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目录第一篇:土建工程质量第一部分:施工管理及技术交底要求一、工程管理基本要求二、工程技术交底要求三、强化现场管理,实施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四、工程质量的三检制检查要求第二部分:施工工序控制标准第一章:基础工程一、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二、旋挖桩施工技术要求三、筏板基础工程施工控制要求四、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控制五、回填土质量控制要求六、地下室工程质量控制要求第二章:主体工程一、钢筋质量控制要点二、模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三、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四、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三章:装饰工程一、抹灰质量控制二、面砖质量控制三、天棚抹灰质量控制四、内墙抹灰护角要求五、室内门窗及空调洞细部处理六、外墙抹灰滴水七、外墙内保温允许偏差八、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流程图九、内外墙抹灰注意事项十、门窗安装及细部要求十一、门窗安装允许偏差表十二、栏杆安装质量控制十三、沉降观测点的做法第四章:屋面工程一、屋面细部构造要求二、屋面防水做法三、屋面雨水口及保温层透气管细部处理四、保温(隔热)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第五章:样本带路第二篇:水电安装工程第一部分:电气安装工程一、防雷接地部分二、电气配管部分三、线盒及配电箱安装部分第二部分:给排水部分一、套管安装部分二、排水管安装部分三、给水管安装部分第三篇: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二、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三、楼板及墙柱保护层控制措施第四篇: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第一篇土建工程质量第一部分:施工管理及技术交底要求一、工程管理基本要求:二、工程技术交底要求:三、强化现场管理,实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现场管理质质量控制要点:1、建立材料设备样品库,封样存放材料设备样品。
2、设置工程样板,分层标识建筑做法,实行可视化管理。
3、统一各专业平面与高程基准,解决施工尺寸冲突问题,如在每层楼墙上弹出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作为高程控制点:在每楼层地面上距墙体200mm处弹出平面控制线,作为平面总控制线。
4、标识水电设备位置、功能、走向,确保使用功能。
5、标识检查、验收记录,及时发现是施工问题。
如主体节点部位重点测量墙柱垂直度、平整度、轴线位移、截面尺寸、外墙窗上下偏移、灰浆饱满度,装修完成后检查测量房间的净高、开间、进深、说明:该交底为建设方在各分部、分项、关键工序施工前,根据以往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对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工序结合、提出特别强调。
项目部应根据本交底详细完善施工技术交底并交底到每个操作人员,最后将完善签字手续的施工技术交底备案。
质量标准及执行规程规范:1、执行的规程规范:2、首先作好样板间,待建设方、监理、施工单位三方会同检查合格后并实行样板会签后,方可大面积施工,以样板带路,检查标准按样板间执行施工班组技术交底四、工程质量的三检制检查要求:第二部分:施工工序控制标准第一章:基础工程一、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一)桩基放线质量控制要点:放线定位误差:基础定位放线轴线尺寸偏差控制在±10㎜以内如下图所示:备注:挖桩时要求间隔跳挖。
先挖较深的桩,再挖较浅的桩。
桩圈周围的堆土离桩边缘距离1米以上,高度不超过1.50米。
1、仪器检验:测量人员检查全站仪是否经过检测,并出具仪器的检测报告,方可进行使用。
2、、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3、放线验收:技术负责人和工长、质检员复核签字确认,同时通知监理单位进行复查并完善签字手续,(二)桩基井质量控制要点:1、砌砖井圈高度为三线砖高150mm以上,要求井圈上面用红色三角形符号弹上轴线及编号。
2、砌砖井圈上部必须采用细石砼或高标号的水泥砂浆抹平,如上图所示。
3、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
桩口上设围(三) 桩的砼护壁质量控制要点:1.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
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砼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
2、砼护壁一般为C20,并按设计要求施工,砼护壁要求不得有蜂窝麻面,上下节拉结筋连接可靠,孔径+50mm、垂直度1%以内及相邻桩的刚性角45°以内);3、桩孔成型尺寸直径偏差控制在30㎜以内,垂直偏差控制在3H/1000以内4、钢筋笼下桩前,必须清楚桩底的垃圾、淤泥和积水。
桩的砼护壁成形质量如下图所示:圈护栏。
4、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四) 桩的钢筋笼及桩身砼浇筑质量控制要点:1、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
2、浇筑桩身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
砼分层浇筑时,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钢筋笼示意图:(五)桩的检测要求质量控制要点:声测管要求用钢管其内径宜为50-60mm,壁厚3mm以上4、砼桩基在截桩时桩头要平整、棱角完整,要求先在桩周抄测水平标高线,先用手1、桩的检验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检验数不少于2根,2、基坑周边堆土离基坑边缘1米以上,堆码高度不超过1.5米。
基坑开挖要求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3、桩直径大于或等于1.50米或桩长大于15米必须埋设声测钢管进行声波检测(具体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声测管沿桩截面呈对称形状布置,管下端封闭,上端加盖挂,管口高出桩顶100,,mm以上、埋管数量不少于3根。
桩直径2000mm以上不少于4根,椭圆桩不少于4根4、声测管采用钢管进行连接,以防止砼浇筑时的破损,断裂。
提锯沿线切割开,再开始剔割,不允许中间高四周低,呈凸形状,保证桩头嵌入承台的尺寸要求。
,如下图所示:(六)桩的质量控制误差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钢筋笼长度±50尺量检查桩位中心轴线±10拉线和尺量检查桩孔垂直度3‰L,且不大于50吊线和尺量检查桩身直径±10尺量检查桩底标高±10尺量检查护壁混凝土厚度±20尺量检查注:L为桩长。
二、旋挖桩施工技术要求:(一)钢筋笼制作安装要求质量控制要点:1、钢筋笼长度超过25m时宜分段制作。
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2、钢筋笼同一截面主筋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双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d。
3、钢筋笼主筋宜设置保护层间隔件,每组保护层间隔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3m,宜对称设置,每组不宜小于4块。
4、钢筋笼加劲箍筋的内支撑筋宜采用井字形或三角形,直径同加劲箍筋直径。
桩径小于800mm时,钢筋笼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
钢筋笼示意图:5、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控制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 1 主筋间距±10 用钢尺量2 长度±100 用钢尺量一般项目 1 箍筋间距±20 用钢尺量2 直径±10 用钢尺量(四)桩的声波检查要求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两根;当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3根;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4根。
(2 )声测管宜采用专用金属声测管,其内径宜为50-60mm,管的接长不宜采用焊接连接。
(3 )安装声测管时,声测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呈对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管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宜一致,且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并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桩的声测管布置图片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
壁厚3mm以上(五)桩承台质量控制要点:1、修整桩顶混凝土:桩顶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同级混凝土接高,在达到桩强度的50%以上,再将埋入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
如桩顶高于设计标高时,应预先剔及地梁施工要求凿,使桩顶伸入承台梁深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
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尺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
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3、地梁模板上部固定的横档要求用红色油漆弹出地梁的中心线标记,防止地梁位移,模板必须采用可以使用的旧模板,(六)独立柱基质量控制要点:1、独立柱基柱插筋中心线位移不超过10mm,桩顶伸入承台梁中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础控制于30d,钢筋长度不够时,应予以接长。
2、承台砼成型顶标高偏差控制在±5㎜以内。
(七)地梁成形尺寸质量控制要点:1、地梁成型几何尺寸不超过10mm,地梁砼成型顶标高偏差控制在±5㎜以内,2、地梁回填时,必须撤除地梁的模板,同时进行白蚂蚁防治工作3、地梁回填前先浇筑30cm 高的反扣梁,不得用砖砌体砌筑,以防止渗漏。
(八)墙柱插筋要求质量控制要点:1、柱、墙插筋中心位置不正确控制在±10mm以内。
剪力墙钢筋及止水带(包括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或止水钢板30cm)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2、剪力墙与地梁交接处地梁的上部表面砼浮浆必须全部剔除干净方可关模并进行下道工序三、筏板基础工程施工控制要求:(一) 筏板基础钢筋绑扎要求质量控制要点:1、铺设上层马凳铁,马凳铁短向放置,间距1.2-1.5米2、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要求接头错开50%,同一根钢筋不超过两个接头,3、地板砼的保护层50mm,梁柱主筋保护层35mm,外墙迎水面保护层25mm,外墙内侧及内墙砼保护层20mm,保护层钢筋垫块间距1500mm,并呈梅花型布置。
4、钢筋检查验收必须采用废筏板基础在浇筑前必须对钢筋梁板底部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如上图所示:旧的九夹板或竹跳搭设专用的通道,宽度不小于500mm,(二)、筏板基础砼浇筑质量控制要点:1.筏板基础厚度控制:一般为50㎡作为一个控制点,控制点采用钢筋,并在上面做红色油漆。
2.筏板基础后浇带留设必须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后浇带两边采用模板进行隔开,后浇带施工不少于45天。
3、筏板基础钢筋垫块优先采用马凳铁,马凳铁长度不小于50cm,,间距为1.20—1.5米,砼浇筑时必须搭设竹跳板施工通道,防止直接在钢筋上踩踏4桩及基础验收必须完善相关资料,包括检验试验资料等基础验收后必须在两个月内完善基础竣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