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课件 第二版 高占先主编 (第7章 芳香烃)

有机化学课件 第二版 高占先主编 (第7章 芳香烃)

Hale Waihona Puke H 2O反应历程:
HONO2 + HOSO2OH [H2O+-NO2] + SO 4H - H2O NO2
H
- H+
+ NO2
NO2 π 络合物 σ 络合物
NO2
NO2
H+ +
SO 4H
H2SO 4
硝基苯继续硝化比苯困难
NO2 发烟 HNO3, NO2 浓 H2SO 4 95℃ NO2 NO2 发烟 HNO3,110℃ 发烟 H2SO 4 NO2 极少量 NO2
H H H H
π 电子 =18,
H H
n =4
轮内氢原子间的斥力微弱,环接近于平面, 故有芳香性
7.2 苯的结构及芳香性(7.2.1研究历史自学) 7.2.2 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环中碳原子为 sp2 杂化状态, 三个 sp2 杂化轨道分别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的 sp2 杂化 轨道形成两个 C—C σ键以及与一个氢原子的 s 轨道 形成 C—H σ 键,没有杂化的 p 轨道相互平行且垂直 于 σ 键所在平面,它们侧面互相重叠形成闭合大 π 键 共轭体系。大π键的电子云像两个救生圈分布在分子 平面的上下。
C-CH2CH3 O + HCl 1-苯基-1-丙酮

酰基化反应不发生重排。
• 较难发生再次酰基化反应。
• 可在芳环上引入酰基的试剂除了酰卤外,还可用酸酐。
酰化试剂:酰卤或酸酐
催化剂:无水AlCl3
O O
+ CH3C
Cl
AlCl3
CH3
+
HCl
乙酰氯
CH3 O
甲基苯基酮 苯乙酮 97%
O
+
CH3C CH3C 乙酸酐
苯环上C-H键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
1H-
NMR谱
苯环上氢的化学位移
δ=7.27。推电子基团使
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吸 电子取代基使化学位移向 低场移动。
7.4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上没有典型的 C=C 双键性质,但环上电子 云密度高,易被亲电试剂进攻,引起 C—H 键的 氢被取代,称为亲电取代反应。如卤化、硝化、 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等。 7.4.1 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 1. 亲电取代反应概述
苯分子环状结构及π电子云分布图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的构造式, 苯环中双键可以不停地变动: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共振论认为苯的结构是两个或多个经典结构 的共振杂化体:
苯的氢化热比假想的 1,3,5-环己三烯的低 150 kJ· -1,称作共振能或离域能,体现了苯的稳定性。 mol
热水解脱去磺基。
氯磺化反应:如果使用过量的 ClSO3H 做磺化剂时, 得到的产物为苯磺酰氯,把这个反应称作氯磺化反应。
+2CI-SO3H
SO2CI+ H SO +HCI 2 4
应用:苯磺酰氯非常活泼,通过它可以制备苯磺酰 胺、苯磺酸酯等苯磺酰基衍生物,在制备染料、农药和 医药上很有用途。
(4)烷基化与酰基化反应(付-克)
主要内容



1
2
分类
苯的结构及芳香性
3
4 5 6 7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芳烃侧链上的反应 多 环 芳 烃
7.1 分类:
苯系芳烃
单环芳烃
联苯和联多苯 如:
联苯
芳烃
多环芳烃
多苯代脂肪烃 如:
三苯甲烷
非苯系芳烃

稠环芳烃
如:

环戊二烯负离子
7.1.2 按4n+2规则的n分类 1. 2 π电子体系( n=0)
间二硝基苯88%
烷基苯比苯易硝化
CH3 NO2 CH3
混酸 60℃
CH3 NO2 混酸 NO2
CH3 NO2
混酸
CH3
30℃
混酸
NO2
110℃
NO2
60℃
NO2
2,4,6-三硝基甲苯 (TNT)
(3)磺化与氯磺化反应:
发烟硫酸,室温; 浓硫酸,水浴加热
+ 浓 H2SO 4 80℃
SO3H
+ H2O
K
2K, T HF
K
=
=
2K+
0.1462nm
成环 C 不在同一平面 π 电子 = 8 不能形成环状共轭体系
无 芳 性
成环 C 在同一平面 π 电子 = 10 n = 2 环状闭合共轭体系
有芳 性

7 6 5 4 3 8 1 2
天蓝色片状固体,熔点90° 含10个π 电子,成环C都在同一平面 是闭环共轭体系,有芳性
6 个π 电子 n=1 10 个π 电子 n=2
其他不含苯环,π电子数为4n+2的环状多烯烃,具有芳香性, 我们称它们为非苯系芳烃。
芳香化合物的特点: (1)碳氢比高
(2) 碳碳键长趋于平均化,介于C—C与C=C之间
(3) 难以发生氧化反应 (4) 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第 7 章
无 芳 非环状闭合共轭 性
成环 C 共平面 π 电子 = 6 n=1 环状闭合共轭
有 芳 性
其典型代表物为二茂铁,见第十六章元素有机化合物 P525
(2) 环庚三烯正离子
H H
H H
ф 3C X
+ -
X
-
X-
无芳性
有芳性
3. 10 π电子体系( n=2)
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126° ' 46
m 4n 3 .13 0
沸点
b.p:与偶极矩有关: o- > m- , p蒸馏法分离出邻位异构体
熔点
m.p:与对称性有关: p- > o- , m重结晶法分离出对位异构体
红外光谱(IR 谱)
苯环上的 C—H 键伸缩振动在 3030cm-1 附近,
表现为中等强度吸收;苯环上 C=C 骨架振动在
1575~1625cm-1 与 1475~1525cm-1 处为中等强度。 在 700~900cm-1 区内出现芳环上 C—H 键面外弯曲 振动吸收峰,但环上相邻接氢的数目不同,吸收位 置有差别,如下表所示,可用它区别同分异构体。
时 ,难发生酰基化反应。
(5)氯甲基化反应
在无水 ZnCl2 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氯化氢作
用下,结果苯环上的氢被氯甲基(—CH2Cl)取代,
称为氯甲基化反应。
ZnCI2 1 (CH O) +3 + 2 3 HCI
CH2CI+ H O 2
CHO
[O] H2O H2O H2
CH3
CH2COOH HCN
第7章 芳 香 烃
休克尔规则 (4n+2规则)
单环多烯烃要有芳香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成环原子共平面或接近于平面,平面扭转不大于 0.1nm; (2) 环状闭合共轭体系; (3) 环上π电子数为4n+2 (n= 0、1、2、3……); 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环状化合物,就有芳香性,这就 是休克尔规则。
例如:
+ CH3CH2CH2Cl AlCl3
CH CH3 CH3
+
CH2CH2CH3
异丙苯(65~69%) 正丙苯(35~31% )
+ CH3CH=CH2
AlCl3
CH
CH3 CH3
+ CH3CHCH3
OH
H
+
CH
CH3 CH3
付克酰基化反应:
O + CH3CH2-C-Cl 丙酰氯
AlCl3 0~5℃
AlCl3
O O
CH3 甲基对苯基酮 对甲基苯乙酮
CH3
+ CH3COOH
80%
注意:
产物芳基酮与AlCl3络合使AlCl3失活,故酰卤作酰化
试剂时,AlCl3的用量应略超过酰卤的物质的量 若用酸酐作酰化试剂,由于产物酮、羧酸均能与
AlCl3络合,故AlCl3的用量应略超过酸酐的物质的量 的两倍。 苯环上有强吸电子基(–NO2、-SO3H、-COOH、-COR)等
E
2. 各类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
(1)卤化反应:在卤化铁等路易斯酸作用下,
苯与卤素作用生成卤化苯的反应称作卤代反应或 卤化反应。
+ Br2
注意: Br 为液溴 2
Fe
Δ
Br
+
HBr
催化剂实际上是FeBr3,使Br2异裂成Br+ 过程:
Br2 Br-Br FeBr3 π 络合物
H Br
[FeBr4]-
CH2CI H2O
HCN
CH2OH
HN(CH3)2
CH2N(CH3)2
CH2CN
7.4.2 定位规律
定位基:在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苯环上原有取代
基,不仅影响着苯环的取代反应活性,同时决定着
第二个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即决定取代反应的
位置。原有取代基称做定位基。
1. 取代基的三类(二类)定位基 在一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基于新取代基导入位 置和活性差别,把取代基分为三类(二类) :
在路易斯酸作用下,芳烃与卤代烃、醇、烯 烃等反应生成烷基苯,称为烷基化反应。卤代烃、 醇、烯烃等称为烷基化试剂。 芳烃在路易斯酸催化作用下与酰卤、酸酐等 反应,生成酰基苯,称为酰基化反应。酰卤、酸 酐等称作酰基化试剂。 1)烷基化反应:
反应机理:
此反应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水AlCl3,此外 FeCl3、BF3、 无水HF、SnCl4、ZnCl2、H3PO4、H2SO4等都有催化作用 (2)当引入的烷基为三个碳以上时,引入的烷基会发 生碳链异构现象。 (3)烷基化反应不易停留在一元阶段,通常在反应中 有多烷基苯生成。 (4)苯环上已有–NO2、-SO3H、-COOH、-COR等取代 基时,烷基化反应不在发生。 (5)烷基化试剂也可是烯烃或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