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小学德育工作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摘要:加强德育科研,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广大教师选择德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96-01人人都说,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好做。
我想说,现在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不好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经济快速推进,生活节奏加快,处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孩子遇到了许多的麻烦。
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铺平道路?一、形成明确德育的主导方向首先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立足于实践和行动,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一核心价值观念,树立诚实、守信、公正、关爱、宽容、尊重、平等、合作和责任感等基本价值观念。
第三是突出面向!”世纪全球共同的教育主题:学会关心。
小学生学会关心主要是关心健康、关心学习、关心环境、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关心,拓宽学生的伦理视野,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责任意识。
以行为重,注重实践行是德育学习的基础、目的、内容、方法,也是品德形成与否的标志。
在德育中,品德实践行为具有更独特的意义。
要有意识地创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实践活动,使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品德学习和品德践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实践德育内容。
如参加夏令营,磨练意志;游览古迹,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等。
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宣传教育,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把德育工作的放在首位现代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
因此,学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地位,不仅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工作计划,而且重视德育在各个教育环节上的渗透,注意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对各科教学提出德育要求,注重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掘各科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学科严谨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能给学生以做人的熏陶。
同时,教师的品格及教学态度、教育方式等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还要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增强其德育意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德育应从以往的强制性灌输教育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把正面疏导作为德育的主要方式,遵循人的品质的形成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使道德学习成为其内在的需要。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伙伴,帮助、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与成长,使其能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各项活动的开展从策划到组织安排,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参谋,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活动能力。
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方式,一分为二地、发展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批判的精神来对待大量流通信息。
四、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除了上述的种种措施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培养学生面对网络明辨是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在正确价值导向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遵守应有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网络责任感,主动、自觉地抵制网上不良行为。
另外,面对虚拟世界,需要给学生以现实的引导,使其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融入集体活动,在现实的共同生活中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加强网络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强化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强化舆论对网络道德的评价作用,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及时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其正确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在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应的网络知识、技术,了解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并通过自身的参与影响和指导学生的网络活动。
五、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首先,学校建立专门的网站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占领思想教育的阵地,通过学习、交友、心理咨询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
其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和引导,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德育的优势。
最后,有关部门应运用立法手段净化网络空间,为学校德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学校德育虽然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强等优势,但在以往也存在着因过于规范化而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因此,要改变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德育模式,注意利用学校外部德育资源,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学校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感染性强、针对性强等优点;同时,也应发挥社会教育传导性强、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等优势,把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与德育基地教育影响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的内容得以延伸与补充,使德育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发挥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的教育作用。
郎德小学德育工作总结郎德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一、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
同时将教职工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职工工作考核中,促进了教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倡导全体教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当全体师生得知杨柳小学退休病故的莫国富老师不幸发生火灾后都纷纷向莫老夫人捐款,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大火夫情,人有情,全体师生为其捐款1300余元。
二、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
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
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人文文化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人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1、班级文化建设。
一是更新班级文化建设内容,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再次更新增加内容,班上都建立了班级之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4月份腾讯公司为我校梦想空间补充一批旧图书,我们把这批旧图书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分发到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
三是学校制定镜框装裱我们的班委,各班主任建立好班委,学校统一照相,统一装裱,统一上墙。
2、楼道、走廊文化。
一是办好校园作文和校园手抄报。
少先队大队部每月更新一期校园作文和校园手抄报。
辅导员把校园作文排版后拿到街上打字店用彩墨打印,彩图与文字并茂,深受学生的喜爱和领导的好评。
学生在手抄报中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愿描绘得栩栩如生,描绘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大队部并在“六〃一“儿童节对优秀作品的学生学先进了表彰,在全校树立榜样和典型。
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在县里参赛,在全县举行的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上报的5件作品都分别获奖。
二是教师作品。
利用本地杉木壳做成作品框,老师做成作品后装在里面,形成了我们学校的一道特色。
三是学生作品。
大队部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美术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把优秀作品装裱上墙,每学期更新一次。
四是新建三板宣传栏。
第一板是党的基层建设年宣传栏。
第二板是学校风采,第三板是学生风采。
制作这两板宣传栏因为学校没有钱做成大型的喷绘,就利用两块闲置黑板,自己动手刻字、写字,洗照片填充黑板内容,花最少的钱,展最多教师和学生的风采。
3、文化墙。
一是更新花坛文化墙,对这堵墙重新粉刷,师生动手重新画内容。
二是对教学楼一楼的文化墙进行清洗,这一道文化墙是“两基”迎“国检”时建设的,时隔三年,学生经常用手摸,看起来很脏,由于没有钱粉刷,就安排师生动手洗。
三是木刻制作了教育方针、贵州教育精神、两幅学校对联,共13平方米,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用得最多的一笔钱,4279元。
4、动态文化。
一是以全县艺术展演为契机,我校请上郎德的芦笙手伴奏组织合唱团唱苗族歌曲。
二是统一订做苗族服装作教师的工作服。
校园文化建设是今年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我校共投入资金万元,仅这点点投入却占了我校办公经费的三分之一,但我们也感到很欣慰,我校的校园文化初显特色。
5、利用重大节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
“六〃一”儿童节举行了“五心教育”演讲比赛。
让学生懂得爱心、忠心、孝心、信心和诚心。
四、强化行为规范管理,改变学生精神面貌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
开学初,抓好学生的仪表、服饰、发型等行为规范,中午和晚上放学、平时上下课的提前到位等。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本学期,成功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出席率达80%。
在家长会上,校领导以具体事例讲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布置教室,主题鲜明突出。
家长会的召开,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4、加强后进生管理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
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5、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