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研究资料,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进行了初步统计,得出全国一门三进士以上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
其中,一门三代以上中进士者全国合计189户,依次为浙江51户,南直隶32户,江西20户,福建16户,山东15户,山西13户,湖广11户,四川11户,北直隶10户,陕西5户,河南3户,广西、广东、云南各1户,贵州无。
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
进士家族有以下几个规律:地域集中,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构成高级官员的主体,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士家族形成的主要原因:重视家庭教育,拥有足够的家族经济实力。
关键词:进士科举家族明代文化唐宋以后,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
明代尤其如此,“今之高官要职,非进士不畀”1,而“进士一旦居要地,遂过数十年之财主;迨至九卿,不可言也”2。
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明代士人纷纷走上了科举这条独木桥,为博取一介功名,不惜皓首穷经。
然而进士录取的名额有限,考生无穷,“从生员考试,到成为进士,只有三千分之一的机会”3!一家能出一个进士,就足以光宗耀祖了。
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大背景下,有些家族却能数人、数代十余人考中进士,甚至数代鼎甲,一门高官,为时人所歆羡,而流芳于史册。
对这些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明代的科举制度、政治格局、地方文化乃至家庭教育等等诸多方面,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于科举家族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吴仁安就长三角地区,深入研究了各家族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存在状况,但涉及的明代进士家族数量有限4。
曹国庆以铅山费氏为切入点,对江西的科举世家崛起过程及其在地方的作用做了探讨5。
总体而言,这类文章和专著尚不多见,应该说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研究领域,值得我们深入展开。
在开展深入研究之前,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的分布及其特点的调查,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
当然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涉及的人物实在太多,资料实在太丰富。
本文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课题之明代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对明代全国进士家族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统计出了其在各地的分布,各家族进士数量、甲第、任官等诸多情况,并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
正如前面讲到的,本课题涉及人物及资料太多,而某些人物的关键资料又缺失,使得本文在统计上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尚待方家指正。
1[明]文徵明:《甫田集》卷十七,《送陆君世明教谕青田叙》。
2[明]郎瑛:《七修类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第210页。
3关文发等:《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63页。
4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01年。
5曹国庆:《明代江西科第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的作用》,《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
一地域分布统计1.所据资料说明:本文是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之明代部分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依据明代各科考试录(包括《登科录》、《会试录》、《进士履历》、《同年序齿录》等)1、明代焦竑编《国朝献徵录》(简称《献徵录》)、清初盛子邺编《类姓登科考》,并以雍乾时期的各省地方志及其它相关史料作为参考。
各朝考试录中的《登科录》、《同年序齿录》、《履历便览》等,记载了每位进士的曾祖、祖、父、兄弟甚至儿子的名字、出身与历官情况,是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
《献征录》中收集了万历中期以前的各种人物传记资料,其中进士近二千四百位,相关墓志、圹志、神道碑铭等1180余份,行状、行实等170余份,传记900余份,为我们研究人物的家世、履历等提供了十分翔实的原始资料。
这里重点提一下《类姓登科考》的情况。
该书为清初盛子邺所编,以韵为目,依姓归类,收集了自洪武四年至崇祯十六年几乎所有的进士,记载其朝榜甲次、籍贯,位至显要者则列举其官爵赠谥。
尤为可贵的是,该书还利用了《登科录》等资料,考证出了相当部分进士之间的血亲关系,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线索。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的考证并不完全,而且其中有些信息还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卷二:“钱喜起浙江仁和县人,若赓子,二甲,三代进士。
”[子226-434页1实际上钱喜起与钱若庚没有任何关系。
喜起一家是三代进士不误,但他是仁和县人,《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三代履历》载其“祖立,嘉靖乙丑进士,广西副使……;父养廉,万历己丑进士,吏部员外……;本生父养度,刑部主事”,则钱立、钱养廉和钱喜起为一家族。
而钱若庚是鄞县人,见同卷:“钱敬忠浙江鄞县人,若赓子,天启壬戌二甲。
”[子226-433页]又:“钱肃乐浙江鄞县人,丁丑二甲,若赓孙。
”[子226-434页]据此,钱若庚、钱敬忠和钱肃乐为一进士。
《类姓登科考》张冠李戴,误将二者混为一谈。
再如卷一:“孙如洵浙江余姚县人,癸丑二甲,燧子。
”[子226-423页]“燧子”误。
据《献徵录》和《登科录》的记载,孙如洵是孙鑨的儿子,孙鑨是孙陞的长子,孙陞是孙燧的季子,则如洵为孙燧之曾孙。
与孙如游为从兄弟,而同页记载:“孙如游浙江余姚县人,三甲,燧曾孙。
”不误。
卷三:“郭鎜山西高平县人,鋆弟,同胞三进士,三甲,庶吉士,南京工部右侍郎。
”[子226-698上]同页载“郭鉴山西高平县人,二甲,鋆弟,兄弟同榜”。
其实三人并非同胞,而是是叔伯兄弟,见《献徵录》所载《郭公鎜墓志》:“郭氏……质知光州,生定,…定七子,以长子鋆贵赠官。
次子城,判安州,生銮及公。
……公与从弟鉴又同年举进士,鉴副使,而公为侍郎。
”[卷五十三,第2250页]此外,该书还存在错简等其他诸多问题,本文在使用时,做了必要的考证。
2.统计数据:我们确定是否同一家族的标准,是看有没有确切的材料证明他们之间的直系亲属关系。
对于有些籍贯相同、姓名相近的进士,尽管很有可能出自同一家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我们未将其采入统计,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有些家族历经迁徙,后代落户于其他府县,则别为一个家族。
怎样的家族才能算作是进士家族呢?目前学界尚无确定的说法,本文也只是采用一个大致的标准。
据我们统计,明代全国一门二进士以上的家族达到1595户,而三进士以上的仅399户,因此本文把一门三进士作为进士家族的标准,这样处理,既便于操作,又不失代表性。
1本文所使用的试录主要来自台湾学生书局版《明代登科录汇编》、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及天一阁藏本。
经我们细致统计与考证,明代全国进士家族共有399户(见文末附表1)。
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 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
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1:表一:各省进士总数与家族总数排名对照表直、省总数/排位家族/排位直、省总数/排位家族/排位南直隶4283/1 78/2 四川1369/9 21/8浙江3704/ 82/1 山西1206/10 19/9江西3023/ 36/4 陕西1002/11 1 8/10 福建2382/4 39/3 广东876/12 4/12 北直隶1771/ 22/7 广西195/13 1/13山东1746/6 29/6 云南120/14 1/1 3 河南1608/ 1 8/10 贵州32/15 0/15湖广1503/8 31/51依据吴宣德全国进士地理分布统计数字制表,见吴宣德:《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明代册。
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是明代的进士大省,四省进士总数超过全国的一半,在进士家族排名上,同样占据着前四的位置,而其比例则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强。
其中南直隶、浙江两省共158户进士家族,占到全国的42%,超过其进士总数在全国的比例(32%)10个百分点。
从各府情况来看,产生10户以上进士家族的府有:南直隶苏州府26户、常州府19户,浙江绍兴府24户、嘉兴府19户,陕西西安府15户,福建福州府10、兴化府11、泉州府12户,江西吉安府11户、南昌府13户,湖广黄州府11户,山东青州府10户。
以上12府总计1 81户,约占全国46%强。
从县的分布情况看,拥有6户以上进士家族的县有浙江余姚10户、山阴6户、会稽6户、秀水6户、平湖6户,南直隶武进10户、吴江6户、华亭6户,福建莆田11户、晋江9户、闽县6户。
其中以福建莆田为最。
以上诸府县都是盛产进士的地区,这充分说明,在进士总量占优势的地区,更容易产生进士家族。
从单个家族中进士人数来看:全国一门10人以上的进士巨族有8户,分别是山东新城王氏,总共14人;北直隶任丘边氏,总共12人;浙江余姚孙氏10(另有武进士2)人,秀水项氏11人,浙江乌程闵氏11人,鄞县陈氏10人;南直隶吴江吴氏11人;四川巴县刘氏10人。
9进士的4户:浙江平湖陆氏,陕西渭南南氏,南直隶武进吴氏、宜兴吴氏。
8人进士的3户:浙江会稽的陶氏,江西安福的伍氏,福建闽县的林氏。
7人进士的5户:浙江慈溪冯氏,四川新都杨氏,湖广麻城刘氏,南直隶金坛周氏、武进陆氏。
6进士的15户:浙江仁和江氏、平湖屠氏、仙居应氏,山东临朐冯氏,南直隶太仓州王氏、兴化李氏、吴江沈氏,福建长乐陈氏、莆田柯氏、莆田方氏、惠安张氏、南安洪氏、晋江史氏,江西安福彭氏、铅山费氏。
在这些进士家族中,有的家族历经数代而不绝,其影响力更为深远,因此我们又对三代以上的进士家族做了一个统计(见文末附表2):一门三代以上者全国合计189户,依次为浙江51户,南直隶32户,江西20户,福建16户,山东15户,山西13户,湖广11户,四川11户,北直隶10户,陕西5户,河南3户,广西、广东、云南各1户,贵州无。
浙江绍兴府15户、嘉兴府13户,南直隶常州府11户、苏州府9户,江西吉安府9户,山西平阳府9户,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区。
以县计,浙江余姚6户、平湖5户,南直隶武进5户,江西安福5户,福建莆田5户,为全国之最。
二明代进士家族的几点规律从以上数据看,明代进士家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地区分布的差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东南一带科举比较发达的地区。
特别是浙江和南直隶两处,由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在科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此也培育出了为数众多、影响巨大的进士家族,余姚孙氏、吴江吴氏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尽管北方也出了诸如新城王氏、任丘边氏这样的大族,但从总体数量还是从其历官情况上看,北方是远远比不上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