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实施细则一、前言为了落实教育部批准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报告》的精神,保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搞好开放教育的具体教学与管理工作,保证开放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其培养规格是: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

2.具有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除了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力之外,同时能从事多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修业年限凡获得国民教育专科文凭(含以上)的学生都可参加本专业学习,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四、入学与教学管理1.非教育类专业专科毕业的学员,参加小学教育本科阶段的学习,需补修《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师学导论》三门课程,具体的补修要求详见专业教学实施细则。

2.学生可在本专业选修课范围内或公共选修课中自行选修(选修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不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凡学生自行选修的,教学点和分校应按规定上报省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备案,以取得期末考试资格。

3.为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所有课程均进行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是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由分校具体组织实施,成绩上报省校。

统设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部分的管理办法、内容和比例由中央电大另行规定;统服课程和省开课程的详细管理办法与成招的相同。

4.有实验、大作业的课程,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

凡未做实验、大作业或实验、大作业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5.本专业安排一次教学实践,时间为4周,要求结合所学课程或实际工作(随岗实践)进行,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结束,学生要写出书面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分校审核,“及格”及以上者,方能获得相应学分。

6.毕业论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分校依据中央电大教学大纲(要求)和省校相关文件组织实施,形式可多样,学生不能免修。

毕业论文由分校初审,省校终审答辩,中央电大抽查,“及格”及以上者,方能获得相应学分。

毕业论文重点在于学员应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论文题目应切合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和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是一个整体,相互前后衔接。

其所设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限定选修、任意选修和集中实践环节四类。

1.必修课程:英语II(1)(2)、教育心理专题、现代教育原理、比较初等教育、科学与技术、人类与社会、汉语通论、数学思想与方法、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限选课程:哲学引论、艺术学概论、教学设计。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共有三类:(1)教育类;(2)学科类;(3)综合类;要求必须在各类之中选择一门课程的基础上,任意选修其中的其他课程。

4.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毕业论文。

主要课程说明:1.教育心理专题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生身心发展概况、学生学习的心理(包括知识的获得和应用、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教师教学的心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管理等)、学生技能培养和品德形成的心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等。

2.科学与技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课程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STS(科学、技术、社会)思想为指导,介绍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自然、自然科学、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科技进步对自然的影响等问题有一个全面、历史的了解,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其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教师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围绕人类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以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线索为主线,淡化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将天文学、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加以综合,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简况、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现代科技与人类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等。

3.人类与社会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课程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从事小学社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文科综合性课程,其内容覆盖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许多学科,主要包括: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及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婚姻与家庭、国家与政权、阶级与阶层、军队与战争、农业与工业、商业与贸易、宗教与民俗、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当代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等。

4.汉语通论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课程以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着重介绍汉语在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的嬗变和主要特征,以及汉语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员掌握丰富的汉语知识,具备较深厚的语言文化修养,并初步形成理解和关注语言发展的兴趣,从而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语言素养方面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汉语的形成及其特点;汉语语音的特点及其演变概况;汉字的产生、特点及其演变;汉语词汇的特点、演变和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汉语语法的特点、发展概况和研究简史;汉语修辞学的产生、演变和研究范畴;汉语方言的地域划分、特点和演变概况等。

5.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学员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课程与教学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等。

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习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密切结合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体现系统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6.比较初等教育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员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从而把握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寻找其中的发展规律,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提供借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初等教育概述、初等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初等教育制度与基本状况的比较、初等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改革、初等教育教学状况和教学改革。

初等教育道德教育的状况与改革、初等教育管理及改革等,并从各大洲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初等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7.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动向;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加以运用;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小学数学教育情境中的一些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日常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目的;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认识;小学数学学习概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其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机、态度与自信等情感的培养;小学数学的概念、计算、几何、问题解决等教学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等。

8.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探讨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审视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理念,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讨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开展语文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科研等。

本课程的实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和研究有关原理和方法的同时,紧密联系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体现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9.现代教育原理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理论,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的素质和能力,并能应用这些思想和理念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教育概说、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制度、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思想、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态、教师、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