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水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南庭二)

降水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南庭二)

第一章工程概况、综述第一节工程简介及地质条件1、工程简介“XXX”项目场地位于XXX大道南侧。

本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67677.3 m2,计容积率建筑面积51016.88 nf。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1246. 46 m2,商业及辅助配套建筑面积9770. 42 m2o拟建物群包括6栋高层住宅楼,附带4栋多层商业裙楼,整体设一层地下室。

髙层住宅基础拟釆用筏板基础,平均基底反力约为450Kpa;商业部分和纯地下室采用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平均基底反力约为300Kpa o该拟建物由XXXX设计,整体大开挖。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单一,属于岷江水系I级阶地。

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为49& 52〜503. 87m,平均501. 34,高差5. 35m, 场地地形整体平坦,局部地段因堆积建渣略有起伏。

2.2、地层岩性及分布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J),其下由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洪积(Q,珅)成因的粉土、砂及卵石组成,其地层特征如下:(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J)(1)杂填土:杂色、深灰色等;松散;稍湿。

主要由碎混凝土块、碎砖、瓦砾等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及卵石。

回填时间2年左右,为新近回填。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30〜3.00m。

(2)素填土:灰色、褐灰色,松散〜稍密,稍湿。

主要由粉土组成,含少量砖瓦碎石及植物根茎,底部有少量细砂。

回填时间大于5年。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层厚0.60〜4. 10m o(二)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洪积层(Qf"”)(3)粉土:褐黄、褐灰色;稍密〜中密;湿〜很湿;粘粒含量12.5〜19.4%。

含氧化铁、铁猛质及云母片,上部分布有薄层粉质粘土,底部含少量细砂。

该层场地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70〜4.90m。

(4)细砂:灰色、青灰色;松散;湿〜很湿。

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局部地段渐变为粉土或中砂。

该层呈层状状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之上,层厚0. 30〜3. 30mo(5)中砂:褐黄、褐灰、黄灰色;松散〜稍密;湿〜饱和。

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暗色矿物,其中混有少量卵石及圆砾,局部渐变为细砂。

该层呈薄层或透镜体状不规则分布于卵石层中,最大揭露厚度0.50m。

(6)卵石:褐黄、褐灰、青灰色;松散〜密实;湿〜饱和。

主要以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组成,呈亚圆形,磨圆度和分选性一般,微〜强风化,一般粒径2〜5cm,大者可达15cm以上,卵石含量约50%〜75%以上,上部隙间充填物为砂、圆砾及少量粘粒,下部局部地段卵石风化现象明显,间隙充填砂粒。

卵石层顶板埋深为0.8〜7. 0m,平均5.26m;标高494. 69〜499. 94m,平均496.08m, 高差5.25m,卵石层埋深起伏较大。

本次勘察根据野外钻探取芯鉴定、室土工试验及超重型动力触探(NJ测试成果,将卵石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四个亚层。

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分布均匀性差,排列十分混乱, 且完全不接触,卵石粒径2〜4cn)。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3. 0 击/lOcnio 稍密卵石:卵石粒径4〜8cm,个别最大粒径大于10cm,卵石分布较均匀,含量55〜60%,且大部分不接触。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5. 6击/10cm。

中密卵石:卵石粒径5〜10cm,最大粒径15cm以上,卵石骨架含量约为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8. 5击/10cm。

密实卵石:卵石粒径多为6〜15cm,最大粒径大于20cm,卵石骨架含量为70%〜85%,呈交错排列,完全接触。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14. 0击/10cm。

3、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处于邛睐市城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37. 3°C,极端最低气温-5. 9°Co多年年平均降雨量947mm,丰水期6-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4%左右,枯水期1-3月份,其余为平水期。

主导风向为NNE向,年平均风压140Pa o 3. 1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处于丰水期,勘察期间测得其稳定水位为3. 5〜7. 2m, 平均4. 7m;标高495. 44〜497. 52m,平均496.74m。

具微承压性。

据收集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场地丰水期最髙潜水位为地面下2. Om左右,标高499. 5m左右°3.2地下水渗透性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为强透水层,I【类环境类型。

根据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建议本场地砂卵石土渗透系数K 值为22m/do第二节方案设计依据1、拟建物平面设计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J50007——2002)4、《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51/T5026——200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一一省川建勘察6、《水文地质手册》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111—98)9、其它技术资料第三节工程特点分析、降水方案选择1、工程特点分析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埋深在±0.00以下8. 5米,电梯井深约9.0米,以松散卵石层或稍密卵石层作持力层。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松散卵石层和稍密卵石全部处于地下水位之下,同时为满足干作业施工,地下水还应下降0. 5米左右,应达到9. 5米。

因而须作降水排水措施,确保干作业以保证施工质量。

2、降水方案选择根据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埋藏条件并结合拟建物基础型式,结合本地经验,建议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措施,沿拟建物周边布置降水井,采用深井潜水泵抽水,地面沟渠排水措施。

第二章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第一节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微具承压性,根据勘察报告,稳定水位3.5〜7.2m,平均水位4.7m;标髙495. 44〜497. 52m,平均496. 74m,据收集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场地丰水期最髙潜水位为地面下2. 0m左右,标髙499. 5m左右。

而地下水须降至8. 5米的基础底板以下,降深达8. 5-2. 0二6. 5 米,为了确保干作业,要求降至基础底下0.5米即9. 00米,同时考虑到目前为丰水期,降深应在9.5米以上。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显示,主要含水层厚约30m o根据我们在市区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有较强渗透性,确定地下降水工程采用渗透系数K-22m/d o第二节井位布置及成井工艺1、井位布置方案1.1、本工程釆用管井井点降水方法。

1.2、管井布置方案拟布5 口降水井(见附图)。

1.3、井深22. 5m,共5 口。

1.4、单井出水量每小时70吨。

2、成井工艺及管井技术参数2.2.1、釆用冲击钻进,一字冲出钻头,冲击成孔、泥浆护壁工艺,口径600mm, 一种口径,垂直成井、一道井管”的成井施工方法施工。

钻孔下入井管和滤水管,井管必须扶正安装,保证井管位于钻孔正中,以利于填砾厚度均匀。

2、填砾:为保证抽水井中含砂量少,填砾粒径0. 5--2cm,上部可填2—5cm粒径的砾石,以便节约。

2.3、洗井、用空压机排浆;同时活塞拉洗。

2.4、孔下入外径为①360mm,径①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与滤水管(花管),滤水管长度2. 5n)(—根),如遇砂层部位,应下缠丝水管。

3、质量保证措施:3.1、空压机洗井不少于8小时,同时正吹,反吹,以增大出水量。

3.2、出水含砂量不超过1/500。

3、填砾厚度不小于75mmo3.4、滤水管填砾粒径2. 0—5. 0cm为宜。

3.5、 钻机钻头勤焊,尺寸不小于480mm 。

3.6、 井深误差不超过30cm 。

第三节 施工降水技术分析1、降水设计1.1.基本参数取值根据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活动情况,并结合开挖基础的要求,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

降水设计基本参数如下: 地下水稳定水位 (丰水期最髙潜水位):Ho=2. 0m含水层厚度:H 二20. Om 降深:S=4. 0 m (7. 5~2. 0=5. 50 m) 渗透系数:K=22m/d 管井半径:r 尸①/2二0. 30m 影响半径: R 二2S 你片=167. 8m基坑等效半径: r o =0. 29 (a+b)=0. 29(226+75)=87. 3m1.2、降水设计基坑通水量Q=9936. 7 T/dQ 二 1.366K(2H-S)S lg(l + £)1・3、单井出水量设计根据经验按70吨/小时计,则井数n=9936. 74-244-70=5.9 口取5 口。

具体布置详见降水井点布置图。

1.4、井深的确定: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111-98)(6. 3.2)条,井深可按下式确定:H 讦H JH+H也+H*3+H M+H W5+H*6=7. 0+0. 5+75. 0/15+0. 5+7. 5+2. 5=23. Oin 取22. 5 m式中:H?__一降水井深度(m)Hn——基坑深度(m)(取7.0米)H B2 ___ 降水水位距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0.5米)H.3——ir°;I为水力坡度,宜取1/10—1/15;“为降水井分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距的1/2( m),这里取75.0米的15分之lo H网降水期间地下水变化幅度(m),降水期约8个月,降水期较长,故考虑地下水变化幅度的影响,取0.5米。

H.5 ----- 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取7.5米。

血——沉砂管长度(m),取2. 5米。

2、降水井身结构设计根据地区及邛睐地区的降水施工经验,设计井深22. 5m共12 口,周边形布置,井距约50.0m左右,钻井井孔口径600mm, 降水井井管选用径300mm,每根长度为2. 5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

滤管釆用条孔、缠丝,填过滤豆石,径为300mni,外径360mm,骨架为混凝土的条孔管,开孔面积10X 100mm2,缠丝直径3mm, 间距3—4mm,孔隙率20%,单管长2.5m。

22. 5m的井身结构:2. 5m钢筋混凝土井管X5根+2. 5m滤水管X3根+底部下沉砂管2. 5m X]根=22. 5m o第四节降水及排水措施1、由于现时地下水位平均在4. 7m左右,故可在降水井施工的同时开始表土的开挖,待降水井施工完工后立刻抽降。

2、在基坑边修筑一条60X80cm砖砌排水沟(根据现场需要再调整髙度)排水,并统一集中在一处排入附近排水沟渠。

(具体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3、为清洁排水,须设置沉砂池;勤掏淤砂,避免堵塞沟道。

第三章施工布置第一节施工项目机构设置该场地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但施工场地处于城区,会对学校和居民造成于扰,操作困难,特别是地下水抽出后往什么地方排走是个很难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