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C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第五章 C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Vi
VDD n+ Vo
Vi
GND n+ N -阱 n+ N -阱 p+ n+ n+
p+
RW
p+
p+
RS
韩 良 26
P-Sub
2015/8/4
5.3.3 内部电路的抗闩锁设计 (1)内部一般电路工作电压低,工作电流小,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充分且均匀地布置P型 衬底电源的欧姆接触孔和N型衬底地的欧姆 接触孔,用金属线直接连接到电源或地。 (2) 工作电流较大的器件(单元)或状态同 步转换集中的模块,一般采用保护环(N+ 环或P+环)的结构。
44
2015/8/4
5.4.3电阻-二极管保护电路 1. 基本原理(续) + R 2为N 电阻,起延迟、 VDD 缓冲作用,防止外来高 Dp1 电压直接作用于MOS管 MP pad R1 R2 的栅极。阻值一般在几 十 左右。 MN Dn1 Dn2是R2形成的寄生二极 Dn2 管,起到进一步的保护 VSS 作用。
5.2.3 优化设计 4. 复用单元的设计 将常用结构的 组合图形(包括电 路单元)按设计规 则要求设计为可复 用的单元,供设计 过程中调用, 减少设计错 误,并便于 修改。
2015/8/4 韩 良
Active Contact
Poly Contact
Via1
PAD
22
§5-3 CMOS电路的抗闩锁设计
2015/8/4 韩 良 17
5.2.2 布线 2. 布线示例
2015/8/4
韩 良
18
5.2.3 优化设计 1. 源漏区面积优化
相邻同型MOS 管源漏区相连接时 采用有源区直接连 接可以减小源漏区 面积,减小寄生电 容和漏电,也减小 了芯片面积。
2015/8/4 韩 良 19
1
2
5.2.3 优化设计 2. 器件排序优化 通过排序优化可以提高速度,减小漏电。
2015/8/4
韩 良
31
5.3.4 芯片外围电路的抗闩锁设计 双环结构示意图
地 P
电 源 N P P N阱
韩 良
电 源 N
地 P
电 源 地 N
32
地 N N P衬底 P
电 源 N
P
2015/8/4
5.3.4 芯片外围电路的抗闩锁设计 输出驱动单元局部版图示例
2015/8/4
韩 良
33
§5-4 MOS电路的抗静电设计
2015/8/4
韩 良
34
思考题
1. MOS电路为什么要有抗静电设计?
2. 对静电保护电路有何要求?
3. 静电保护电路由那些形式?保护原 理是什么?
2015/8/4
韩 良
35
5.4.1 MOS电路抗静电设计的必要性
VDD
在测试、封装和使用过程中 MP pad 来自人体或设备的静电可达几 MN 千伏以上,而 MOS器件的栅氧 VSS 化层很薄,面积很小,绝缘性 能又很好,因此静电电荷形成 VDD 很高的电压足以使栅氧化层击 MP pad 穿,使器件失效。因此,采用 MN 抗静电保护设计措施是MOS电 路得以应用发展的必要前提。 VSS
MOS管的源漏区具 有可互换性。
2015/8/4 韩 良 11
§5-2 版图的布局布线
2015/8/4
韩 良
12
思考题
1. 布局布线的策略是什么? 2. 复用单元设计有什么好处?
2015/8/4
韩 良
13
5.2.1 布局 1.布局的基本原则 芯片的布局设计是要解决电路图或逻辑 图中的每个元件、功能单元在版图中的位置 摆布、压焊点分布、电源线和地线以及主要 信号线的走向等。 首先确定电路中主要单元(元件)的位 置,再以主要单元为中心安置次主要单元和 次要单元。 相关单元(包括压点)要尽量靠近,以 主要单元为主调整单元(器件)的形状和位 置,方便布线,缩短布线。
(1)根据已确定的W/L 和L的值来确定W的值。
(2)对于长沟器件,应根据工艺水平先考虑确 定沟道宽度W,然后再根据已确定W/L的值 来确定L的值。 L W
2015/8/4
韩 良
10
5.1.4 MOS管源漏区尺寸的确定
一般是根据MOS管的沟道宽度W和相 关的设计规则来确定源漏区最小尺寸。源 漏区尺寸越小,寄生电容以及漏电就越小。 对于W/L较大的器件一般采用叉指状 图形。
2015/8/4
韩 良
37
5.4.1 ESD模式分类 1. 人体放电模式 人体放电模式(HBM)的ESD是指因人体 在地上走动磨擦或其它因素在人体上已累积 了静电,当此人去碰触到IC时,人体上的静 电便会经由IC的脚(pin)而进入IC内,再经由
IC放电到地去。
2015/8/4
韩 良
38
5.4.1 ESD模式分类 2. 机器放电模式 机器放电模式的ESD是指机器(例如机械 手臂)本身累积了静电,当此机器去碰触到IC 时,该静电便经由IC的pin放电。
第五章 MOS电路版图设计
2015/8/4
韩 良
1
§5-1 MOS管图形尺寸的设计
2015/8/4
韩 良
2
思考题
1. MOS管沟道的宽长比(W/L)如何确定?
2. MOS管沟道的宽度(W)和长度(L)如何确 定? 3. MOS管源漏区尺寸如何确定?
2015/8/4
韩 良
3
5.1.1 MOS管宽长比(W/L)的确定 VDD 1. NMOS逻辑门电路 (1)NMOS逻辑门电路是有比电路, ML 根据VOL的要求,确定最小R 。 Vi Vo 2 MI (VDD VTL ) VOL E/E 饱和负载 2R(VOHVTI) 2 VTD (W/L) K I I V DD V其中: OL = = E/D 2RR (VOH L VTE)(W/L)L K MD (2) 根据负载CL情况和速度要求(tr Vo 和tf) 确定负载管和等效输入管的 ME Vi 最小W/L 。
2015/8/4 韩 良 40
5.4.1 ESD模式分类 4. 电场感应模式 电场感应模式(FIM)的静电放电发生是因 电场感应而起的。当IC因输送带或其它因素 而经过一电场时,其相对极性的电荷可能会 自一些IC脚而排放掉,在IC通过电
场之后,IC本身便累积了静电荷,此静电荷
会以类似CDM的模式放电出来。
OUT OUT D A B C
A
D
B
C
OUT
OUT
GND
2015/8/4 韩 良 20
GND
5.2.3 优化设计 3. 宽沟器件的优化设计 (1)宽沟器件可以由 多个器件合成,方便 布局布线,减小栅极 电阻。 (2)宽沟器件源漏区 开孔要充分,提高沟 道特性的一致性(尤 其是模拟电路)。
2015/8/4 韩 良 21
2015/8/4 韩 良 4
5.1.1 MOS管宽长比(W/L)的确定 1. NMOS逻辑门电路(续) (3) 根据静态功耗的要求 来确定负载管最大的W/L 。
(4) 根据上述结果最终 确定负载管和等效输 入管的W/L 。 (5) 根据输入结构和 等效输入管的W/L确 A 定每个输入管的W/L 。
2015/8/4 韩 良 7
VDD MP Vi
VDD
Vo MN
A B F
5.1.1 MOS管宽长比(W/L)的确定 3. 传输门电路 (1)MOS的W/L直接影响传输门的导通电阻,
因而影响传输速度。因此,根据传输速
度的要求(考虑负载情况和前级驱动情
况)来确定MOS管的W/L.
(2) 对于CMOS传输门,一般应当考虑NMOS 管和PMOS管特性的对称性。
2015/8/4 韩 良 5
VDD ML Vi MI Vo
VDD
V DD F
B C
MD ME Vo
Vi
5.1.1 MOS管宽长比(W/L)的确定 2. CMOS逻辑门电路 (1) 根据抗干扰能力(噪声容限、 输入转折电压V*)确定0范围。 V* =
VDD+ VTP +VTN o 1 + o VDD VO Vi
2015/8/4
韩 良
23
思考题
1. 什么是闩锁效应?它有什么危害? 2. 如何消除闩锁效应?
2015/8/4
韩 良
24
5.3.1 CMOS电路中的闩锁效应 触发的必要条件: 1.两个发射结均正偏 2.βnpn*βpnp> 1 3.IPower>IH
Vi VDD n+ p+ RW p+ Vo n+ RS GND
5.2.2 布线 1. 布线基本原则
最常用的布线层有金属、多晶硅和扩 散区,其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有所不同。 电源线、地线选择金属层布线,线宽要 考虑电流容量(一般1mA/m)。 长信号线一般选择金属层布线,应尽量 避免长距离平行走线。 多晶硅布线和扩散区布线不能交叉而 且要短。必须用多晶硅走长线时,应同时 用金属线在一定长度内进行短接。
VDD MP Vo MN
(2) 根据负载CL情况和速度 要求(tr和tf) 确定等效的 PMOS管和NMOS管的最小 W/L 。
2015/8/4 韩 良 6
o增大 Vi
0
V*
VDD
5.1.1 MOS管宽长比(W/L)的确定 2. CMOS逻辑门电路(续)
(3) 根据上述结果最终确定等效的 PMOS管和NMOS管的最小W/L。 (4) 根据电路结构和等 效的W/L确定每个管 的W/L 。 无比电路VOL与o无关 nor2
2015/8/4 韩 良 36
5.4.1 ESD模式分类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放电的 4类模式: 1. 人体放电模式(Human-Boday Model, HBM) 2. 机器放电模式(MachineModel, MM) 3. 组件充电模式(Charged-Device Model, CDM) 4. 电场感应模式(Field-Induced Model, F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