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9.北美

世界地理-9.北美

40ºN—60ºN西海岸 地中海气候:
30ºN—40ºN西海岸 亚热带湿润气候:
美国东南部 极地气候:
北冰洋沿岸和格陵兰岛
2、地形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
年降水量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西部山地 海岸山脉紧逼太平洋,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
但是阻挡了太平洋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 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这 两种气候呈南北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3)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 围不广?
1、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强, 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
2、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 夏季风无法深入,分布 范围不广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为什么极地气候
西高东低?
(与俄罗斯相似) 西部受暖流影响, 东侧受寒流影响.
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中国的“大湖效应” :2005年12月4日山东威 海暴风雪。在中国,大湖效应降雪通常被称作冷 流降雪。中国只有在山东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地 区会有大湖效应降雪,并且效应比以上这些地方 都要弱,但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抬升作用会使其 北部沿海降雪加强,甚至引发暴风雪。2005年12 月4日~21日,连续多场暴风雪袭击了山东半岛北 部的威海和烟台,其中威海在几次暴风雪中总降 水量近100毫米,积雪49厘米,导致交通几近瘫痪。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北美 大陆西侧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它们构成了美 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 特点:
• ①以落基山脉为主,几条平行并列的南北 走向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 盆地和高原(极端干旱)。
• ②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由于位于 板块交界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的一部分)。
位于北纬50度左右的温哥华岛是雨林的 世界,全世界就是在温哥华岛至阿拉斯 加之间存在着温带雨林分布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十分典型
温带 雨林
西部冬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凉,降水丰沛
温带雨林平均 年降水量高达 5080毫米, 在1981年的 时候就被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
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 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 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 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 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 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 因此称之为“吃雪者”。 焚风效应
河流泥沙含量高,水呈暗褐色。每年泥沙入海量1.63 亿吨,有“美洲尼罗河”之称。干支流多峡谷,河 床比降大,富水力资源,开发后主要用于灌溉和发 电。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矶山脉,以险峻美丽而 著称。读科罗拉多河位置图及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
1科罗拉多河口的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B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2造成百年来科罗拉多河下游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 A.全球变暖 B.修筑河坝 C.毁林开荒 D.植树造林
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 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
2、范围:
①加拿大 ②美国
③格陵兰岛
读图查找:格陵兰岛、纽芬兰岛、阿拉斯加半岛、拉布拉
多半岛、白令海峡、哈得孙湾、巴芬湾、墨西哥湾
二、自然区域特征
(一)地形:
1、海岸线
西海岸北段、北部海岸、 东海岸比较曲折, 多岛屿、峡湾。西海岸南 段海岸线平直。
龙卷风
从龙卷风产生的次 数来说,美国以平 均每年超过1000起 的数量在世界居于 榜首,紧随其后的 是加拿大,每年大 约100起,美国中西 部龙卷风特别活跃 的地区被称为龙卷 风走廊。
龙卷风的形成:
在春、秋季节,北美大 陆中部平原地区,正是 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空 气相互对流、交汇的时 期,(湿热)空气受热 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 程中,水汽凝结,释放 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 升空气;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持续作用,最终高 速旋转起来。
四、北美的河流、湖泊
科罗拉多河
(一)主要河流:
1.密西西比河: ①北美中部平原区的主要河流是密西西比河,自北向
南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最长的河流( 6200 多千 米),居世界第四位。 ②沿岸地形平坦,支流众多, ③并有运河同五大湖相连,航运便利,是美国重要的 内河航道和灌溉水源。 ④其二级支流田纳西河发源于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 脉,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现在是美 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一、位置和范围 北美洲
北美
一、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 30°N~80°N,
60°W~120°W。
180º
20ºW
40ºN
120ºW 100ºW 80ºW
一、 北美的范围、位置
白令海峡
哈得孙湾
墨西哥湾
1、位置:
(1)纬度位置:
北温带为主, 北部为北寒带 (30°N~80°N, 60°W~120°W。) (2)海陆位置:
山间高原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 候干旱,呈现荒漠的景象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东部高地 西北坡迎面冬季西北风,常造成降雪;
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东部高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季风可 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候亦可越过 高地,进入内陆。
1.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 并解释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 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 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大湖效益
1、“大湖效应”概念: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 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 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 现象。
⑤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
上游以春季融雪和雨水 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 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 水出现次高水位,12月 为枯水期;中游3~8月 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 高水位,12 月为枯水 期。下游1~6 月为洪 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 位,10月为枯水。
尼亚加拉瀑布
2、西部山区和东部沿海的河流:短小流急, 富水能。
二、自然区域特征
(一)地形:
2、地形特征:
二、 北美的地形、地势:
(1)北美地形南北 纵列,分为三个地形 区: 西部高山区、中 部平原区、东部高原 山地区;
(2)地势中间低,东 西两侧高;
(3)冰川地形广布。
3、地形成因: 西部高山区
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
太平洋
大西洋
120oW
60oW
(1)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山脉与盆地、高原相间 成因:
思考:(1)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A、北美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大部分在北温带; B、东、西两侧的山地、高原地形: 尤其是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对天气影响结果: 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气流难以进入 寒潮和飓风影响较大。
大陆内部;中部地区向南北敞口的 地形:有利于夏季墨西哥湾气流
北上,冬季北冰洋气流南下,
• ③这些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 中生代),许 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科罗拉多大 峡谷:
成因:地壳 上升,科罗 拉多河侵蚀 切割而成。
夏威夷群岛是由 火山爆发形成的, 包括8个大岛和 124个小岛,绵 延2450千米。
暖流层——岩浆源地
• (2)中部平原区-平原广阔纵贯,冰川湖泊众多
• 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沿岸。 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叫做中央大平原。平原西部 是地势较低的大平原; 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多为第 四纪冰川活动的产物; 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
大湖效益
2、成因: 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
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 穿越北美洲。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 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 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 气团。现在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寒冷、密度较 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 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大片积云。一 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 向东漂移。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 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 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 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②哥伦比亚河与大古力水电站:
发源于加拿大西南部的落基山脉西坡海拔 820m 的哥伦比亚湖,然后向南奔流,进入美国 西北部的华盛顿州,最后在俄勒冈州的注入太 平洋。哥伦比亚河全长2000 公里, 落差达 808米, 因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又有高山 冰雪融水补给,具有流量丰富、稳定、含沙量 小的水文特征,是美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也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美国 与加加拿大已进行了规模的梯级开发,其中大 古力水电站是美国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 649万千瓦 。
①科罗拉多河与科罗拉多大峡谷:
发源于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由落基 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向西南流,开辟一条2,330 公里,曲折蜿蜒水道,注入加利福尼亚湾。
上游水量较丰富,支流较多;中、下游流经干旱、半 干旱地区,水量渐少,支流不多,近河口处年平均 流量311.5立方米/秒。水位季节变化大,4~5月洪 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30倍。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中部平原地区
中部南北敞开,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 雨; 在冷暖气团的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大, 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芝加哥 受大气环流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 终年多 多偏南风;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湖面开 风,有 阔,对风的阻碍作用小,城市与北面湖 “风城” 泊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多湖陆风; 之称。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多城市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