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复习课教案
平桂高级中学陀君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
年级:高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粤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
学时数:1课时(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流程图正确区分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记住相关语句格式,能编写出简单明了的程序关键代码;
过程与方法:充分认识VB程序中三种基本结构的实用性,体会生活中算法的存在和精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自我探究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2、教学重点:顺序、选择(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区分及其对应的VB 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for循环结构,各类语句关键代码的编写。
三、教学实录
1.复习引入
师:我们之前学过VB的基本结构,通常程序有三种最基本的结构,是哪三种结构?
大部分学生在底下小声回答,师让某生回答,说:顺序模式、分支模式、循环模式。
师:分支模式也可称为?
部分学生:选择模式。
师:非常好,接下来看下这三种结构的流程图,然后分别指出这三个流程图是什么结构。
(出示三种流程图结构)
2.正题
(1)顺序结构P38:
执行第一条语句后,必然从第二条语句继续,顺序执行所有的语句,直到执行完最后一条语句为止。
例1:例1、 a=1
b=2
c=a+b
a=c-a
b=c-a
最后,变量b的值是( 1 )
(2)选择结构(分支结构):P42
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执行成立的分支;否则执行另一分支。
其一般形式为:
If 条件Then
语句序列1
Else
语句序列2
End If
单行形式为:
If 条件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例2、a =10
If a>=10 Then
a=a+1
Else
a=a-1
End If
该程序段运行后,变量a的值是( D )
A. 8
B. 9
C. 10
D. 11
【师读题,学生思考。
请同学回答,让同学们思考a=5结果是多少】
(3)循环结构:P51
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重复执行循环体(循环结构中某语句序列),直到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结构为止。
循环结构的常用形式为:
for 循环变量= 初值to 终值[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注:当“step 步长”项缺省时,表示步长是1
重点讲解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P52)
例4、s=0
for I=1 to 5
s=s+I
next
最后,变量s的值是(15 )
【这个题目是最简单的For结构语句,让学生更好理解】3.课堂巩固练习
1、有以下程序段:
①. I = 3 ②. J = 0
J = 5 For I = l To 5
I=I+J J=J十1
Next
③. j = 0 ④. J = 0
If J>0 Then If J>0 Then
J=J+1 J=J+l
End if Else
J=J-1
End if
以上四个程序段中,属于顺序结构的是,属于分支结构的是,属于循环结构的是。
2.以下程序,运行后 x的值为()
x =2
y= 3
y=y+1
x=x+y-1
A. l
B. 3
C. 5
D. 7
3、以下程序,运行后变量A的值为 ( )
X = 20
If x >= 10 then
A = 5 * x
else
A = 4 * x
end if
print“A的值是";A
最后,变量A的值是()
A、50
B、40
C、100
D、80
4.综合上机实践
编程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
奇数和。
算法描述如右图所示
程序段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sum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If ① Then
Sum =②
End if
Next i
Print "奇数的和:";③
End sub
思考:1、如何编写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和的程序?
2、编写计算1*2*3*4*...*10的值并输出?
【教师讲解每一句代码的意义,让学生思考空格处填什么?上机编写运行,并思考问题一和二,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思路清晰,例子简单易懂,课堂信息反馈及时。
3、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目标明确,任务设计合理。
学生有所收获,基本学生都已理解VB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能辨别对应的VB语句,突出重点。
(2)难点突破不够,程序编写讲解不够深入,很多学生只会根据已有模式套用。
For语句的理解也是懵懵懂懂。
4、忽略了课堂小结,并且在上机之后,应该对同学们编写情况有个总结,指出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