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


物品清洗要求
正确的清洗的步骤 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均为流动水 多酶清洁剂是清洗需要的保障条件
物品清洗要求
1.有明显污染时加酶清洗。浓度比例:重度污 染1:100;中度污染1:150;轻度污染1:200; 浸泡时间不超过5分钟;4小时更换一次。
2.润滑剂一定要用水溶性石蜡油。浓度比例: 手工清洗1:15;机器清洗1:200;浸泡时间30 秒即可。
清洗时需要的防护装备
帽子 面罩或护目镜 口罩 防水围裙 手套 防水胶鞋
物品检查
目测 物品光洁如新,器械完好且无锈无斑点,关节灵活,剪刀及针头锋利无源自 镜检 保养: 除锈,润滑,器械干燥
(二)物品包装及质量控制
正确的包装方法: 1.盆,盘,碗等器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
改变过去污染器械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的操作程序,污染器械操作程序应先清洗, 后消毒或灭菌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 本原则
先清洗后消毒优点 防止蛋白质凝固,提高清洗质量 使用消毒剂再次污染环境 减少器械化学侵蚀,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节省资金
物品清洗方式
手工,机器,手工和机器结合 清洗可以不灭菌,灭菌不可以不清洗!
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流 程及质量控制
宿迁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臧德华
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性质 和任务
性质: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 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部门,是无菌物品供 应周转的物流中心,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 保障科室。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
有“心脏”和“肝脏”之称
任务:具备对医疗用品回收,清洗,包装, 灭菌,储存,发放的任务。保证灭菌物品的 质量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核心,更是降低 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 重要环节。
要重新处理包内物品并更换包布,进行重新 灭菌 6.观察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7.完善灭菌记录
(六)灭菌物品的存放
1.分类正确 2.按灭菌日期顺序摆放 3.灭菌物品应放入洁净的橱柜内 4.一次性物品拆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间保存 5.灭菌物品应放在离地高20-25CM,离天花
板50CM,离墙5CM处的载物架上
100%,每月至少检查3-5个无菌包。
(八)有关检测问题
6.每周对灭菌器进行生物检测 7.新灭菌器或维修后的灭菌器,必须要做三次
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8.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
供应室环境卫生学检测标准
1. 2类环境(无菌物品存放区) 空气=<200CFU/m3 物表=<5CFU/cm2 2. 3类环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空气=<500CFU/m3 物表=<10CFU/cm2 医务人员手=<10CFU/cm2
否则器皿间应有毛巾或纱布隔开 2.待灭菌物品如能拆卸,则必须拆卸包装 3.包内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包名与内容物。
(二)物品包装及质量控制
5.物品捆扎不宜过紧,不使用别针,绳子等封 包。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其体积不 得超过30CM*30CM*25CM;用预真空和脉 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其体积不得超 过30CM*30CM*50CM;金属包小于7KG, 敷料包小于5KG;用环氧乙烷灭菌,其中体 积不得超过30CM*25CM*25CM
消毒员的培训与考核
消毒灭菌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也较特殊的 工作,要求消毒员持证上岗
消毒员应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慎独的工作能 力,能熟练操作和日常维护灭菌设备
对消毒员的培训是多方面的,包括医学理论, 感染控制,基础护理操作等相关内容
(五)灭菌物品的取出
1.清洁双手 2.戴无菌手套 3.尽量减少接触无菌物品次数 4.最好用双扉灭菌器 5.无菌包掉地,湿包放到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三)物品灭菌的卸载
1.用下排气式灭菌器物品卸载不得超过柜室容 积的80%;用预真空和脉动真空灭菌器不得超 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预真空和脉动预真空 灭菌器的卸载量又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 10%和5%
2.物品装放时不能太紧,以利蒸汽置换空气
(三)物品灭菌的卸载
3.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 放在下层;金属包放下层,敷料包放上层; 金属包应平放,敷料包应垂直放置。
(十一)B-D试验方法
B-D试验包由100%脱脂纯棉布折叠成长约 30CM,宽25CM,高25-28CM左右大小的布包 裹
将专门的B-D试纸,放入包的中间 包的重量为4KG左右或用一次性B-D试验包 将包水平放于灭菌柜的前底层,靠近柜门的
排气孔处。
(十一)B-D试验方法
柜内除测试包外,不得有任何物品 温度,时间分别为:134度,3.5-4分钟; 结果判断:B-D试纸变色均匀一致,说明冷空
(九)质量控制与追溯
可追溯性记录内容有哪些? 必须记录所生产,提供,使用的无菌物
品相关信息,包括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 菌器锅号,灭菌锅次,同锅次多灭菌物品, 数量,灭菌程序,灭菌质量的结果,操作员 签名或代号,使用科室等等 清洗,消毒监测资料的保存期限应>=6个月 灭菌质量的监测资料保留的期限应>=3年
(二)物品包装及质量控制
6.打包程序规范化,标签清除,包外有指示胶 带,高度危险性包内有指示卡;
7,用于干热灭菌时,其包体积不得超过 10CM*10CM*20CM,油剂,粉剂的厚度不 得超过0.635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得超 过1.3CM
包装材料
新棉布应先去浆后才可以使用 包布清洁,无破损,至少两层,不允许缝补,
重复使用的包布应一用一洗; 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必须经国家
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新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应先用生物指示剂验证
灭菌效果后方可使用; 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
的透入。
自备包存在的问题
1.包内物品不干燥,器械容器不清洁有锈迹 2.包内化学指示卡不放或不更换 3.化学指示卡未放在难灭菌的部位 金属器械与敷料混合打包,体积超大超重 包布赃物,破损 7.储槽孔不打开,用铝饭盒盛装物品 8.一次性包装处理重复使用等
消毒供应中心(CSSD)感染控 制保障要素
硬件条件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保证 保证灭菌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严格基础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职业素质提高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根本
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区域 划分
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其中工作区域分 为去污区,检查,保证及灭菌区,无菌物品 存放区,辅助区域占20%:前两区间建议设缓 冲间。
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与 医院感染
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 医疗质量 病床周转率 病人健康与预后以及导致巨大经济支出 医院声誉乃至社会安定
消毒供应中心(CSSD)按其职 能分类
分散式消毒供应中心:指仅承担医院各临床 科室部分需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物品的 处理,部分物品仍由各科室自行清洗,包装 等处理
(四)灭菌操作管理
灭菌——蒸汽灭菌过程失败原因 1.空气排出不彻底 2.蒸汽质量差 3.循环温度不够 4.时间不够 5.不适当的清洗,包装和
(四)灭菌操作管理
冷空气存在的原因 1.物品放置拥挤 2.包裹过大过挤 3.包装材料不透气 4.灭菌性能不良
消毒员的培训与考核
消毒员的角色: 消毒技术员 感染控制员 管理者
(六)灭菌物品的存放
6.下送的无菌物品应封闭存放或加防尘罩 7.无菌间物体表面,空气,地面按时进行清洁
和消毒 8.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非无菌物品不得入
内 9.一般布类包装的物品,灭菌有效期宜为7D
(七)无菌物品的发放
1.发放时严格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数量,有效 期,严禁将过期包发出
2.发放顺序:先近期,后远期 3.发放前统计好无菌包数量,对剩余的包不得
(一)物品回收清洗质量控制
尽量简化清点程序 收送物品时洁,污分开,专用密闭容器,分
类放置 物品应密闭运送 特殊感染性物品需专用标识 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回收物品 车辆应及时清洗消毒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 本原则
清洁程序 清洁“三部曲” 清洗 除锈 润滑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 本原则
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工作 流程
十个程序: 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
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领导 体制
应实行护理部垂直领导下的护士长负责制, 护理部负责人员的调配和质量管理,应定期 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质量监督
感染管理科应定期进行业务指导,主要负责 院内感染的项目监控。
直接放回无菌室,需重新处理 4.无菌物品过期应视为污染包,按清洗流程重
新处理并更换包布。
(八)有关检测问题
1.每一灭菌周期要进行工艺检测 2.预真空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天早上第一锅
必须要做B-D试验 3.根据物品的危险性,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4.包外指示胶带封口粘贴,长度约3道黑线 5.定期进行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必须达到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指医院各临床科室, 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全部集中到该处统 一处理,由经过专业化培训的人员进行专业 化管理,保证灭菌物品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优点
物品处理的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规范化操作, 从而减少扩散污染的机会,利于感染管理和 无菌物品质量控制;减少人员和设备投入, 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果。
(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
(二)操作规程: 1.下收下送岗位操作规程 2.物品清洗岗位操作规程 3.物品灭菌岗位操作规程 4.物品方法岗位操作规程
(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
(三)质量标准: 1.物品清洗质量标准 2.物品包装质量标准 3.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4.灭菌物品装载质量标准 5.无菌物品储存质量标准
(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
(一)制度: 1.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2.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4.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5.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