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2016上海卷高考诗歌鉴赏空白卷+答案20200502

2011-2016上海卷高考诗歌鉴赏空白卷+答案20200502

历年上海卷高考诗歌鉴赏真题(2011-2016)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2011 得分 ;达成度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
【订正】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2012 得分 ;达成度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订正】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2013 得分 ;达成度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4分)
【订正】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2014 得分 ;达成度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
【订正】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2015 得分 ;达成度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阙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清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阙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
【订正】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2016 得分 ;达成度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订正】
参考答案
(四)(8分)2011
14、(1分)古体
15、(3分)A
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2012
14.(1分)津亭
15.(3分)D
A 项用典与写实错了;B项以咏物为题材不对,本诗是咏物诗,而是写景诗,本文是借景抒情;C项颔联没对仗。

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8分)2013
14.(1分)C
15.(3分)B
16.(4分)“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
2014
14、(1分)A
15、(3分)B
本题通过结合对于意象的描述,来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难度等级较低。

“事舟楫”,“事”即以......为事,从事;“乱荷叶”运用了倒装,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即“荷叶乱如小伞翻翻”;“月色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日暮”相对应,暗示时间转换;“泛烟津”一句,一个“泛”字,化无形为有形,仿佛烟雾弥漫在水上,随波荡漾。

本题对内容理解的考查,包含了对文言实词、句式和表现手法的考查。

16、(4分)作品以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

写女子妆面像
花一样表现出她的美丽;写女子回家后又约西邻女子次日一同去看赛神,写出她的乐观积
极、热爱生活的态度。

评分说明: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

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
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
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
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四)(8分)2015
13.(1分)B
14.(3分)B
15.(4分)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
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
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评分说明: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2016
13.D
14.D
15.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颔联通过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思念亲人,自己悲苦之情。

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

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