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消费经济学(课程代码0018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凯恩斯B.马克思C.马歇尔D.庞巴维克【答案】A【解析】绝对收入函数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用于描述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说。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绝对收入函数理论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A.配第B. 魁奈C. 西斯蒙第D.凯恩斯【答案】D【解析】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用递减”、“流动偏好”,魁奈和西斯蒙第是重农学派代表,配第是英国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
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点】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地位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
则这两种商品是A.替代品B.供给品C.互补品D.普通品【答案】C【解析】所谓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数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普通品是指随着价格上升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的正常商品;供给品是从供求关系描述商品。
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点】互补品与替代品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A.弹性不足B.弹性充足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答案】C【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称之为弹性充足或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称之为弹性不足或缺乏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种情况被称为弹性为1或单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这种极端情况被称之为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点】需求的价格弹性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C.同时增加储蓄和消费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答案】A【解析】如果一个人的消费观念提倡“及时行乐,让未来随它去”依据这样的观点,当这个人面临与别人相同的可供选择的机会时,他将选择更高的当前消费和更低的出巡。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6.实际利率是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答案】D【解析】所谓名义利率是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市场上的各种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而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因而实际利率应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扣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点】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7.不动产投资属于A.金融投资B.实物投资C.教育投资D.人力资本投资【答案】B【解析】按投资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投资可以分为金融投资、实物投资和教育投资。
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等;实物投资是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属投资、珠宝投资、古董及艺术品投资等等;教育投资的对象是人本身。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答案】C【解析】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可分为付息债券和零息债券;按发行方式来分类,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按偿还期限来分类,可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按债券是否有担保或抵押分类,可分为政府担保债券、抵押债券和无抵押债券;按币种所属国来分类,可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点】债券的分类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答案】A【解析】实物投资具有流动性低和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特点,因此对于家庭实物投资来说,消费者收入是影响其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实物投资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A.越来越困难B.越来越容易C.两者关系不确定D.两者无关【答案】B【解析】等效用曲线的凸型表示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越来越困难;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越来越容易。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家务劳动与有酬劳动的决策11.加里.贝克尔的《时间配置理论》一文发表于A.1960 年B.1965 年C.1970 年D.1975 年【答案】B【解析】加里.贝克尔的《时间配置理论》一文于1965年发表在《经济学杂志》,提出新家庭经济学理论。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新家庭经济学与劳动供给决策12.由于借款人违约,不能及时、足额归还贷款而造成银行损失,这是A.利率风险B.资产流动性风险C.借款人的信用风险D.其他风险【答案】C【解析】所谓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不能及时、足额归还贷款而造成银行损失。
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点】消费信贷的风险13.贷款方名义上的最大收入来源是A.贷款手续费收入B.利息收入C.信用调查费D.贷款审核费【答案】B【解析】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利息收入是贷款方名义上的最大收入来源。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消费信贷的收益14.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凯恩斯B.莫迪利安尼C.李嘉图D. 杜生【答案】B【解析】生命周期假定是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考查消费者一生中不同阶段消费支出变动情况的消费函数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布伦多、安多。
杜生贝是“相对收入假定”提出者,李嘉图是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者,凯恩斯是“绝对收入假定“提出者。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生命周期理论15.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变化,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衰退的程度,这被称为消费的A.示范作用B.掣轮作用C.不可逆性D.可逆性【答案】B【解析】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认为一个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其收入变化。
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变化的情况,被称为“掣轮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衰退的程度。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16.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最初的增加量之比,被称为A.投资乘数B.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储蓄倾向D.国际贸易乘数【答案】A【解析】乘数,也译作倍数,它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之间的比例;投资乘数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最初的增加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边际储蓄倾向是用来测度收入增加引起储蓄增加的程度的一个概念,即居民边际储蓄倾向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的居民储蓄的变动额;国际贸易乘数是指在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相互影响17.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80%,则投资乘数为A.1.25B.2.5C.5D.7.5【答案】C【解析】投资乘数K11 α,α为边际消费倾向,α=80%,K=5。
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点】投资乘数18.下列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紧缩性收入政策的是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B.政府削减财政支出C.控制集团购买力D.政府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答案】D【解析】紧缩性的收入政策包括(1)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2)冻结工资;(3)特别税收手段。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控制集团购买力属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点】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19.通常可以用于表示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不包括A.市场零售物价指数B.生产者价格指数C.消费者价格指数D.国内生产总值【答案】D【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通常可以用生产者指数(PPI)、消费品价值指数(CPI)、市场零售物价指数(RPI)等指标来表示。
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点】通货膨胀的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20.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劳务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上升B.食品支出比重快速上升C.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快速上升D.教育支出比重快速上升【答案】A【解析】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将对消费结构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从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消费结构的变动来看,劳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很快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其中医疗保健支出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21.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A.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B.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C.第一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D.第一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答案】A【解析】从总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22.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又被称为A.生产方式B.自然方式C.消费方式D.社会方式【答案】D【解析】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或称社会方式)即消费通需求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满足和实现,比如消费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家庭内部的个人消费实现,还是在某一范围内的消费者集合体内实现,还是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实现。
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点】消费方式的含义23.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这是A.个人消费B.集体消费C.公共消费D.享受消费【答案】A【解析】个人消费是指代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公众消费是社会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24.下列内容中,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必要性的是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B.消费决策的不可诱导性C.消费的集中性D.消费的分散性【答案】D【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包括:(一)消费的分散性;(二)消费者信息的缺乏:(三)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四)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五)消费风险的存在:(六)负的外部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