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

浅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及其在诗词中的表现
摘要: 在《红楼梦》一书中, 诗词在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用这种艺术手段塑造出的最典型的艺术形象。

本文主要探讨她既多愁善感、自卑自怜又叛逆不屈、孤标傲世、钟灵毓秀、坦率纯真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红楼梦;林黛玉; 性格; 诗词
《红楼梦》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杰作。

书中的诗词佳句可谓层出不穷, 美不胜收。

这些诗词作品单从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一面来说, 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用这种艺术手段塑造出的最典型的艺术形象。

书中寄名林黛玉所作的诗词作品共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感伤身世类,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 第二类为题咏类,如《咏白海棠》、《柳絮词》、《菊花诗》《螃蟹咏》、《五美图》等; 第三类为一些杂咏,如题帕诗、灯谜诗等。

这些诗词作品大多都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气质、精神内涵的塑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面将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及其在诗词中的表现。

一:多愁善感,自卑自怜
林黛玉是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
生女, 自小娇生惯养使她具有优越感, 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


她的生活境遇并不乐观, 因父母相继早逝, 她一无所有, 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

但在贾府, 林黛玉的处境说到底只不过是因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 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黛玉往往“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泪眼,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自叹的。

先时还有人解劝,或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话宽慰解劝。

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多愁善感、自卑自怜这一性格。

其中《葬花吟》是她多愁善感、自卑自怜这一性格的集中体现。

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另外还有《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中的“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 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 可以体会到她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悲痛和哀愁。

二:叛逆不屈,孤标傲世
通过林黛玉的诗词作品, 我们还可以看出她叛逆不屈、孤标傲世这一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生活境遇是她最隐痛的心结,随着年龄的增长, 她对此认识越来越清。

但强烈的自尊心又使她甘心这种命运。

为了改变命运, 她竭力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爱情, 她内心深藏着坚
强与叛逆。

她虽寄居人下, 但为人处世光明坦诚,不亢不卑。

用一首
首充满着血和泪的诗作, 来表现她对理想爱情至不渝的追求和对封
建礼教冷酷无情的抗议。

她在《春灯谜》一诗中写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两无缘”仿佛在说与宝玉的恋爱是要落空的。

“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又进一步说明她素日的心情。

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 即便是在自己追求的爱情没有把握、心灵倍受煎熬的情况下, 她也决不听任摆布, 而是要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珍惜时光, 勇敢地
斗争下去。

在她的另一首灯谜诗中也明显地表现出这种斗争精神。

诗中写道“马录马耳何劳缚紫绳? 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 螯背三山独立名。

”这里“驰城逐堑”的千里马气势凶猛, 不受紫绳的束缚, 更是生动地展现出黛玉的奔放气概和叛逆思想。

林黛玉思想意识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
与背叛。

表现她这种思想意识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五美吟》最为突出。

咏西施, 说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 不及东施因丑而自在。

咏虞姬, 说当叛徒被杀不如守义自刎。

咏明妃, 说悲剧由于皇帝所托非人。

咏绿珠, 认为绿珠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

咏红拂, 赞扬红拂与人私奔是正义的壮举。

这些完全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和社会舆论背道而驰的。

封建社会一贯是提倡并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而黛玉认为绿珠大可不必“效死于君前”, 这种“落花犹是坠楼人”的从一而终是不值得的, 大胆地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思想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嘲弄。

孤标傲世的性格在她的《菊花诗》、《葬花吟》、《咏白海棠》、《琴曲》等作品中都有所表现,其中三首《菊花诗》是林黛玉自示高标的集中表现。

从“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到“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我们看到了林黛玉“孤标傲世”,更认识到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

林黛玉心胸高洁,从她的《葬花吟》中可见一斑。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是她至死不渝的宣言书。

在《咏白海棠》中, 通过“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等诗句, 在赞美海棠的同时, 也表现出她自己一尘不染的高洁品格。

在《琴曲》里,她用“素心如何天上月”, 表明在恶劣的环境里自己纯净的素心始终如皓月当空, 皎皎明亮
三:钟灵毓秀、坦率纯真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书中曹雪芹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

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是这样描写黛玉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对黛玉的正面描写,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

林黛玉的纯真坦率表现为讨厌虚伪的社会与世故,用诗人的浪漫来对待生活。

她常用犀利的语言去揭露伪善的现实,愤世嫉俗,从来不给人留情面。

其实她也是真诚而单纯的,她不过是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生气就生气,并不怕得罪任何人。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

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在对待薛宝钗的态度上,更多的是真诚。

对待情敌,本应无嫌犹猜。

但是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她,谁还配得上这样的形容?但正因如此,她是贾府中的异数,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奠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 曹雪芹为林黛玉安排的每一首诗词创作都是精心设计的, 其艺术手法完全与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她所处的
环境融为一体。

她的多愁善感、自卑自怜, 她的叛逆不屈、孤标傲世,她的钟灵毓秀、坦率纯真,她命运的悲惨结局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
图,融入了作者的理想和感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典范。

正因如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