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评价专题报告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9℃,历年最高为38.8℃,最低为2.3℃。
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
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
枯水年偏枯年占44.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
每年的7-1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别是2008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1.1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1.13来分析。
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
由于近年业务的发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别是2008~2009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
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多处出现坍塌、滑坡现象。
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保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附近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裸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土料场开挖等,会对所在区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植物造成环境影响。
因此,在本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直至整个施工阶段和防护海堤工程的营运期,对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要引起足够重视。
编制生态评价的目的就是预防和控制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建设引起的生态影响,使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减轻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等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为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提供依据。
生态的恢复对防护海堤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具有很重要意义。
二、防护海堤工程项目的工程内容和总体布置(一)工程内容1、海堤工程新建造三级护坡海堤共五段,AC段长71.43米,DE段长79.52米,FG段长86.92米,AD段长7.94米,DF段长28.12米,共长273.93米,建筑面积5275.6㎡。
2、海堤排水工程混凝土管道铺设89.73米,砖地沟、明沟156米,砌筑检查井20座。
(二)工程布置防护海堤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是台阶、挡土墙和护岸排水工程。
1、台阶台阶按原有岸线的坡度开挖至一定深度后,采用块石砌筑。
从台阶入口至沙滩处共分五段,各段长度分别为AC段长71.43米,DE段长79.52米,FG段长86.92米,AD段长7.94米,DF段长28.12米。
每级台阶宽400㎜,高140㎜,台阶两侧采用石制栏杆,高1200㎜。
2、挡土墙根据原地形的特点,本工程采用三级挡土墙结构,第一级挡土墙标高+18.70米,长86.92米;第二级挡土墙标高+12.12米,长79.52米;第三级挡土墙标高+7.22米,长71.43米。
第一级挡土墙开挖至土层标高+10.70米开始砌筑,第二级挡土墙开挖至土层标高+6.12米开始砌筑。
第三级挡土墙为临海挡土墙,先开挖至土层标高+2.00米,抛填500㎜厚块石基床,然后砌筑。
外抛填150㎏以上块石一层,宽5米,高0.4米。
砌筑时,尽可能选用较大和表面较平的毛石砌筑,宽度和厚度不小于200㎜,挡土墙采用M15水泥砂浆砌筑,第一、二级挡土墙外露面用M20泥砂浆勾平缝,第三级勾凸缝。
挡土墙栏杆采用石制栏杆,每段长1850㎜,高1200㎜。
3、护岸排水工程本工程设计为护岸后方场地排水系统,设计雨水量900L/S。
排水管渠采用盖板明沟和暗管结合的方式排除场地雨水,排水沟盖板采用铸铁盖板,排水暗管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管,连接方式为承插口柔性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
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100Kpa。
地面排水沟起点断面尺寸采用400×600㎜,沟底度采用i=0.010。
检查井采用Φ1000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跌水井采用坚槽式混凝土雨水跌水井;管道穿档土墙处,应结合土建专业预留孔洞,管道安装完后用C20混凝土填实,排出口采用八字式浆砌块石排水管道出口。
(三)、拆迁征地及移民情况1、工程占地: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在本加固工程中,永久占地为海堤工程,需占用土地5275.6㎡,该土地已取得徐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徐国用(2008)第669号用地许可证,该土地的用地用途为综合用地。
临时租用地是为工程施工而划定的施工用地,利用项目北面的林地。
2取土及渣场规划本工程需要回填土方15000立方米,由建设方向具有取土能力的取土场购买;填筑土石方填筑5786立方米。
3工区布置拟在项目管理机构,下设1个施工工区,对本项目进行施工和管理。
4主要临时施工区本项目设一个临时施工办公及生活营区。
三、项目区概况3.1自然概况(略)3.2社会经济状况(略)3.3、水生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东面、西面和北面为林地,南面为琼州海峡,项目所在琼州海峡主要以浮流植物、浮游动物和海产为主,无需要特别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1、水生生物现状根据生态环境调查表明,项目所在水域的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海产品为主,具体如下:浮游生物:海安港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以藻类为主,其数量的多少,这与海域的浑浊度及营养物质等分布有关。
海产:海安港近岸海域的海产主要有大黄鱼、鲳鱼、水鲛、石斑、带鱼、鱿鱼、对虾、龙虾、青蟹等多种优质海产水产品,良好的水质环境,种内种间竞争又很弱,因而大量繁衍起来。
2、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悬浮物在水中具有吸附和解吸水中成分的无机化学作用及降低水体透明度等物理作用,对水体将产生影响。
由于悬浮物本身及其吸附物的增加对水环境将产生如下关联性影响过程:悬浮物增加使水混浊,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透光率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了水体的复氧能力使水质变差,水环境变坏影响水生生物的发育和生存,等等。
3、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物,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在悬浮物和浊度较高的情况下,水域透光量减少,透明度下降。
对附近水域的水生生物的影响如下:①、直接防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溶解氧降低,前者关系到各种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溶解氧下降将势必影响到较高营养层次上的其它水生生物,导致生产力的降低。
②、施工引起施工点附近水质浑浊,将使附近水体中的大黄鱼、鲳鱼等鱼类的活动受到限制,如果悬浮物浓度过大,将堵塞动物园的鳃组织,造成其呼吸困难。
③光和透明度还是各类幼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光的不足将导致其发育不良。
④悬浮物会引起水质变化,将会造成水生生物在视觉、呼吸、摄食、发育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和病理变化。
水中悬浮物含量过高,使鱼类的腮腺积聚细沙微粒,严重损害鳃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甚至使鱼类窒息死亡。
不同的鱼类对悬浮物质含量高低的耐受范围有所区别,据有关的实验数据:悬浮物质的含量水平为8万mg/L,鱼类最多只能存活一天;含量水平为6000mg/L,最多能存活一周;若每天做短时间搅拌,使沉淀的淤泥浮起,保持悬浮物质达到2300mg/L,则鱼类能存活3~4周。
通常认为,悬浮物质的含量达到200 mg/L以下及影响期较短时,不会导致鱼类直接死亡。
由于游泳生物的活动能力较强,施工作业对游泳生物的影响更多为驱散效应,对工程水域内游泳生物的总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可见,虽然施工过程中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废水影响分析可知,施工过程中SS对水域水质影响较小,其影响范围仅限于项目施工附近水域内。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对水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小,其在时间尺度上也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影响也将逐步消失。
五、景观环境影响分析景观是构成视觉图案的地貌和土地覆盖物,是人们对诸如自然景物和城市建筑物等环境因素审美的综合反映。
依据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本工程区域景观可分为防护海堤、林地和大海等用地。
本工程的建设将使区域的景观发生变化,可改善区域影观环境,为提供休闲的生活环境。
项目拓宽改造完成后于景观上也会有所改善,整体形象将提高到新的层次。
如果本工程在绿化上,能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以及不同需要的生态位植物类型,并在空间上加以优化,则可能弥补由于人工景观的镶嵌作用在景观上出现的斑块。
绿化美化措施是指在生态学及园林美学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种类植物的栽植手段达到环境植被的恢复与景观优化的过程。
对本区域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措施不仅可以优化海安镇的影观,而且通过植物庞大的根系的固土作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所以,对本工程实施绿化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绿化美化工程措施优化景观构成,将景观干扰降低至最低程度,并提升其景观效果。
六、小结本项目所在区域现状以林地为主,区域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如果能加强工程区域的绿化建设,从植被生态功能来说,将可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