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视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移植技术发展过程2. 简述核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意义3.举例说出几种克隆生物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意义2.难点: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意义三.教学过程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上课前老师先介绍两位新星(图片:中中和华华)问:有没有同学认识这两位明星?答:中中和华华是2017年底我国科学家克隆出来的两只小猴子问:什么是克隆动物?答: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非常好,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更应该送给克隆出“中中”和“华华”的我国的科学家们,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关于核移植大家并不陌生,上节课我们刚刚讲过,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以抽签的形式找人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动物核移植?答: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2.哺乳动物核移植的分类?答: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3.核移植过程中为什么选择减二中期的卵母细胞?答:体积大,易操作;细胞质内营养物质丰富,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4.核移植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什么?答:显微操作去核法非常好,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那么,如此尖端而又重要的生物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的拓展视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阅读教材51页,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告诉大家相应时间发生的事件。
第一组1952年第二组20世纪70年代第三组1981年第四组1997年早在1938年就有人提出核移植技术,将它作为研究细胞分化的一种方法。
到了1952年发了什么呢?第一组1952年答:美国学者布里格斯和金将豹蛙囊胚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中,得到了能够发育的胚胎。
老师:研究结果表明,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仍保持有全能性。
第二组20世纪70年代答:我国科学家运用核移植技术,将鲤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已去核的鲫鱼未受精卵中,培育出鲤鲫移核鱼。
老师:这样的鱼兼有鲫鱼和鲤鱼的特点,并且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第三组1981年答:瑞士学者伊尔曼斯和普将小鼠胚胎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受精卵中,,获得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小鼠。
老师:这使哺乳动物的核移植有了很大进展。
第四组1997年答:英国学者韦尔穆特等宣布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的后代。
老师: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绵羊多利,多利的诞生说明成年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成功。
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继出现了各种克隆动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猕猴特拉2000年,实验室首次成功克隆了一只叫做特拉的猕猴,后来科学家们陆续克隆了多只猴子,可用于测试糖尿病等病症。
2、克隆猪美国实验室引入基因改良猪,使这些克隆猪能够生长出适合人类的器官和细胞组织。
此次一共克隆了5头雌性猪,其中最大的一头叫做米莉,它们是2000年美国一家生物公司成功克隆的。
3、克隆鲤鱼1963年,一条亚洲鲤鱼被成功克隆;十年之后,科学家又克隆了一条欧洲鲤鱼。
4、多利绵羊1996年,一只名叫多利的绵羊被成功克隆诞生,这只雌性绵羊一直存活了6年。
这是世界上第一只被克隆的哺乳动物,之后数以百计的类似多利的哺乳动物被克隆出来。
5、老鼠库姆利纳2000年,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克隆一只老鼠,这只老鼠被命名为“库姆利纳”(Cumulina),它一直存活了两年7个月。
据悉,这在克隆研究领域是一项重大突破。
6、母牛诺托和卡加这两头母牛是在1998年被成功克隆的,随后克隆了数千头母牛,这是日本克隆技术上的最大成果,这项技术也为其他克隆技术生产出更好的肉质和牛奶做出巨大贡献。
7、山羊米拉山羊米拉是在1998年克隆的,当时它和自己的姐妹们是从美国实验室被制造出来,科学家利用家畜克隆技术生产对人体有益的药物成份。
8、欧洲盘羊奥姆布雷塔2000年,一只叫做奥姆布雷塔的欧洲盘羊被成功克隆,科学家这样做是为了营救目前世界上数目稀少的欧洲盘羊,避免它们从地球上灭绝消失。
9、野牛诺亚2001年,一只叫做诺亚的亚洲野牛被成功克隆,据悉,近年来亚洲野牛的数量锐减。
诺亚由于痢疾只存活了两天。
10、兔子2001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兔子,如图所示,他们克隆的兔子是纯白色,之后科学家陆续克隆了30多只兔子。
11、克隆猫科毕这只名叫科毕的猫于2001年成功克隆,从此开辟了宠物克隆市场,并最终形成了克隆宠物的国际性行业。
12、老鼠拉夫尔2002年,一只叫做拉夫尔的大老鼠终于成功地被克隆,据悉,它经过15次克隆才最终成功。
虽然像拉夫尔这样的大老鼠最终可能用于实验室研究,但是大老鼠的克隆技术较难实现,并且大老鼠的克隆对于人类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13、骡子格姆骡子是不能生育的,除非采用克隆技术,2003年,美国爱达荷州研究小组成功地克隆了一只叫做格姆的骡子。
据悉,它不仅是第一只被成功克隆的马科动物,而且它也是第一只被克隆的无法生育的动物。
14、克隆马普罗梅蒂亚2003年,意大利一支研究小组克隆出一只叫做普罗梅亚的种马,他们希望通过克隆的方法能够制造出更多的意大利种马,但是这项尝试失败了。
15、非洲野猫迪特尤克斯虽然目前非洲野猫并未灭绝,但2003年美国科学家还是克隆出了非洲野猫,作为克隆其他更容易出现数量骤减的物种样本。
16、克隆鹿杜威200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成功克隆了一只白尾鹿,并取名为杜威。
虽然它的家族成员存在于北美洲地区多次动物克隆实验,但科学家们仍不懈进行克隆鹿实验,其目的是用于研究鹿基因,并形成更好的鹿基因。
17、雪貂利比和利丽2004年,美国依阿华大学首次成功克隆出雪貂利比和利丽,这对于研究呼吸管疾病非常有用,同时雪貂也是濒危灭绝的物种。
18、水牛印度成功地克隆了一头水牛,将其命名为穆拉罕,最终它成为高产乳奶的来源,据称,每时每天可产出35公斤牛奶,但是这头克隆水牛仅存活了5天就死亡了。
19、克隆狗史努比2005年,韩国科学家挑战了一项克隆技术,最终他们利用干细胞移植手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并将这只克隆狗命名为史努比。
据悉,科学家利用干细胞移植手术培育方法可用于研究人类疾病。
20、克隆狼2005年,首尔国立大学宣布成功地克隆了两只灰狼,这是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有效措施。
21、骆驼2009年4月8日,一只30公斤重的骆驼出生,它是一只2005年去世的骆驼克隆版本。
因贾兹健康地长大,并于2015年生下了小骆驼。
这是核移植技术的最新成果吗?不是,因为还有我们的两位明星中中和华华,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详细了解这两位明星,仔细观看视频之后小组讨论回答下面问题:1.中中和华华为什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答: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
2.此项研究的意义何在?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这是2018年1月份进行的报道,如今他们怎么样了呢?同学们可以上网查一查,欢迎下节课和大家共同分享。
这节课我们简单回顾了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历史,尽管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经在许多动物中已经获得,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成活率,健康问题,克隆动物食品安全性问题等,期待克隆技术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四.练一练:1.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个克隆猴“华华”分别于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问题: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技术在生殖类型上属于(无性生殖)。
⑵收集的卵母细胞应该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使用微型吸管,通过(显微)操作,将(细胞核与第一极体)吸出。
⑶在体外培养体细胞过程中通常应该控制在10代以内,这是为了保证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⑷动物的组织(细胞)不能像植物一样通过简单的组织(细胞)培养就能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其原因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受到限制,分化潜能逐渐变弱)2.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名称是(细胞核)。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3)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4)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3.用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可以解决遗传基因带来的缺陷,其培养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重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2)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养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三亲婴儿的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3)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能)(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1/2)(填比例)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五.板书设计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一.1952年二.20世纪70年代三.1981年四.1997年六.布置作业:导学案的训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