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是13.“十二经脉之海”是指B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E.以上均不是14.带脉的功能为 BA.涵蓄十二经气血B.约束纵行诸经C.调节全身阳经之气D.主管一身之表里E.以上均不是15.下列除()外均是络脉特点 EA.纵横成网络B.主要由腕踝部分出C.较细小D.走向表里经脉E.走行较深部16.下列除()外均是经脉特点 EA.运行气血主干B内属腑脏C.外络支节D.表里相合E.走行浅而易见17.下列经脉除()外均是阳经 DA.阳跷脉B.阳维脉C.阳明经D.冲脉E.带脉18.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D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19.下列关于奇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CA.奇经八脉指督、任、冲、带等八脉B.不直接属络五脏六腑C.直接属奇恒之腑D.奇经八脉中督、带、阳维、阳跷属阳E.只有督脉任脉有络脉20.下列关于奇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CA.不直接属络脏腑B.一般不参加气血流注C.都没有所属的经穴D.没有表里相合的关系E.督任参加流注称十四经流注(二)多项选择题1.手、足三阴的体表循行规律是 A C DA.太阴在前B.少阴在前C.厥阴在中D.少阴在后E.厥阴在前2.手、足三阳的体表循行规律是ABEA.阳明在前B.太阳在后C.太阳在前D.少阳在后E.少阳在中3.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是ABCDEA.不直接隶属于脏腑B.无阴阳表里配合关系C.有一定的循环路线D. “别道奇行”E.以上都是4.经络的连属部分是CDEA.十二经别B.十五络C.内属脏腑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5.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络是 A B5.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络是CDA.阴维脉B.阳维脉C.阴跷脉D.阳跷脉E.十二经筋6.十二经脉中,连目系的经脉有BDA.脾经B.心经C.肾经D.肝经E.肺经7.属于经脉的是ABC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奇经八脉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8.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BCA.督脉与任脉为表里B.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为表里C.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为表里D.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为表里E.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9.“奇经”不同于“正经”,其具体区别是ABCA.无表里相配关系B.不与脏腑直接络属C.上肢部无奇经分布D.不属经脉E.下肢部无奇经分布10.分布于腹面的经脉有ACDA.足少阴B.手厥阴C.足阳明D.足太阴E.手太阴三.判断题1.孙络是指络脉中最小的分支。

(√)2.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督脉。

(×)3.起于胞中的经脉有督脉和任脉。

(×)4.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5.络脉分布于人体较深处(×)6.经脉分布于人体较深处(√)7.阴维阳维二脉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8.任脉统束纵行诸经(×)9.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10.手三阴经从手走胸(×)第四章病因病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A.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脏腑功能紊乱C.气血淤滞D.水液潴留E.气机失常2.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A.怒则气乱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思则气结 E恐则气下3.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BA.神识狂妄B.五心烦热C.小便不通D.痰涎壅盛E.胸闷脘痞4.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D 4.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D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E.寒邪偏盛,阳气受损5.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阴邪,易阻遏气机6. 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 BA.心、肺、脾B.心、肝、脾C.心、肝、肾D.心、肺、肝E.心、肺、肾7.暑邪为病,症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为 CA.暑性炎热B.暑多挟湿C.暑性升散D.暑扰心神E.暑为阳邪8.“至虚有盛候”是指 C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虚实并见9.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B9.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CA.悲则气消B.思则气结C.惊则气乱D.恐则气下E.怒则气上10.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DA.邪正交争B.正邪相持C.正虚邪盛D.正虚邪不盛E.邪胜正衰11.瘀血引起的疼痛以()为主。

AA.刺痛B.胀痛C.隐痛D.重痛E.钝痛12.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D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湿邪13.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CA.痰B.饮C.水D.湿14.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AA.重痛B.胀痛C.冷痛D.隐痛E.刺痛15.阳盛格阴是指 AA.真热假寒B.表寒里热C.热证转寒D.真寒假热E.寒证转热(二)多项选择题1.易伤津耗气的病邪有 ABCA.火邪B.燥邪C.暑邪D.风邪E.湿邪2.形成瘀血的原因是 BCEA.三焦气化失司B.气虚、气滞C.血热、血寒D.思虑过度E.外伤出血3.中气下陷证可见 ABDA.久泻久痢B.头晕目眩C.便中夹血D.小便浑浊如米泔E.大便干结4.疫病发生与流行,多与哪些因素有关 ABCA.气候的反常变化B.预防隔离不利C.空气、水源或饮食物受到污染D.情志因素的影响E.气机升降失调得影响5. 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DA.喜B.怒C.悲D.惊E.恐6.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ABCA.痰B.饮C.水肿D.气喘E.瘀血7.气机失调主要包括 ABDEA.气滞B.气逆C.气虚D.气闭E.气陷8.属于善行数变的特性是 ADA.病位游移B.动摇不定症状C.易汗出D.变幻无常,发病迅速E.易伤人上部9.虚实的病理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两方面的盛衰消长变 CDA.气B.血C.正气D.邪气E.阴阳10.影响正气的因素有 ABCDA.体质B.生活环境C.精神状态D.营养状况E.生活习惯三、判断正误题1.温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季。

(×)2.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暑”。

(√)3.患者急性发病,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苔黄。

其病机是阳盛格阴。

(×)4. 湿邪侵犯人体常出现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湿性趋下。

(×)5. 在发病过程中,邪气的作用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6. 火的特性是曲直。

(×)7. 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寒。

(×)8.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阴阳格拒。

(√)9. 脾在志为怒(×)10.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津液。

(√)第五章诊法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望神重点是观察 CA.面色B.神情C.两目D.形体E.姿态2.面部青色主病,错误的是 DA.寒证B.痛证C.瘀血证D.水饮证E.惊风3.舌质淡白光莹,属于 BA.气血两亏B.阳虚证C、寒凝D、血瘀E、阴虚4.症见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尿黄,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 AA.肝胆湿热B.肝胃不和C.湿热蕴脾D.肝阳上亢E.心火亢盛5.青色与黑色的共同主病为 BA.寒证、湿证、虚证B.寒证、痛证、瘀血C.湿证、瘀血、惊风D.水饮、瘀血、痛证E.惊风、痛证、寒证6.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EA.舌质淡红B.舌苔薄白C.舌体活动灵活D.舌体柔软E.舌质娇嫩7.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DA.有神B.少神C.失神D.假神E.以上都不是8.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BA.痰湿B.虚火C.气滞D.气虚E.血虚9.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CA.胃热B.龋齿C.胃有宿食D.口腔不洁E.消化不良10.大便有腥味为 CA.消化不良B.胃热证C.虚寒证D.实热证E.以上都不是1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DA.望色B.诊舌C.切脉D.诊病E.嗅气味12.“望色十法”中,面色由夭转泽,说明 EA.病邪自里出表B.病由阴转阳C.病由实转虚D.病虽久而邪将解E.病由重转轻13.下列哪一项的二种脉象不是相反的 EA.洪脉与细脉B.滑脉与涩脉C.弦脉与濡脉D.长脉与短脉E.滑脉与动脉14.虚脉与浮脉的主要区别是 AA.力量的不同B.脉位的不同C.至数的不同D.节律的不同E.流利度不同15.下列哪一种脉象亦为平人之常脉 AA.缓脉B.洪脉C.实脉D.大脉E.紧脉(二)多项选择题1.滑脉可见于ABCDA.实热B.食滞C.痰饮D.平人E.血瘀2.患者出现镜面舌提示ABCDA.气阴两伤B.胃阴枯竭C.气血不足D.胃气将竭E.阴阳两亏3.淡白舌主ABCA.血虚B.阳虚C.气虚D.阴虚E.瘀血4.诊断为正常舌象,下面哪些是正确的ABCDA.舌质淡红B.舌苔薄白C.舌体活动灵活D.舌体柔软E.舌质娇嫩5.眼眶周围色黑是因为:BCD5.眼眶周围色黑是因为:BCEA.瘀血B肾虚 C.水饮 D.痛证 E.寒湿带下6.小儿指纹色青主病是BDA.外感表证B.惊风C.血络闭阻D.痉痛E.里热7.身体强壮的特征是ABDEA.骨骼粗壮B.胸廓宽厚C.面赤颧红D.皮肤润泽E.肌肉充实8.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苔是CDA.白苔B.黄苔C.灰苔D.黑苔E.滑苔9.潮热可见于BCDA.气虚B.热结胃肠C.阴虚D.湿热蕴于中焦E.血虚10.疼痛形成的原因有ABCDEA.感受外邪B.气滞血瘀C.痰浊凝聚D.气血不足E.肾精亏虚三.判断题1.牙龈红肿热痛多属胃火上攻。

(√)2.小儿囟门凹陷,多属寒证。

(×)3.患者盗汗的原因为气血两虚。

(×)4.疼痛的性质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属气滞。

(×)5.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为虚脉。

(×)6.小儿指纹色鲜红浮露者多属外感表证。

(√)7.以“十问”来总结概括问诊的医学家是张仲景。

(×)8.肝郁气滞胸肋疼痛的特点是绞痛。

(×)9.睡时汗出,醒时汗止是自汗。

(×)10.崩漏的表现是非经期出血不止。

(√)第六章辨证与护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C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必发展成里证D.病较轻病程短E.恶寒发热并见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B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渴不渴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渴不欲饮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3.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AA.见于病久体弱患者B.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C.病变趋势极其危急D.以出现“绝汗”为特征E.对方亦可随之而亡4.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DA.虫积B.痰湿C.血瘀D.内燥 E.气逆5.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CA.便溏臭秽B.口干口苦C.面红尿清D.舌苔黄腻E.脉细而数6.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C 此题与第一题重复,宜去之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必发展成里证D.病较轻病程短E.恶寒发热7.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D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8.诊断心阳暴脱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 AA.肢厥脉微B.舌质淡胖C.面色苍白D.心胸闷痛E.脉象结代9.哪项不是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BA.眩晕健忘B.舌红脉数C.心悸怔忡D.唇舌淡白E.失眠多梦10.下列哪项是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主要依据: AA.烦热B.心悸C.脉细D.失眠E.多梦11.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