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三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

科学三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用感官辨认物体实验器材: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等,并编号。

玻璃棒。

实验步骤: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二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判断并说出哪杯水热。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1号杯中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4、测2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实验测得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实验三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四实验名称:哪杯水多实验器材: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量筒、水。

实验步骤:1、在光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倒入水。

2、估测哪杯水多3、用量筒分别测出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较三杯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广口瓶()ml、锥形瓶()ml、玻璃杯()ml实验五实验名称: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实验器材:各种形态的不倒翁实验步骤:1、玩不倒翁,并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拆开不倒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上轻下重,底面半球形是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实验六实验名称:认识水实验器材:水、烧杯、筷子、牛奶、橡皮、木块、各种饮料、不同形状的空饮料瓶或杯子等。

实验步骤:1、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水、牛奶、饮料等。

2、观察水、牛奶、饮料等,进行颜色、透明度的比较。

3、用鼻子闻和用筷子尝水、牛奶、饮料等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4、把水、牛奶、饮料等倒入不同形状的饮料瓶或杯子中,观察比较水、牛奶、饮料等在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形态作比较。

实验结论: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实验七实验名称: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器材:气球、铁钉、泡沫塑料、木块、橡皮泥、钩码、橡皮筋、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1、把气球、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橡皮筋、泡沫塑料等放入水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用手反复压浮在水面上的气球,体会手有什么感觉?实验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八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的实验实验器材:橡皮泥、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塑料小瓶、沙子、泡沫塑料、水槽、细线、铁钉、石块、食盐、鸡蛋(生)、烧杯、水等实验步骤:实验一: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1、在水槽中倒入水,把橡皮泥、瘪了的空牙膏皮、塑料小瓶、泡沫塑料、铁钉、石块等放入水槽中,观察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下沉。

2、把浮在水面的塑料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用线绑在一起,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会沉下去。

实验二: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1、把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空牙膏皮取出,将橡皮泥捏成碗形,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可以看到下沉的橡皮泥、牙膏皮、铁钉会浮上来。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鸡蛋,看到鸡蛋会沉入水底。

在水中加入食盐,等食盐慢慢溶解,可以看到下沉的鸡蛋会浮上来。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基本方法有:改变物体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比重。

实验九实验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实验器材: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三实验器材:硬币、水槽、叉子等实验步骤:1、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2、小心地把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也可以选用将硬币用纸拖在水面上的方法做实验)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十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毛巾、水槽、水实验步骤:1、往水槽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端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的变化。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像毛巾这样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方法二实验器材:两块约20㎝长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片,一个曲别针、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1、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开。

2、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玻璃片缝隙往上爬。

方法三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各种吸管、纸片等。

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进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

实验十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方法一实验器材:水槽(内装水,水面能没过杯子)、一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一块毛巾。

实验步骤: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观察发现纸团没有湿。

小组讨论为什么纸团没有湿?说明了什么?4、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有气泡冒出。

5、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发现:纸团湿了。

小组讨论,这又说明什么?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二实验器材:一个饮料瓶、一个气球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饮料瓶上,发现气球是瘪的。

2、用力捏饮料瓶,会发现气球鼓起来。

实验结论:瓶子里有空气。

瓶子里的空气跑到了气球里,瓶子瘪了,气球却鼓了起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二实验名称: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等实验步骤: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支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拧紧瓶盖),分别罩在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方法二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等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的水,滴入几滴红水使水染成红色。

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

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2、缓慢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里的水面略高于钟罩内的水面。

这是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方法三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橡皮塞、水槽、蜡烛、细铁丝、火柴等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的水,滴入几滴红水使水染成红色。

将钟罩放入水槽里,看到罩内外的水面是相平的。

2、在橡皮塞下插进一根铁丝,另一头弯个钩,钩上插一小段蜡烛。

点燃蜡烛,将它塞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

可以看到开始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这时罩内水面开始上升。

3、然后向水槽里加水,使水面上升至与罩内水面相平。

打开橡皮塞,立即向罩内插进燃着的火柴,可以看到火柴进入罩内马上熄灭了。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或钩码)、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步骤:1、用1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2、用3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3、用5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4、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二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长木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大木块、小木块、铅笔盒、书本。

实验步骤:1、用长木板、铅笔盒、书本、或大木块等搭建一个斜面。

2、把小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或光滑的长木板上,观察小木快下滑的快、慢。

3、比较观察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支架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2、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3、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四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比较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杠杆尺的平衡,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弹力实验器材:弹簧(压簧或拉簧)、圆珠笔、橡皮球、玻璃球等实验步骤:1、两手用力拉拉簧或用力压压簧,慢慢减小拉力或压力,观察看到的现象。

2、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松手观察现象?3、把玻璃球放在被挤压的弹簧一端,松手观察现象?4、用力挤压橡皮球,松手观察现象。

相关主题