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精品)

最新《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精品)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

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詹天佑》或查找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资料。

教学重点: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画图、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和开凿隧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进一步了解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著名的工程师--詹天佑。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回顾1、默写词语。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字词,初步学习了课文。

你们都掌握了吗?好,上台来默写几个词语,谁来试试?念:要挟、毅然接受、嘲笑、有力回击。

那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2、那么詹天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谁能用文章中的句子来说说。

三、细读1、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默读4-6段,边读边思考,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2、指名回答。

3、学习第四段:克服“勘测线路”的困难(1)轻声读课文。

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2)他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他是怎么说的。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勉励就是--生:鼓励。

鼓励,有鼓励,鼓励之中还有什么?自己好好读读詹天佑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自己小声读读,不妨读出声来,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鼓励之中还有什么?是啊,是鼓励也是要求,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来试试。

(指名读)假如你就是詹天佑,我想问问你,你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有一点马虎,决不能说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话,你不觉得这样太苛刻了吗?对,詹天佑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他的话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你自己体会着来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引读(3)他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去做的呢?自由读--指名读谁来说说,詹天佑的哪些行为感动了我们,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范读 --自由读--指名读(4)遇到这些困难是怎样的精神在支撑他呢?指名读他是怎样想的。

教师引读:是呀,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自由读: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4、学习第五段:开凿隧道。

(1)师: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自由读第五段。

(2)教师画图,学生区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

老师画了两幅图,谁来说一说哪个是居庸关隧道,哪个是八达岭隧道?你从哪里知道的?读读课文。

(3)根据两个隧道不同的特点,詹天佑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开凿呢?画一画。

5、学习第六段:设计“人”字形线路。

(1)开凿隧道,詹天佑所表现出的杰出智慧就已经让人赞叹不已,可是在青龙桥附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就更令人拍案叫绝。

自由读第六段。

(2)师:列车究竟怎样过山呢?明白吗?请同学看大屏幕,师说明。

6、学习第七段。

师:詹天佑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看着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四、小结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具有杰出才干和爱国情怀的名字。

《詹天佑》教学反思《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

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一、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

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

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

”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二、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三、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

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

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

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

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

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

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相关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

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出示资料)3.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是情感的诱发。

)二、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回顾难忘岁月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铜像落成了,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题写吗?现场老师:速读课文,找到你认为最准确的句子。

2、录像老师: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读课文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现场老师: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划一划能表现詹天有杰出才华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3、现场老师:引导学生读后交流。

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精读:深入研读内容,体会创新设计1、现场老师:出示相关图表,同桌讨论后尝试用笔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学生讨论完成图表。

3、录像老师:讲读相关语句,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现场老师: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演示火车上坡的过程5、录像老师: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上火车上坡的过程及讲相关故事。

(设计意图:抓中心句展开教学,体现训练的整体性。

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揽全局的作用。

)四、品读:再现动人细节,感情朗读课文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杰出佑来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

现场老师: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录像老师: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

詹天佑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出示相关语句。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3、现场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交流詹天佑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2)教师引读: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生:“这是中国人……”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生:“这是中国人……”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生(齐):“这是中国人……”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生(齐):“这是中国人……”师: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4、现场老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五、研读:回眸百年沧桑,体会课文深意1、老师:帝国主义当时是怎样的表现呢?老师: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