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养老保险论文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阶段(1995年后)
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实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了保险
费用社会统筹、扩大保险范围,为了能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
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国务院下发19956号《深化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先后又下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等。
至此养老保险
制度进入较为完善的阶段,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水准,社会统筹,企业
补充养老保险等较为完整。
二、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因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全,持续探索、调整、完善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因为政策的衔接而产生一些问题。
下面作者谈谈在职工办理退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工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管理岗55岁,生产岗50岁。
职工在办理退休前因工负伤,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同
时要实行工伤认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实行劳动水平鉴定。
这样
不能按时办理退休,至少会顺延退休时间,因为工资待遇不变,养老
保险就在继续缴纳,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只能按法定退休年龄结止,
顺延后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可记入个人账户,但缴费时间不计作实际
缴费年限,这样就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作者认为既然职工已实际缴费,并能计入个人账户,就应该算作实际缴费年限。
2.长期合同制工人在办理退休时。
1986年10月实行招用长期合同制
工人,需签订劳动合同,职工本人需缴纳标准工资的3%养老保险金。
现行办理退休时,长期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实际缴费
年限,未缴纳养老保险不计作工作年限。
可当时是在国营企业中推广
实施,一些大型的企业执行得较早、较好,加之缺乏指导、监督,在
执行时间、范围上也参差不齐,所以有些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时间较晚,使得职工参加工作时间与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时间不符,而未缴费时间
不予计算为连续工作年限。
如果按后来的政策补缴养老保险,也是不妥。
当时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缴纳为本人标准工资的3%,如长期合同制
工人低于本企业同等职工待遇的,企业给予职工本人工资15%的补偿,如果职工当时正常缴纳,也不会有负担,甚至还有结余。
而现在补缴
就不一样了,会给职工增添一大笔开销。
由企业的执行,政策的衔接、不完善等产生的问题,全部让职工买单,不合理。
如果职工已缴纳养
老保险金并记入个人账户的,记作实际缴费年限,已工作未缴纳养老
保险金的可否和原固定工一样,实际缴费年限从1995年计算,1995年前未缴费的记作视同缴费年限。
3.1992年—1994年的工龄计算。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养老保险政
策也逐步完善,但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的企业从1992年开
始建立账户,缴纳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
在办理退休的具体工作中,1992年—1994年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合并1995年计入个人账户,1992年—1994年计作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从1995年计算。
可还有一些职工1992年—1994未缴纳养老保险,却要因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扣除本人的视同缴费年限。
这明显是执行政策口径不同,缴纳
养老保险费用的不计作实际缴费年限,计作视同缴费年限,而未缴纳
的不计作视同缴费,是要扣除工作年限。
作者认为应该保持口径一致,1992年—1994年都计作视同缴费年限。
以上意见妥否,希望引起相关
部门与广大养老保险工作者的讨论,从而进一步找到更加合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