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提要一、期末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一>出题的指导思想、原则及题目类型出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题的原则是:不超过教学大纲的内容,难度适中但覆盖面较广,基本知识占80─90%,稍难或灵活的题目占10─20%。

凡自学的章节不考。

<二>答题要求选择题:要求选择无误,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

计算分析题:要求完整地写出计算步骤(包括计算公式)、用计算器计算出正确结果,并能对所得结果作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二、期末复习范围和重点绪言<一>重点复习的名词: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

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

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总体(population):表示大同小异的对象(某个测量值)全体。

样本(sample):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变异(variation):同一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差异。

抽样误差: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控制了随机测量误差之后,样本数值仍和总体指标的数值有差异,这种误差称之。

概率: 某事件出现机会大小的量。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1、根据计量、计数、等级资料的概念正确识别统计资料的类型。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2、统计工作的步骤及搜集资料的来源和要求。

1.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

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分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3、抽样研究的原因及目的,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

<三>一般复习的名词:同质:一些个体处于同一总体么就是指他们大同小异,具有同质性。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

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随机化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样本含量:<四>一般复习的问题:1、卫生统计学的内容及学习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2、统计工作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和关系。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一>重点复习的名词:频数分布表:当变量值个数较多时,对各变量值出现的频率列表即为频率分布表(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中位数(median ,M):将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排序后,位次居中的那个数。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1、对频数分布特征的描述。

频数分布分为集中趋势(central tendency)和离散趋势(tendency of dispersion)。

常用描述定量变量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包括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算数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资料;几何均数适用于可经对数转换为对称分布的资料;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资料,常用于描述偏峰分布的资料。

常用的描述定量变量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包括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极差只利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信息,易受样本含量的影响,很不稳定;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资料;方差和标准差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资料;变异系数常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实际应用中,常将算数均数和标准差结合对正态分布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常将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对偏峰分布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2、平均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意义及应用条件,算术均数的计算。

3、变异指标:全距、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意义及应用条件,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

4、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及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正态分布的特征: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频数分布由μ、σ完全决定。

(1) μ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

正态分布以x = μ为对称轴,左右完全对称。

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同,均等于μ。

(2) 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σ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

σ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σ越大,曲线越扁平,反之,σ越小,曲线越瘦高。

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如果用其标准差作为衡量单位,则以均数为中心,正负1个标准差内,即(μ-σ,μ+σ)区间内,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正负2个标准差内,即(μ-2σ,μ+2σ)区间内,面积为%;正负3个标准差,即(μ-3σ,μ+3σ)区间内,面积为%。

这是由正态分布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一般复习的问题:1、除<二>4外,正态分布的其余特点。

2、u变换的形式和作用。

3、查阅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表的方法。

均数的抽样误差及标准误<一>重点复习的名词:均数的抽样误差:抽样造成的这种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标准误:用于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也叫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样本均数之间的离散程度。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用统计量 X 和Sx确定一个有概率意义的区间,以该区间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包含总体均数。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1、标准误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标准误:用于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也叫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样本均数之间的离散程度。

⏹ 标准误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增加样本含量n 来减小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从而降低抽样误差。

对于任意分布,在样本含量足够大时,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且样本均数的均数等于原分布的均数,均数的标准误由公式 ⏹ 计算。

2、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样本均数标准误的大小与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含量n 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n 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3、 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意义和计算。

根据总体标准差 是否已知及样本含量n 的大小,总体均数置信区间的计算有t 分布和Z 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两种方法。

1. t 分布方法 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正态总体N (, 2)的样本均数的t 变换结果服从 t 分布,若“砍去”t 分布双侧尾部面积 = = 5%,故有95%的t 值满足不等式:2, < < 2, 2, < < + 2, :( 2, , + 2, )总体均数 的(1- ) 可信区间置信区间的一般计算式为 t /2, 均数的单侧置信区间为 > t /2, 或 < + t /2,2正态分布近似方法 (1)当总体标准差 已知时,总体均数的双侧置信区间为Z /2(2)当 未知但n 足够大时(n 50),t 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可用z /2代替公式(5-9)中的t /2, ,则总体均数的双侧置信区间为 Z /2同理, 与(5-8)和(5-9)式相对应, 单侧置信区间则为 z 或 z + z 或 + z Xs =X s X X s X X X s X s X Xs X X s X X s X X σX X s X X X X X σX σXs X s1、抽样误差的规律。

2、提高对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精度的办法。

均数的假设检验<一>重点复习的名词:检验假设H0:零假设(null hypothesis),又称原假设。

检验水准α:根据问题的背景,规定一个“小”的概率α,若P值小于α,就认为“P值较小”,若P值不小于α,就认为“P值较大”。

通常取α=或以保证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不超过或。

这个α称为检验水准。

假设检验中的P值:在零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出现统计量目前值及更不利于零假设数值的概率。

可比性: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称为第I 类错误(type I error ),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 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a 表示;假阴性错误称为第II 类错误(type II error),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误称为II 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b 表示。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1、t值;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基本思想:把握“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原理。

步骤:①建立假设、选用单侧或双侧检验、确定检验水准;②选用适当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③确定P 值并作出推断结论。

3、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4、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5、配对设计三种形式的特点及t检验的H。

、H1。

配对设计三种形式的特点:1)异体配对:两个受试对象。

2)自身配对:同一受试对象的两个部位分别接受两种处理。

3)统一受试对象接受某种处理之前和之后的数据,也可以视为自身配对。

6、假设检验时需注意的问题。

(重点是可比性和犯第Ⅰ类及第Ⅱ类错误的含义与概率) 可比性:I 类错误: H0为真(实际无差别),假设检验结果拒绝H,接受H1(推论有差别)所犯的错误称为I 类错误(type I error),I 类错误的概率记作a 。

II 类错误: H1为真(实际有差别),假设检验结果拒绝H 1 ,接受H(推论无差别)所犯的错误称为II 类错误(type II error),II 类错误的概率记作β。

1- β称为检验效能,过去称把握度(power of test ),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a水准能发现该差别的能力。

<三>一般复习的名词:自由度、假设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