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姓名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年月日企业领导用人艺术目录摘要 (1)一、做人 (2)(一)做好人。
(2)(二)做“恶”人。
(3)一、用人的艺术 (3)二、决策的艺术 (3)三、处事的艺术 (4)二、用人 (7)(一)用好人。
(8)(二)用“恶”人 (10)三、学人 (10)(一)学好人。
(11)(二)学“恶”人。
(11)参考文献: (11)摘要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处于企业管理架构塔尖的领导者每天都面临如何更好履行管理职责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做人、用人、学人三个方面,探讨企业人员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一个提高管理效率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领导做人用人学人做领导不难,有权就是领导,但做一名名副其实的领导却不易。
作为领导,你所面对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人”,而是有经济要求的和有精神要求的“社会人”。
作为领导,你处于组织的中心,同时也处于矛盾旋涡的中心,因此,平衡各方利益,单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取得根本的成功。
员工“社会人”的属性决定着双方矛盾冲突长期存在,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即归根结底,领导必须通过与被领导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下属的认可和信任,才能保证组织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想做一名有威信,有信任,有情商的睿智领导,必须从做人、用人、学人三个方面做起,建立和谐稳固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员工从“薪”甘情愿到“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领导。
一、做人(一)做好人。
1、做真诚友善之人。
以感情为纽带,通过零距离的交流互动,给予对方的无私帮助,构筑双方心理契约,从而极大地提升领导效能。
实践中,领导者应真诚友善地对待自己的员工,善解人意,成人之美;扶危济困,解人危难。
如果领导者能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与员工培养出超过一般同事的情感维系,他们在工作中就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那么许多疑难杂症的解决就会容易的多。
2、做感恩之人。
人都有很强烈的被承认、被肯定的欲望和需求,即自身价值的体现。
对企业一般员工来说,人的价值体现是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慰籍两个方面来实现的。
任何企业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员工所想的物质奖励,因为成本太高,副作用也大。
而精神需求满足则更便捷,形式更多样,如口头表扬、单位表彰、培训、旅游等。
它是一种高性价比、高成效的管理手段。
尤其是工作过程中的即时表扬,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保持员工的工作激情。
但应注意的是,表扬一定要真诚,要发自你的感恩之心。
否则,会被别人当成是欺骗或嘲讽,结果就会与你的想法南辕北辙。
3、做风雅之人。
批评的目的是告知错误,警戒员工。
因此,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给下级留面子,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改错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要面子的理智的人,是一个自尊的人。
一个自尊的人无需声色俱厉,狂风暴雨式的批评,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一个不要面子的糊涂的人,即便你声色俱厉,暴跳如雷,可能也只是对牛弹琴。
因此,管理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批评作为发泄自己愤怒情绪的途径,明白批评的目的和你所要达到的结果。
能让员工感激的批评是最高明的批评,这样的领导也是最睿智的领导。
4、做和蔼谦逊之人。
我们常说:人没有贵贱之分,但职务有高低之别。
几千年儒学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敬畏权力”的深深烙印。
我们不应强化它,而应在管理中巧妙地运用它。
有这么一个案例:金融危机期间,一个工厂面临倒闭,许多人都走了,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但门房老头,一直默默地坚守着。
老板对他说:马上我就发不出工资了,你走吧。
门房说:没关系,只要厂不卖,我就帮你守着。
老板惊讶问:为什么?门房说:你是厂里对我最好的人。
上下班都会和我打招呼,出差都会告诉我去哪。
你是个好人,厂子一定会重新兴旺起来的。
门房老头通过老板对他的嘘寒问暖感受到了尊重,通过老板告知去向的言行,认为老板把“我”看成自己人,感到自身的价值提升,更深层次的淳朴思想是要知恩图报。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在管理中,脱离文化背景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因为他不知道传统文化熏陶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强大。
关键时刻,也许就是你平时不经意间的吉言善行,通过传统文化的发酵而被放大,并起到关键的作用。
5、做利人之人。
合作双赢,互惠互利是经商的最高境界,也是人际相处的基本原则。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始终奉行“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管理哲学,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就从一文不名的小字辈,成为同业第2,创造了10项全国记录,缔造了蒙牛神话。
牛根生不仅是一名高智商的领导,更是一名高情商的智者:生活中他让别人知道,与他相处利大于弊;工作中他让员工知道,与他合作利大于弊;竞争中他让对手知道,与他交往利大于弊。
因此,在内部,员工紧密团结在他的周围,患难与共,福乐同行。
在外部,竞争对手敬畏他,视其为学习的榜样,使其获得了更宽松的生存环境。
6、做负责之人。
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领导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责任的代名词。
老子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做人、用人、学人——企业领导艺术浅析天下王”。
意思是说,一个人愿意负担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
因为你自愿背负起了责任,所以,别人才愿意支持你。
背负的责任越大,支持的人就会越多。
因为你是领导,你的错你应该担当;因为你是领导,部门员工的错你也应该担当,当你在工作中贯彻这种思想时,你的就会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你的领导力就会非常强大。
7、做豁达自律之人。
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推崇“做事要方,做人要圆”,是指做事要遵循规矩和法则,做人要宽厚、融通。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现实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凡事要大度,学会宽容,用一种阳光的思维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
管人必定会得罪人,得罪人就会被嫉恨,就会受委屈。
这是职位使然,无法回避。
遇到这种情况,不应强烈反应——“针尖对麦芒”,而应反省自己言行。
如无不妥,就应坚持立场,耐心说服。
切忌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或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如确有不当,则应坦然承认,切忌死撑,为与他人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环境氛围。
(二)做“恶”人。
1)建章立制,身先垂范。
领导是旧秩序的破坏者,新规章的建立和旧规章的完善必定会对原有的利益体系造成冲击,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时,领导者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把自己当老板,不怕得罪人。
同时在事前全面调研,缜密安排的基础上,将自己一同纳入管理体系,使新秩序合理而得到支持,科学而展示前景,公平而树立威信,成为员工即畏又爱的有威严的领导。
2)执行规章,铁面无私。
执行规章是企业成事之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虽然规章执行是处于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但执行规章却必须“固态化”,强调其刚性的一面。
“以人为本”并非草菅规章和滥用人情的托词,“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定时的科学性和规章执行时的严肃性(杜绝随意处罚和欲加之罪),体现在根据情况及时修订规章,体现在特殊个案的特殊处理(如照章处罚,事后慰问等)。
执行科学的规章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落实,是对大多数人讲人情,是以“法”治企。
市场经济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没有情面可讲。
领导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就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
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管理,对内可修炼企业和员工的内功,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对外,可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说到底,它是一种对员工和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大爱,是包裹在严格管理形式下的真爱,是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员工最愿意接受的领导形象。
领导艺术(The art of leadership)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
“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
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
主要领导艺术有:一、用人的艺术如何用好人,除了要端正用人思想,让那些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好事外,在用人技巧上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善于用人所长。
用人之诀在于用人所长,且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优势互补。
用人所长,首先要注意“适位”陈景润如果不是被华罗庚发现,并将他调到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就难以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唐僧之所以能西天取经成功,主要是他能做到知人善任,把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实现了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的最佳组合。
其次要注意“适时”“用人用在精壮时”。
界定各类人才所长的最佳使用期,不能单纯以年龄为依据,而应以素质作决定,对看准的人一定要大胆使用、及时使用。
第三要注意“适度”领导者用人不能搞“鞭打快牛”,快牛”只能用在关键时候、紧要时刻,如果平时只顾用起来顺手、放心,长期压着那些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都较强的人在“快车道”上超负荷运转,这些“快牛”必将成为“慢牛”或“死牛”善于用人所爱。
有位中学生曾向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盖茨对他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爱因斯坦生前曾接到要他出任以色列总统的邀请,对这个不少人垂涎的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仍钟阀于搞他的科研。
正因为有了他这种明智的爱,才有了爱因斯坦这个伟大的科学家。
领导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就要知人所爱、帮人所爱、成人所爱。
善于用人所变。
鲁迅、郭沫若原来都是学医的,后来却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坛巨人。
很多名人名家的成功人生告诉我们:人的特长是可以转移的,能产生特长转移的人,大都是一些创新思维与能力较强的人对这种人才,领导者应倍加珍惜,应适时调整对他们的使用,让他们在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里去施展才华。
二、决策的艺术决策是领导者要做的主要工作,决策一旦失误,对单位就意味着损失。
对自己就意味着失职。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强化决策意识,尽快提高决策水平,尽量减少各种决策性浪费。
决策前注重调查。
领导者在决策前一定要多做些调查研究,搞清各种情况,尤其是要把大家的情绪和呼声作为自己决策的第一信号,不能无准备就进入决策状态。
决策中注意民主。
领导者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优选决策方案,尤其碰到一些非常规性决策。
应懂得按照“利利相交取其大、弊弊相交取其小、利弊相交取其利”的原则,适时进行决策,不能未谋乱断,不能错失决策良机。
决策后狠抓落实决策一旦定下来,就要认真抓好实施,做到言必信、信必果。
决不能朝令夕改。
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花样太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三、处事的艺术常听到不少领导者感叹:现在的事情实在太多,怎样忙也忙不过来。
一个会当领导的人,不应该成为做事最多的人,而应该成为做事最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