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概念生态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概念生态影响

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
遗产地等。
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
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 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
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
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

项目占地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 原则按其中较高级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改扩建项 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

矿山开采项目导则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 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 工作等级上调一级。

2.2 评价范围
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 区域。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 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 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 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生态现状调查
调查要求: 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 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 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 种等调查资料;
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 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 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 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 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 发生特点等。


自然环境
气象气候、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 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人类活 动的干扰强度方式、自然灾害及其对生态的破 坏、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等。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 生态环境的概念
人 生态环境学 生物圈 生态环境 生态学 传统环境学 水、气、 土壤 物化环境
1.2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环
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 能的系统。
植物 微生物 动物
温度 土壤 光 O2
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法;
现场勘查法;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遥感调查法; 海洋生态调查法;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法。
调查内容:
生态背景调查 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 ,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 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 、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 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 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 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 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合 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生态敏感区
一般区域: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
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T19-2011)
适于于建设项目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 所造成 的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参照使用。
2、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标准
2.3 评价标准
①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 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 标、措施与要求。 ②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 态监测、模拟结果。
③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 底值。
④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 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 ⑤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
CO2
水分 营养物
生命系统
非生命系统
1.3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
关注特殊性问题 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1.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物
3.2 工程分析重点
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 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 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 度。主要内容应包括: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 工程行为;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2.1 评价工作等级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分级判据 特殊生态 敏感区 重要生态 敏感区 一般区域
面积≥20km2或 面积2~20km2 面积≤2km2或长度 或长度50 ~ ≤50km 100km
长度≥100km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三级 三级
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 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
调查评价区内敏感区和人文景点的历史和现状。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结构情况调查,如人口密度、人均资源量、 人口年龄组成、生活水平、科技文化现状水平、 主要生产方式等;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移民问题调查; 自然资源量调查,包括农业、气候、海洋、植被、 矿产、土地资源等的储藏和利用。
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 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 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
影响。
生态敏感区
特殊生态敏感区: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
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 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
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
3、工程分析
3.1 工程分析内容
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 、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 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 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 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 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 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 的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