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轴承简介
磁悬浮轴承又称磁力轴承,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高新技术之一。
陆地上广泛采用的是主动控制磁悬浮轴承(简称主动磁轴承-AMB),它是利用可控磁场力提供无接触支承、使转子稳定悬浮于空间且其动力学性能可由控制系统调节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其技术涉及到机械学、电磁学、电子学、材料学、转子动力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
由于磁力轴承具有无接触、无磨损、高速度、高精度、无需润滑和密封等一系列优良品质(能耗是传统机械轴承的5-20%,是空气静压轴承的10-20%;若用于机床,其切除量可提高3-6倍,进给速度提高5-10倍,切屑力降低30%),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主导轴承之一。
一、发展历史简述
1972年,法国最早将磁力轴承用于通讯卫星的导向飞轮支承上。
美国于1983年在航天飞机的实验室真空泵上采用了磁力轴承。
1986年日本在H-1火箭进行的磁浮飞轮空间实验上获得了成功应用。
民用第一个产品是1983年,第五届欧洲机床展上,S2M公司展出了磁悬浮电主轴部件。
二、主要性能参数
目前,磁力轴承可达的技术指标范围至少为:
1)转速:(0~8)×105 r/min
2)直径14~600 mm
3)单个轴承承载力:(0.3~5)×104 N
4)使用温度范围:-253~450 °C
三、应用范围
根据国际上发表的文献统计,磁力轴承可推广应用的领域如下表(此外还可用于飞轮储能、减震器、尖端武器等):
四、应用图解
典型的五自由度磁轴承-转子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参见下页附图。
五、国内发展及应用现状
国内磁力轴承的发展及应用,整体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工业应用很少,水平要落后世界先进水平10-20年。
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内在磁力轴承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有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主要致力于磁轴承高频电主轴和阻尼器的研究)、上海交大和上海微电机研究所(惯性器件和仪器)、西安交大(磁力轴承力学特性研究)、哈工大和广州机床研究所(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和机床主轴)等数十家。
六、磁力轴承产品图
可购买《磁力轴承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