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骨节烦疼,伴有心慌气短、胸中发憋,每到夜晚则尤 重。切其脉缓弱无力,视其舌胖而嫩。辨为心肾阳虚, 寒湿留于关节之证。为疏:
附子15克,白朮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茯 苓皮10克
服3剂而痛减其半,心慌等证亦佳。转方用桂枝去 芍药加附子汤,又服3剂,则病减其七。
按语:本案用甘草附子汤主要是在辨证中抓住了两 个关#39;阳虚也。据报导,临床用本方治疗风 湿性心脏病,效果理想。
第3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方解
风寒湿伤于心脾肾三脏,侵 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 涩,以筋骨剧痛拒按,不得屈伸 为特征。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盛,
治宜两顾。朮附同用,则健脾燥湿,温阳化 气。桂甘同用,振奋心阳,治短气、小便不 利。桂枝、甘草顾表化风。
第4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
一、寒痹 刘渡舟医案:杨某某,患关节炎已三年,最近加剧,
第8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
四、便血 黄道富医案:庞某,男,55岁。患者素有上腹部阵
发性隐痛反复发作5年,近3日来,感受风寒引起发热汗 出,恶风,全身酸痛,脘腹隐痛喜按,得热则舒,小便 清长,大便色黑而溏。证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 不华,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 中焦虚寒,气血亏耗。治以温阳散寒,养血止血。
第6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
处方:
炙甘草、元胡、薤白各15克,炮附子、白朮各10克, 桂枝6克。
服7剂,汗出恶风已止,关节冷痛减轻,胸痛若失。 继以前方为汤,朱砂养心丸成药常服,善自调 理。 按语:‘医门法律)云:“胸痹总由阳虚,故阴 得乘之。甘草附子汤中附子辛热助阳,桂枝辛温通阳, 二药合之,振奋阳气,以散阴寒之邪;甘草、白朮补土 培中,以提防下焦阴寒上乘。又恐本方宽胸理气之力不 足,故加薤白、元胡以助之。本方虽无治胸痹之记载'然 有治胸痹之契机,径用不疑,果获大验。
第5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
二、真心痛(冠心病)
黄道富医案:林某,女,55岁,1984年9月 6日初诊。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前区疼痛, 胸中闭塞,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感寒更甚,气逆痞满, 心悸,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四肢冷痛,尤以左 臂内侧骨节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小便不利'下 肢微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脉沉迟。此风湿相搏, 日久不愈,邪从寒化,累及心阳,上焦之清阳不宣'中 焦之浊阴上逆。主以宣畅心阳、通降胃浊之法。
第7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
三、久热不退 李一立医案:郑某某,男,50岁,发热三十五天,
体温持续于37.5~38.5‘C之间,恶风寒,肢体疼痛, 渴而不欲饮,短气汗出,周身困乏,小便短少。平素嗜 酒,酒后周身舒畅。察其舌淡苔腻,脉沉而细。此属风 湿相搏证。方用:
附片、桂枝各10克•白朮、甘草各8克,茯苓15克。 3剂药后,病获痊愈。(吉林中医药1986;(2)"30) 按语:本案乃表里俱虚、风湿相搏之证。表虚风侵, 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里虚湿存,故见短气乏力、渴 不欲饮、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而细。风湿相搏则 肢体疼痛。当用甘草附子汤解表温里,祛风化湿。药中 病机,三投而瘳。
甘草附子汤
学习纲要
“中医老班长”整理
第1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
四物附子汤
附子二枚 君
除湿祛风,温经散寒
臣桂枝四两祛风固卫
使白朮二两去湿
佐甘草二两(炙)健脾,则湿不生
【煎服】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 升,
第2页/共9页
甘草附子汤主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 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 微肿。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 味。
处方:白朮、炙甘草各10克,炮附子6克(先煎), 阿胶15克(烊化),田三七5克(磨兑服),桂枝3克。
按语:寒邪直中脾胃,中阳不及反搏,便虚于 寒威。中焦虚寒,脾阳不固,则大便色黑而溏,又兼有 发热、汗出、恶风表证,故以甘草附子汤温阳解表,加 阿胶、三七以止血,是属固本之中兼治标之法。
第9页/共9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