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1. 油气集输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哪些?
(1) 气液分离
(2) 原油脱水
(3) 原油稳定
(4) 天然气净化
(5) 轻烃回收
(6) 污水处理
(7) 油气水矿场输送
2. 集输产品有什么?
(1) 原油
(2) 天然气(NG)
(3) 液化石油气(LPG)
(4) 稳定轻烃
3. 根据降粘方式不同,油气集输流程分为哪几种?
(1) 加热集输流程
(2) 伴热集输流程
(3) 掺和集输流程
(4) 不加热集输流程
4. 集气流程有哪些?
(1) 枝状集气管网
(2) 环状集气管网 (3) 放射状集气管网
5. 原油的主要元素组成?
C,H,O,N,S。
6. 干气(贫气):甲烷含量高于90%,天然汽油含量低于10ml/m³的天然气。
7. 湿气(富气):甲烷含量低于90%,天然汽油含量高于10ml/m³的天然气。
第二章油气分离
8. 按照分离机理不同,油气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1) 重力分离
(2) 碰撞分离
(3) 离心分离
9. 分别解释相平衡,泡点,露点,蒸汽压?
(1) 相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一个多相系统中各相的性质和数量均不随时间变化时,称此系统处于相平衡。此时从宏观上看,没有物质由一相向另一相的净迁移,但从微观上看,不同相间分子转移并未停止,只是两个方向的迁移速率相同而已。
(2) 泡点:液体混合物处于某压力下开始沸腾的温度,称为在这压力下的泡点。
(3) 露点: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液滴的温度。
(4) 蒸汽压:一定外界条件下,液体中的液态分子会蒸发为气态分子,同时气态分子也会撞击液面回归液态。这是单组分系统发生的两相变化,一定时间后,即可达到平衡。平衡时,气态分子含量达到最大值,这些气态分子撞击液体所能产生的压强,简称蒸汽压。
10. 压力对液相量的影响规律?
11. 温度对液相量的影响规律?
12. 油气分离效果的衡量标准?
(1) 储罐中原油的收率
(2) 储罐中原油的密度
(3) 储罐中原油的组成是否合理
(4) 天然气的组成是否合理
(5) 天然气的输送压力
13. 油气分离的方式?
(1) 一次分离
(2) 连续分离
(3) 多级分离
14. 多级分离与一次分离有哪些优势?
(1) 多级分离所得的储罐原油收率高
(2) 多级分离所得的原油密度小
(3) 原油组成合理,蒸汽压低,蒸发损耗少,效果好
(4) 多级分离所得天然气数量少,重组分在气体中的比例少
(5) 多级分离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减少输气成本,并且降低气体的净化费用
15. 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
(1) 石油组成
(2) 分离级数
(3) 分离压力 (4) 分离温度
16. 油气分离设备的分类?
(1) 卧式分离器
(2) 立式分离器
(3) 球形分离器
17. 油气分离设备的基本结构?
(1) 入口分流器
(2) 分离部分
(3) 除雾部分
(4) 液面控制机构
(5) 压力控制机构
18. 油气分离设备各结构的原理及作用?
入口分流器:
减小流体动量,有效地进行气液初步分离;尽量使分出的气液在各自的流道内分布均匀;防止分出液体的破碎和液体的再携带。
集液部分:
使原油中携带的气泡上浮至液面并进入气相;
使原油在分离器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使其充分接触,接近气液平衡状态;
集液部分也提供缓冲容积,起到缓冲作用,用来均衡进出分离器原油流量的波动。
重力沉降部分: 气体通过重力沉降部分,被气流携带的油滴在此部分靠重力降至气液界面,未沉降至液面的粒径更小的油滴随气体流经捕雾器除去。
除雾部分:
利用碰撞、离心、聚结等原理,除去经主分离器后气体中仍然携带的直径在10~100μm之间的液滴。 第三章:原油脱水
19. 原油脱水的目的?
(1) 满足商品原油水含量、盐含量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2) 降低原油密度
(3) 降低燃料费用
(4) 降低原油粘度和动力费用
(5) 减少管线和设备的结垢和腐蚀
(6) 保证炼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20. 水在原油中存在的形式?
(1)游离水:短时间内能靠重力沉降方法脱除的水称为游离水。常在沉降罐和三相分离器中脱除。
(2)乳化水:靠沉降法很难脱除的水称为乳化水。它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类型有关。
21. 什么是乳状液?
乳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互溶或微量互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这种分散物系称为乳状液。乳状液都有一定的稳定性。
22. 形成乳状液的条件?
(1) 要有强烈的搅动,使一种液体破碎成微小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
(2) 系统中必须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或微量互溶)的液体; (3) 要有乳化剂存在,使微小液滴能稳定地存在于另一种液体中。
23. 温度和分散度增加对粘度有什么影响?
(1) 分散度增加,粘度增加。
(2) 温度上升,粘度下降。
24. 什么是原油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乳状液不被破坏,抗油水分层的能力。
(1) 分散度和原油粘度
(2) 乳化剂的类型
(3) 内相颗粒表面带电
(4) 温度
(5) 水的PH值
(6) 时间
25. 常用原油脱水的方法?
(1)注入化学破乳剂脱水;
(2)重力沉降脱水;
(3)加热法脱水;
(4)利用机械法脱水;
(5)电脱水。
26. 解释破乳、絮凝、聚结、水洗、沉降?
(1) 破乳:乳状液的破坏即破乳。
(2) 絮凝: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的长链分子具有多个活性集团,附着在水滴上使乳化水滴聚集在一起,但界面膜连续没有破裂,水滴没有合并成大水滴。
(3) 聚结:小粒径水滴合并成大粒径水滴,并在规定时间内沉降至容器底部水层的过程——聚结
(4) 水洗:油水混合物进入乳状液处理器的底部水层,使乳状液向上通过水层,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原油中的游离水、粒径较大的水滴、盐类和亲水固体杂质等并入水层的过程,称为水洗。
(5) 沉降:。
27.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及选用要求?
(1)降低乳化水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
(2)消除水滴间的静电斥力,使水滴絮凝;
(3)有聚结作用;
(4)能润湿固体,防止固体粉末乳化剂构成的界面膜阻碍水滴聚结。
要求:
(1)较强的表面活性;
(2)良好的润湿能力;
(3)很高的絮凝和聚结能力;
(4)破乳温度低、用量少、成本低,对金属管道和设备腐蚀性弱、结垢差,对人体无毒无害,不易燃、易爆,通用性强。
28. 水滴在电场中的聚结方式?
电泳聚结、偶极聚结、振荡聚结 29. 电脱水的适用条件?
(1)电法脱水只适宜于油包水型乳状液。
原油的导电率很小,乳状液通过极间空间时,电极间电流很小,能建立起脱水所需的电场强度。
水包油型乳状液通过极间空间时,由于带有酸碱盐等离子的水是良导体,导致极间电压下降,电流猛增,产生电击穿现象。
(2)一般进入电脱水器的原油含水率低于30%。
含水率较高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电法脱水也易产生电击穿现象。
(3)脱水器的压力应高于原油饱和蒸气压1.5kg/cm2,以避免气体析出,影响脱水器的正常工作。
第四章原油稳定
30. 什么是原油稳定?
是指使通过一系列工艺技术,把原油中的挥发性轻烃比较完全地分离出来,以降低原油蒸汽压,使原油在常温常压下储存时,能保持稳定,从而降低原油蒸发损耗的过程。
31. 原油稳定的目的?
降低原油蒸气压,满足原油储存、管输、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安全和环保规定。
稳定过程中从原油内分出C2和C3的同时也分出H2S,使原油内H2S含量降低。
从原油稳定中追求最大利润。储罐原油体积最多、密度最小是原油稳定的经济目的。
32. 原油蒸汽压与组成及温度的关系?
温度:温度降低蒸气压减小。低温输送与储存
组成:含挥发性强、蒸气压高的组分(C1~C4)愈多,蒸气压愈高。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出轻组分。
33. 原油稳定方法?
闪蒸法和分馏法。
34. 负压稳定塔的关键参数?
关键参数是操作压力、温度和汽化率。
35. 什么是分馏稳定?
按照轻重组分挥发度不同这一特点,利用精馏原理对净化原油进行稳定处理的过程称分馏稳定。
36. 根据塔的结构和回流方式不同分馏法又可分为?
提馏稳定法、精馏稳定法和全塔分馏稳定法。
37. 结合流程图分析全塔分馏稳定法的工作过程?
38. 稳定塔的类型?
板式塔和填料塔。
39. 根据塔板的类型板式塔有几种?
浮阀塔
筛板塔
泡罩塔
40. 对塔的进料装置的设计的目的。
一是注意降低进料流速,使原油均匀地喷洒下来,以提高原油的分散度,利于脱气;二是设法加大进料空间,使进料液有一定的喷洒高度
41. 浮阀塔设计注意的问题?
(1) 适当加大塔板间距,以适应较大的操作弹性及起泡程度不同的原油,对减少雾沫夹带量也有利;
(2) 浮阀的类型选用和布置遵循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的原则;
(3) 原油中含水较多时,可设置相应的排水阀排水。
42. 闪蒸分离工艺对压缩机要求?
(1) 闪蒸气是一种湿气,必须能适应气体带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