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小古文专项阅读(一) 含答案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小古文专项阅读(一) 含答案 全国通用

寓言类小古文专项阅读(一)
1.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

兔走②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③而守株,冀④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
(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
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古文今译】
从前宋国有个耕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来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于是,那个农民就放下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兔子不可移易再一次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兔走.触株()
(2)因释.起耒而守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的宋国人被大家嘲笑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他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劳动,不知道投机取巧。

B.他把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当成了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C.他不好好劳动,幻想凭运气过好日子。

D.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又荒废了自己的田地。

4.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①之柜②,熏以桂椒③,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辑⑤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⑥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⑦珠也。

——《韩非子》【注释】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②柜:盒子。

③桂椒(jiāo):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④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辑(jí):通“缉”。

⑥椟(dú):盒子。

⑦鬻(yù):卖。

【古文今译】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他的珠宝。

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
装珠的匣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将盒子熏香,用珠宝美玉点缀它,
又用翡翠装饰它。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
还给了他。

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啊!
阅读训练
1.《韩非子》是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木兰之柜()
(2)此可谓善.卖椟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足,而③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④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

”反⑥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⑦也。


——《韩非子》【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duó):用尺子量。

③置:放置,
搁在。

④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⑤度(dù):量好的尺码。

⑥反:通“返”,返回。

⑦自信:相信自己。

【古文今译】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

(1)至之.市()
(2)而忘操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吾忘持.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郑人最可笑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守株待兔》
1.(1)跑(2)放下
2.(1)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2)于是,(那个农民)就放下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3.A.
4.那些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

《买椟还珠》
1.战国韩非
2.做善于
3.(1)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他的珠宝。

(2)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4.买了装珍珠的木匣子退还了珍珠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郑人买履》
1.(1)到……去(2)它,指代尺码
2.(1)想要(2)拿
3.(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宁信度,无不自信也。

5.讽刺了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

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做事情要懂得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变通。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