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

第五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

4.动力传动系统匹配
包括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发动机功率、动力电池容量和电 动机的功率等,以确定车辆的混合度,组成性能最优的混合 驱动系统。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5.能量再生制动回收系统 由于制动关系到行车安全性,如何在最大限度回收制 动时的车辆动能与保证安全的制动距离和车辆行驶稳定性 之间取得平衡,是再生制动系统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再 生制动系统与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合可以完美地解决 这一难题。
蓄电池不工作时:
2.蓄电池功率设计
具体的汽车行驶功率的变化与蓄电池的瞬时负载电流、 电压和内阻的变化,特别是与蓄电池中得出能量变化密切相 关。 内阻为
E (k ) l (k ) Rw (t , k ) b(k ) ia (t ) k (t ) 电动势为
k (t ) [0,1]
E (t ) E (k )
5.2.3 储能装置
目前,电化学蓄电池仍是多源混合驱动的一个基本组成元 素,无论是在串联、并联还是在混联的混合传动结构中,电化 学蓄电池都被用做辅助能源。 大多数混合电动车辆在再生制动时就像通常的电动车一样 :牵引电动机工作于发电模式,汽车的动能通过牵引电动机传 递给电池。
1.蓄电池通用模型
蓄电池的等效电路图
第五章 混合动力电动 汽车(一)
刘于斯 GXUST 2013-8-28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2页
1
第5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
5.1 概述 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5.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5.1 概述
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 (1)按连接方式分类: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HEV)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SHEV) (2)按混合程度分类 微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轻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强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全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5.1.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组成与原理
2.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组成: 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动机
各部件功用: 发动机仅仅用于发电 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直接输送到电动机部分 电能向电池充电 电动机产生的电磁力矩驱动汽车行走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原理图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流程图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并联式驱动系统的动力合成装置
(3)转速合成式 转速合成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离 合器和一个“动力组合器”来驱动汽车。 可以利用普通内燃机汽车的大部分传动系统的总成,电 动机只需通过“动力组合器”与传动系统连接,结构简单, 改制容易,维修方便。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方式
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与纯电动汽车比较:
(1)由于有原动机作为辅助动力,蓄电池的数量和质量可减 少;
(2)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动力性可达到内燃机的水平;
(3)借助原动机的动力,可带动空调、真空助力、转向助力 及其它辅助电器,无需消耗蓄电池组有限的电能,从而保证 了驾车和乘坐的舒适性。
5.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与内燃机汽车比较: (1)可使原动机在最佳的工况区域稳定运行,避免或减少 了发动机变工况下的不良运行,使得发动机的排污和油耗 大为降低; (2)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居民区等地可用纯电动方式驱 动车辆,实现零排放; (3)可通过电动机提供动力,因此可配备功率较小的发动 机,并可通过电动机回收汽车减速和制动时的能量,进一 步降低了汽车的能量消耗和排污。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的比较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1.驱动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驱动电动机的要求是能量密度高 、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从发展趋势来看,电驱动系统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交流 感应电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上,对于高速、匀速行驶工 况,采用感应电动机驱动较为合适;而对于经常起动停止 、低速运行的城市工况,永磁电动机驱动效率较高。
T3 (1 k P )
S
(1 k P ) T1 T2 RkP
5.2.4 动力分配装置
驱动力:
Ft
Ttq i0 T r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充分满足车辆用 任何一种独立驱动模式或任何一种混合驱动模式,平稳有序的 运转来带动车辆行驶,不会发生任何的运动干。
5.2.5 整车仿真模型
( )
u (t , k ) E (k ) ia (t ) R (ia , t , , k )
' ' ' w '
E (k ) i Ad (t ) ' i 1 u (t , k ) i
m '
1
1. 蓄电池的通用模型
蓄电池充电:
1. 蓄电池的通用模型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较适合在大型客车上使用
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组成:
并联式结构是由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两大部件总成 组成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原理图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流程图
并联式驱动系统的动力合成装置
(1)驱动力合成式
驱动力合成式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采用一个小功率的 发动机,单独地驱动汽车的前轮。
另外一套电动机驱动系统单独地驱动汽车的后轮,可以 在汽车启动、爬坡或加速时增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力 。
并联式驱动系统的动力合成装置
(2)转矩合成式(双轴式和单轴式)
转矩合成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直 接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直接(单轴式)或间接(双轴 式)带动电动机/发电机转动向蓄电池充电。 蓄电池也可以向电动机/发电机提供电能,此时电动机/ 发电机转换成电动机,可以用来启动发动机或驱动汽车。
,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获得高的燃油经济性主要通过以下原则来 实现: (1)将较小型发动机安装在汽车上并使发动机在较高负荷下工 作(获取较高的效率); (2)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于汽车加速或为其提供 动力; (3)采用高效率的电动机将汽车从静止状态起动起来等。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3.整车能量管理控制系统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整车能量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进行整车功率控制和工作模式切换的控制。
整车能量控制系统如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大脑,指
挥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工作,以达到效率、排放和动力性的 最佳,同时兼顾行驶车辆的平顺性。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ti m
ti
A ia , ia t dt
1 n
1
k c ( ) A (ia , ) Q
k k Q
'
1 n

ti m
ti
A ia , ia t dt
1
i t dt
ti 0 a
1. 蓄电池的通用模型
ia (t ) A (ia , ) In 1 ti m E (k ' ) 1 ' Rw (ia , t , , k ' ) b l k Q1 A ia , ia t dt m ti ia (t )
5.2.2 电动机
依据控制策略,电动机起动功率应满足汽车的最大爬坡 度和加速时间要求 由最大爬坡度要求得
Ft max mgf cos max mg sin max 由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要求得
C d Au F 0 21.15
2
1 u m t 0 ( Ft F f Fw )du 0 3.6
混联式驱动系统是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综合。发动机发出的 功率一部分通过机械传动输送给驱动桥,另一部分则驱动发电 机发电。 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输送给电动机或蓄电池,电动机产生的 驱动力矩通过动力复合装置传送给驱动桥。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原理图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流程图
5.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5.2.1 发动机
ADVISOR采用了实验数据建模法,即通过对大量的实验 数据(如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图和排放特性数据)分析处理获 得描述发动机工作特性的近似方程。
汽车行驶时功率平衡方程式:
各种坡度下行驶车速与所需功率的关系曲线
5.2.2 电动机
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对以电动和发电模式工作的 电机有更高的要求:恒转矩、恒功率(弱磁控制)工作,高效 率的大功率输出,接近双倍功率的过载量(出现于车辆再生制 动时的发电模式,此时电动机转速变化范围可达几转到上万转 )。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6.先进车辆控制技术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传统汽车的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与混合动力系统控制 以及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的结合,将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
制技术的下一个研究热点。
传统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等如 何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及动力系统控制相结合
5.2.6 控制策略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
(1)恒工作点控制方法;
(2)总功率损失最小化原则;
(3)维持电池的SOC值。
机械连接 电力连接
1) 起步或在低速下运行
A:电池组——电动机——车轮
机械连接 电力连接
2) 减速或制动
E:车轮——电动机——电池组
机械连接 电力连接
3)正常行驶
B:发动机——车轮 C: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车轮
机械连接 电力连接
4) 蓄电池放电
B:发动机——车轮 C: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车轮 D: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组
机械连接 电力连接
5) 全油门加速
A:电池组——电动机——车轮 B:发动机——车轮 C: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车轮
放电时: 充电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