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如何防治?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
其发病目前认为与微血管障碍引起神经组织的局部缺血和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神经组织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失衡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①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非常广泛,可见于9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
病变多为对称性,下肢比上肢多见,病人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常有麻木、虫爬、针刺样疼痛等感觉,感觉障碍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夜间疼痛往往加重,病人有时难以入睡。
下肢的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是人体内一组不为人的意志所控制的神经,它分布广泛,影响到人体各个系统。
当病变发生在心血管系统时,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卧位站立时,病人感觉头晕、软弱无力、视物不清,严重时可跌倒,但倒地后立即清醒。
病变发生在泌尿系统时,可发生膀胱麻痹,尿潴留,小便淋漓不尽,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
病变发生在生殖系统,病人可出现阳痿、早泄、逆行性射精,这是糖尿病人不育的原因之一。
病变发生在消化系统时,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病人常有间歇性、无痛性原因不明的腹泻。
还可导致病人排汗障碍。
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病人对低血糖的反应不敏感,有时无心慌、饥饿感、出汗等前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一点反引起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③脊髓神经病变较少见。
④颅神经病变。
病人可出现头痛、眼肌麻痹、复视。
⑤脑部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比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常见。
⑥运动神经病变。
病人腿部突然或逐渐地出现烧灼感,患者出现肌无力,肌萎缩,行走困难。
典型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防治措施:①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控制好血糖,可使神经病变好转。
哪怕病人有疼痛、感觉异常或颅神经病变,只要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半年,这些异常改变也可以得到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因此,控制好血糖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基础治疗。
对于血糖很高的患者,应逐渐地,稳定地使血糖下降。
有人报道当血糖从较高水平很快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时,病人症状加重。
部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位性低血压也可加重。
②对神经病变采用维生素
B1、维生素B12长时间(2~3月)肌注,有一定疗效。
也可配合理疗针灸治疗。
还可选用一些改善血液循环和活血化瘀的药物。
③病人一定要戒烟、酒。
手脚麻木、刺痛—糖尿病惹的祸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这是我们经常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一点。
糖尿病的并发症遍布全身,而且都是慢慢发展而来的。
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80%,根据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不同而异。
糖尿病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最常见的是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虽然可怕,但也不是轻易就会发病。
一般来说,较严重的糖尿病且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病程较长,才会出现并发症;轻型糖尿病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
所以,对糖尿病并发症既要重视又不必恐惧,生活中留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信号,有效控制血糖才是最重要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信号
1.手指、脚趾及下肢感觉麻木、刺痛、发冷、烧灼。
2.对触觉极度敏感,非常轻的触摸也可引起明显的反应。
3.痛性神经病变表现为酸疼、灼痛、针刺痛等,有时因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4.平衡和协调能力丧失,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无力、起立行走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症状往往在夜间或温度高时加剧。
5.压迫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神经极易受损,对压力和缺氧十分敏感,一些脆弱点如膝部的腓神经、腕部的正中神经更易受损,后者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改变,引起腕部、手掌面、拇指、食指、中指出现麻、痛,或者伴有手动作不灵活、无力。
6.糖尿病足:与血管、神经病变及感染有关。
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提醒广大的糖友,当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尽快来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了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