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马嵬其二知识点
原文欣赏《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
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简介: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
唐着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背景: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字词:
①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②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③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⑤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⑦四十八年。
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⑧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
侯。
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练习题:
1.在安史之乱已过80年后,作者又写《马嵬(其二)》一诗,其用意何在?
2.《马嵬(其二)》一诗突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3.《马嵬(其二)》一诗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
1.答案:唐诗写马嵬兵变很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归罪于杨贵妃,责其媚上误国。
《马嵬(其二)》是借咏史来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虽然贵为天子,竟然不能像平常百姓那样保住妻子,其中也有感叹命运无常的意思。
2.答案:诗中反复运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主题:他生与此生对比,虎旅鸣宵与鸡人报晓对比,六军同驻和七夕笑牵牛对比,天子和卢家对比,这些对比使讽刺的锋芒毕露,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答案:这首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此外,五、六两句也是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解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以上就是我们给同学们整理的马嵬其二知识点啦!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原创专栏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