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精品
10
课标解读
核心归纳
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 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个概念:物质。 1个基本观点:世界的 物质性。 2个证明:世界物质性 的两个证明。
精品
11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规__律__形成和发 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 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__创__造__世__界_的活动。
精品
4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话题导入
“逐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
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
早已成为千古绝唱。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
本质是什么?人们只能听从神灵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
主人?这些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
答,便成为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精品
12
2.物质概念 (1) 含 义 : 物 质 是 不 依 赖 于 人 的 _意__识__ , 并 能 为 人 的 __意__识___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客__观__实__在_。性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 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共__同___本,质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具有可知性。( ×)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
(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
精品
18
1.教材P28探究问题 【提示】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星云收缩演化 而成的。地球在约46亿年前诞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 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上帝创世说是站不 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 观的。
精品
3
●落实策略
通过点拨启示、内化深思、巩固基础知识等环节,利用 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情境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 通过自主设计、实践和改善学习策略,积极地把信息与自己 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并在情景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等,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学以致用。
精品
7
●教学流程设计
精品
8
精品
9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 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 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对应训练”和“探究问题”之 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 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精品
5
方式二:情景导入 漫画《自然的报复》告诉我们:掠夺式的利用资源,会 导致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证明了自然界 的客观物质性。那么,人类社会是否也具有物质性?整个世 界的本质是什么?
精品
6
●教学地位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获得了对唯物主义、唯心主 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等理论知识的初步认知。本课 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巩固等 环节深化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 本质是物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 力。
精品
19
2.教材P29探究问题 【提示】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之所以把水、火、原 子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主要是受到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导致哲学家们 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但是,他们 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在方向上是正确的,这就为唯物主义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 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地__理__环__境__、人口 因素和__生__产__方__式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 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物__质__性_。
精品
15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__构__成__要__素,也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精品
16
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
(6)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精品
17
判断
(1)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处处留下了人的意识的印记,自然界
精品
20
3.教材P30探究问题 【提示】 (1)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 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中,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是 一个重要原因,但劳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课
堂
课
互
时
动
教
探
法
究
分
析
课
外
生
教
活
学
感
方
悟
案
设
当
计
堂
双
基
课
达
前
标
自
主
课
导
后
学
知
能
检
精品
测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 世界是物质的”的要求。
精品
2
●课标解读
本课标要求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通过学习, 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 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 及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从本质 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树立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
精品
13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实 质:客观实在。
精品
14
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__物__质__世__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劳__动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