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数:120学分:6
适合专业:交通运输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制图、读图的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

为了适应生产上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日益增长和今后学习的需要,对计算机成图技术应有所了解。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基础四部分,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装配图要有非标准零件10件左右)。

有关作业应包括拆画零件图。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和掌握《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对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
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

2.学习和掌握常见的绘图方式和几何作图方法。

3.学习和掌握《技术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制和阅读技术图样的准则和依据。

六、大纲内容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中的基本规定,学会制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

教学基本要求:
初步掌握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尺寸分析、画图方法等。

教学重、难点:
尺寸注法和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制图标准
第二节:制图工具及其使用
第三节:几何作图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法
作业习题:
习题册p1、p2、p3
第二章投影基础
教学目的:
掌握正投影基本知识及三视图形成。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正投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点、线、面的投影;线与面位置关系;面与面位置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投影法
第二节:几何元素的投影及其相对位置
作业习题:
习题册p4、p5、p6、p7、p8、p9、p10、p11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
教学目的:
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掌握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截交线的画法;掌握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
相贯线的画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立体
第二节:曲面立体
第三节:平面与立体相交
第四节: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作业习题:
习题册p12、p13、p14、p15、p16、p17、p18、p19
第四章轴测投影
教学目的:
掌握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轴测投影基础知识
第二节: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三节:正面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作业习题:
习题册p20、p21
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
教学目的:
掌握组合体的画图和看图的分析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准;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组合体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第二节:形体分析法与线面分析法
第三节:画组合体的视图
第四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第五节:读组合体的视图
作业习题:
习题册p22、p23、p24、p25、p26、p27、p28、p29、p30
第六章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教学目的:
掌握机体的基本表达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教学基本要求:
能应用基本表达法,将形状、结构比较复杂的零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剖视图。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图
第二节:剖视图
第三节:断面图
第四节:其他表达方法
第五节:表达方法的应用举例
作业习题:
习题册p31、p32、p33、p34、p35、p36、p37、p38
第七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教学目的:
了解国家标准对标准件螺栓、螺钉、螺母和滚动轴及常用件齿轮、弹簧和花键的特殊表示法。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螺栓、螺钉、螺母滚动轴及齿轮、弹簧和花键的规定画法。

教学重、难点: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连接件
第二节:齿轮
第三节:键、销及滚动轴承
第四节:弹簧
作业习题:
习题册p39、p40、p41、p42
第八章零件图
教学目的:
掌握零件图绘图和识图时所涉及的有关知识。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零件图视图的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掌握阅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
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案及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主要内容:
第一节:零件与部件的关系
第二节:零件的分类与零件图的内容
第三节: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第四节: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第五节:零件常见结构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第六节:读零件图
作业习题:
习题册p43、p44、p45、p46、p47、p48
第九章装配图
教学目的:
掌握装配图表示法,能绘制一般零部件的装配图。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装配图画法的基本规定、特殊规定和简化画法。

教学重、难点:
装配图的视图表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第二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第四节: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第五节:装配工艺结构简介
第六节:装配图的画法
第七节:装配图的阅读
作业习题:
习题册p49、p50、p51、p52、p53、p54、p55
第10章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
教学目的:
了解AutoCAD2004启动过程、熟悉绘图界面,掌握命令和数据输入方法,了解绘图初始环境设置的基本内容.了解对象捕捉/自动追踪的概念,掌握其方法。

学会常用绘图命令和常用图形显示控制命令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构造对象选择集和常用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利用绘制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实例介绍上述知识要点,不可局限于教材的讲解顺序,要绘图命令、编辑命令、控制显示命令一起讲,要结合实例讲,不要单独介绍一个一个的命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数据输入方法,常用绘图命令的使用;难点是图层特性管理器的使用,自动追踪;编辑多段线命令的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AutoCAD基本知识
第二节:绘制平面图形的基本操作
第三节:图案填充
第四节:书写文本
第五节:尺寸标准
第六节:用图块创建图库
第七节: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步骤
第八节:绘制三维曲面、实体和着色
作业习题:
习题册P75 P76
七、课程有关说明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八、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为提高教学效果,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进行零件测绘时建议学生采用多种不同表达方案,尽量徒手绘图。

可带领学生到机械厂参观,实地测绘。

2.计算机绘图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技术,作为后续的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学习内容,本门课程作一般要求。

3.处理好本课程与有关课程(如金工实习等)的衔接问题。

要加强实践环节,保证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制图部分应按15—30人的小班进行教学。

4.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为1:2。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形式:考试
2.成绩评定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10%)+平时作图(20%)+期末考试(70%)
十、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 工程制图,陈杰锋,宋春明,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机械制图,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唐克中,朱同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现代工程制图,王颖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5] 机械制图,何铭新,钱可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十一、推荐的教学网站及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1]工程制图学习与交流/bbs/index.php
制订:交通运输教研室
执笔人:郭斌峰
审核人:王武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