比例(%)
Hale Waihona Puke 西 汉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