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概论终极版

环境保护概论终极版

环境保护概论一、环境与环境科学1.1:环境1.2: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广义上,是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狭义上,它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盒改善环境质量的科学。

1.3: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1.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盒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呼。

二、生态学基本知识2.1:概述1、【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合的群体。

3、【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4、【干扰】是指经常发生的迫使物种经受某种选择压力的打扰。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有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6、【生产者】是能够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7、【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有机物的异养生物,一般指动物。

8、【分解者】是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的异养生物,一般指微生物,也称还原者。

9、【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0、【物质循环】是各种化学物质在地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运转。

2.2: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特征归结为:动、定、变。

2、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1)生态平衡破坏的自然原因;2)生态平衡破坏的认为作用①破坏环境②污染环境3、改善生态平衡的主要对策1)森林方面的对策2)草原方面的对策3)水域方面的对策4)农田方面的对策2.4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问答题)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①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与其所气息的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复合体②物种的多样性:就是各种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③遗传的多样性:主要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新表达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利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加剧原材料、药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了。

②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它的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巩固堤岸、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

3、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严重的表现:①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②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③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强④对遗传物质的保护盒管理不到位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加强法律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②摸清现状③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④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⑤离体保护三、资源与环境3.1:世界与中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P44)1)非耗竭性资源2)耗竭性资源①可更新资源②不可更新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①稀缺性;②区域性;③多用性;④整体性;⑤两重性3.2: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3.3:能源与环境四、大气污染及其防治4.1:概述1、【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生产、生活)和自然过程(火山、山林火灾、海啸、岩石风化)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的现象。

或者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一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4.2: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发生机制1、【一次污染物】若大气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2、【二次污染物】若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则所形成的新污染物成为二次污染物。

3、大气污染源:①生活污染源(w)②工业污染源③交通污染源④农业污染源4、影响范围广、具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①粉尘;②烟和黑烟;③雾;④总悬浮颗粒2)气态污染物:①硫的化合物;②氮的化合物;③碳的化合物;④碳氢化合物;⑤卤素化合物3)二次污染物:①伦敦型烟雾:一次污染物是大气中未燃烧的煤尘和SO2。

空气湿度大、气温低、煤烟颗粒浓度较高时,在金属微粒催化下使SO2氧化生成SO3,SO3再与H2O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硫酸雾和硫酸盐的气溶胶。

②洛杉矶型烟雾:又称光化学烟雾③工业型烟雾5、大气污染的转归: (T/W)1)自净:①扩散作用②沉降作用③氧化作用④中和作用⑤植物吸收作用2)转移:①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②向地面水体和土壤转移③向平流层转移3)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4.3:大气污染的危害(P79)1、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主要渠道①呼吸道吸入,②在食用食物时,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③体表接触侵入2、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①对人体的危害:急慢性中毒、诱发癌症原因:A:化学性物质的危害B:放射性物质的危害C:生物性物质的危害②对动植物的危害:A:破坏绿化,是植物枯死B:影响农作物生产,造成减产③对材料的损害④对气候的影响:A:温室效应B:粉尘的阳伞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4.4: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4.5: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与技术五、水污染及其防治5.1:概述5.2:水体的污染(T/W)1、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水;②生活污水;③农药生产及使用;④地面径流;⑤其他污染物2、水体中主要污染物:(√)①需氧污染物②有毒物质:A:非金属无机毒物B: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C:易分解有机毒物;D:难分解有机毒物③悬浮固体物质④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⑤植物营养物⑥油类污染物⑦热污染⑧治病污染物3、水体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体健康;②影响工农业生产5.3:水体的自净作用1、净化机制①物理净化;②化学净化;③生物净化;④杀菌净化2、水体自净过程中国污染物的转归类型①稀释;②挥发;③重力沉淀;④有机物氧化分解;⑤生物转化;⑥生物富集3、河流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作用:耗氧和复氧(曝气)作用(YB)①耗氧主要是有机物分解作用耗氧和有机体呼吸作用耗氧②复氧(曝气)作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的作用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③污染河流中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影响着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4、有BOD和DO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在污水注入河流的前后,可以分为几个区:(YB)①清洁区;②水质恶化区;③恢复区5.4:污水防治技术·化学处理法:(T/W) P1181、中和法2、混凝1)混凝过程中的混凝机理:①吸附作用;②中和作用;③便面接触作用;④过滤作用2)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①水温;②水的pH值和碱度;③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④混凝剂投加时与水的混合程度⑤接触介质3、化学氧化还原法4、吸附法5、离子交换法6、膜分离方法:1)分类:①扩散渗析;②电渗析;③反渗透;④超滤2)乳化液膜的组成:①膜溶剂;②流动载体;③表面活性剂;④膜增强剂·生物处理法:(W) P124好氧生化处理法:①活性污泥法;②生物膜法;③氧化塘法厌氧生物处理法:①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②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③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生化处理法:①A/O法;②AB法;③间歇式活性污泥法;④氧化沟活性污泥法5.5:典型污水处理流程六、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6.1:固体废物的分类及危害1、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①工业固体废物;②危险废物;③城市垃圾2、危险废物的鉴别:①易燃性;②腐蚀性;③反应性;④放射性;⑤浸出毒性;⑥急性毒性;⑦其他毒性3、固体废物的危害:①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②污染土壤③污染水体④污染大气6.2: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与其技术政策(W)1、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途径(√)1)改革生产工艺:①实现清洁生产;②采用精料;③抓好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年限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3)进行综合利用4)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2、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①无害化技术政策②减量化技术政策③资源化技术政策6.3:常见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1、【焚烧法】是将可燃固体废物置于高温炉内,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2、【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是固体废物变成安全和稳定的物质,使废物饿危害性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3、【分选法】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等的差异,采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分离的过程。

4、【风力分选】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作用下是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方法。

5、【浮选法】是利用较重的水质(海水和泥浆水)与较轻的碳质(焦),在大量、高流速的条件下,借助水-碳二者间的相对密度差将焦与渣自然分离。

6、【固化法】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将废物固定或包含在坚固的固体中,以降低或消除有害成分溶出的一种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7、【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

8、常见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①焚烧法;②化学法:A:中和法;B:氧化还原法;C:化学浸出法③分选法:A:风力分选;B:浮选④固化法⑤生物法6.4:典型固体废物的处置七、其他污染及防治7.1:噪声污染及防治1、【噪声】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需要的杂乱无章的使人们烦恼的声音。

7.2放射性污染及防治1、【放射性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2、【半衰期】3、放射性污染的来源:(W)P1581)天然放射性源;2)人工放射性源①核爆炸的沉降物②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③医疗照射的射线④其他方面的污染源4、放射性污染的防治:(W)P1611)防护的方法:①缩短接触时间④加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意识2)污染源的控制:①放射性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②全面禁止核试验③核工业的选址应在人口密度小,气象、水文条件符合要求的地区7.3:电磁污染1、【电磁辐射】2、电磁污染的来源:①天然电磁污染来源;②人工电磁污染来源3、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①空间直接辐射干扰②线路传导干扰4、地磁辐射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干扰通信系统5、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1)控制电磁波源的建设和规模2)做好电磁辐射防护工作:①屏蔽保护②吸收保护③个人保护④家庭生活中的保护⑤加强区域控制3)加强电磁辐射污染的管理工作7.4:其他污染类型及其防治1、【热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及时或潜在危害的想象成为热污染。

2、【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形象。

3、【生物污染】指的是带入环境并在环境中繁殖,对人类有不良影响的有机体。

4、生物污染的种类:(T/W)①微生物污染②生物入侵污染③基因污染5、造成生物污染的原因:(T/W)①人为引种;②偶然传入;③生态平衡失调;④气候变化;⑤生物技术6、生物污染的影响: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②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③对全球经济的影响7、生物污染控制对策:(T/W)①加强立法,搞好动植物检疫②尊重自然规律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④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九、环境监测与评价9.1: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的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